两类种群竞争模型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两类种群竞争模型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两类种群竞争模型.基于抗生素耐药性细菌通过释放吲哚帮助野生细菌在抗生素环境下存活的现象,我们建立和研究了关于耐药性细菌、野生型细菌和吲哚的模型;基于浓核病毒HaDNV-1有利于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根据HaDNV-1特殊的垂直传播机制,建立并研究了关于感染型棉铃虫和正常棉铃虫的种群竞争模型.对于第一类细菌种群竞争模型,在忽略变异的情况下,通过分析模型得到了两种细菌一致持续、稳定共存的条件.数值模拟显示模型存在周期解.在变异存在的情况下,讨论了变异率对两种细菌持续和灭绝的影响.对于第二类棉铃虫种群竞争模型,在不考虑HaDNV-1对棉铃虫的危害时,通过分析模型平衡点的稳定性得出感染型棉铃虫在竞争中占优势的结论.在考虑HaDNV-1对棉铃虫危害时,分别建立了棉铃虫造成成虫和幼虫死亡率增加的模型,并得到了使得感染棉铃虫最终灭绝的成虫死亡率及幼虫死亡率的范围.
【关键词】:种群竞争 一致持续 共存 垂直传播 稳定性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17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1章 绪论10-19
- 1.1 种群竞争模型的简要回顾10-11
- 1.2 细菌种群模型的研究背景和意义11-13
- 1.3 棉铃虫种群模型的研究背景和意义13-15
- 1.4 基础知识介绍15-18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18-19
- 第2章 野生型细菌与抗生素耐药性细菌共存与持续的数学模型19-34
- 2.1 基础模型19
- 2.2 无变异时的种群动态19-29
- 2.3 变异存在的影响29-33
- 2.4 本章小结33-34
- 第3章 浓核病毒HaDNV-1在棉铃虫种群中传播的数学模型34-48
- 3.1 基础模型34-35
- 3.2 系统(3-3)平衡点的稳定性35-39
- 3.3 考虑HaDNV-1危害的模型39-47
- 3.4 本章小结47-48
- 总结与展望48-49
- 参考文献49-5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54-55
- 致谢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昌波,,俞元洪;两种群竞争系统持续生存的条件[J];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中文版);1994年03期
2 赵春喜;;基于阻滞增长模型的三种群竞争模型[J];科技资讯;2008年34期
3 李晓康;;两种群竞争系统的稳定性及其数值仿真[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4 吴爱华;王婷;张建勋;;环境噪声对具有捕获的种群竞争系统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9年04期
5 王瑞平;;迁移在一类二种群竞争模型中引起的分岔[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6 王拉娣,董雨滋;一类两种群竞争系统的定性分析[J];工程数学学报;1993年01期
7 胡广平;;两种群竞争模型的定性分析[J];高等数学研究;2008年01期
8 杨霞;赵珂;;一类两种群竞争离散系统的持久性[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董雨滋;孙凤亭;;一类两种群竞争系统生态模型的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1期
10 张洪德,冯久霞,梁平;一类两种群竞争模型的定性分析[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淑庭;两类种群竞争模型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6年
2 张雅轩;带有时滞的种群竞争模型的解展开[D];天津大学;2008年
3 王巍;两类具有年龄结构的n种群竞争系统的最优输入率控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广业;离散自治两种群竞争与捕食模型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5 张志明;具有阶段结构离散Ricker型种群竞争模型的动力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6 王治民;一类具有时滞的种群相互竞争系统的稳定性区域的划分[D];长春工业大学;2014年
7 王倩;季节交替对两竞争物种模型的动态行为影响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两类种群竞争模型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73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427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