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人工裂缝缝壁表皮效应数学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7 02:04

  本文关键词:人工裂缝缝壁表皮效应数学模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低渗透储层 缝壁表皮 缝内净压力 线性函数 GDK模型


【摘要】:针对以往模型进行压裂设计与分析方法对结果偏差较大的实际情况,在对经典裂缝延伸和扩展PKN和KGD理论模型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断裂力学和流体耦合方法,建立新的缝壁表皮数学模型,获得新的裂缝缝壁表皮效应分段数学函数.将新模型与以往Cinco-Ley模型进行现场参数计算对比,结果表明:以往认为该表皮效应对产量影响只有5%,新模型表明该表皮效应对产量的影响可以达到50%,新模型揭示了以往认为高效压裂工艺下反而压后减产矛盾现象的真正原因.利用新模型指导压裂设计可降低裂缝缝壁表皮对产量的影响,增强压裂设计对储层的适应性和科学性.现场35井次试验表明,采用新模型后在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压裂效果增加1.5倍.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关键词】低渗透储层 缝壁表皮 缝内净压力 线性函数 GDK模型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03B03)
【分类号】:TE357.1
【正文快照】: 缝壁表皮(fracture face skin)这一概念很早就被人们所关注,直到近几年,随着压裂酸化在国内外低渗透油气藏勘探开发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而缝壁表皮是压裂酸化设计中的一个关键参数,因此研究该表皮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外学者ROMERO[1]和文献[2-4]利用CINCO-Ley模型[5]把缝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蒋海;杨兆中;李小刚;胡月华;周志林;肖君;;裂缝面滤失对压裂井产能的影响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8年01期

2 黄志文;李治平;王树平;邹存友;;压裂施工闭合过程压裂液滤失分析[J];油气井测试;2007年03期

3 叶源新,刘光廷;岩石渗流应力耦合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4期

4 张勇;庞义辉;;基于应力-渗流耦合理论的突水力学模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5 王明;朱维耀;李继山;王志平;许坚;;低渗透压裂井网两相渗流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连军,孙逢春,安申法,肖海华;水力裂缝内流场分布的有限元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史庆轩;杨民瑜;高文岭;;低渗透油田整体压裂方案研究——以台1区块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年02期

3 单大为;刘继生;吕秀梅;李倩;;测试技术在水力压裂设计及压裂效果评价中的应用[J];测井技术;2006年04期

4 祁斌;夏宏泉;;塔中奥陶系地层应力计算方法研究[J];测井技术;2008年06期

5 王晓东,齐民;缓冷大块非晶合金的发展现状及其形成能力的考虑[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年01期

6 缪飞飞;刘军令;任晓娟;吴燕茹;;低渗透油藏垂直裂缝井的产能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7 牟凯;李勇明;郭建春;;压裂缝高控制技术与通用设计计算方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8 孙翠容;王怒涛;张文昌;刘延超;方诗杰;;水力压裂闭合压力确定方法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9 陈建宏;乔华伟;杨伟娟;马宏伟;王正权;曹丽;;多级加砂压裂技术在靖安油田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杜玉宝;许江文;张天翔;郭大立;祝凯;;压裂效果判断与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董玉霞;;长岭凹陷(两井)红岗北低渗难采储量压裂技术研究[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张新春;王保军;封银国;王遵贵;;同轴随进式增效射孔配合大型压裂增产技术在甘谷驿油田的应用研究[A];国际压裂酸化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黄利平;段永刚;陈X;冉林;李建秋;;低渗透气藏压裂水平井产能研究[A];国际压裂酸化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欣;林英姬;李安启;田助红;李阳;王春鹏;;煤层低伤害高效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C];2007年

5 刘合;张广明;张劲;彪仿俊;吴恒安;王秀喜;;油井水力压裂摩阻计算和井口压力预测[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陶涛;沁水盆地煤岩储层特征及压裂增产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玮;基于分形理论的储层特征及压裂造缝机理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3 曹林卫;基于椭圆形微裂纹变形与扩展的准脆性岩石细观损伤—渗流耦合本构模型[D];重庆大学;2010年

4 郭红玉;基于水力压裂的煤矿井下瓦斯抽采理论与技术[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周贤文;低渗透薄层水平井开发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6 丁一萍;分段压裂水平井产能与底水油藏水平井流入动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7 黄炳香;煤岩体水力致裂弱化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8 吴飞鹏;高能气体压裂过程动力学模型与工艺技术优化决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9 孙志宇;水平井多级脉冲气体加载压裂机理研究与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10 张锋;低渗透油藏压裂注水机理及工艺参数优化[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纲要;五八区气藏压裂技术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9年

2 陈英;苏里格气田加砂压裂配套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9年

3 牛新团;非饱和煤样浸水软化性的超声波试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才钧;溱潼凹陷阜宁组低渗透储层改造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5 张素梅;滩坝砂储层探井压裂技术优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6 朱丽国;胜利油田车66区块深层砂砾岩储层改造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7 刘青松;宝力格巴19区块水平井分段压裂工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潘志华;井筒爆燃压裂油井产能模型研究与实验[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9 张鹏;煤层气井压裂液流动和支撑剂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10 蔡华;宝力格油田巴Ⅰ号构造采油工艺方案设计[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海宝;杨为民;吴文金;徐辉;;煤层底板突水的断裂力学模型[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杨天鸿,屠晓利,於斌,张永彬,李连崇,唐春安,谭国焕;岩石破裂与渗流耦合过程细观力学模型[J];固体力学学报;2005年03期

3 焦国盈,赵立强,刘平礼,裴苹汀,林永茂;压裂充填井产能预测的分析方法[J];海洋石油;2005年01期

4 付国民;刘云焕;宁占强;;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注水开发井网的优化设计[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于银华;喻高明;;裂缝性砂岩特低渗油藏合理井网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甘云雁;张士诚;陈利;孙挺;;流线模型模拟垂直裂缝压裂井生产动态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年03期

7 侯建锋;安塞特低渗透油藏合理开发井网系统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年01期

8 杨思玉,宋新民;特低渗透油藏井网型式数值模拟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年06期

9 史成恩,李健,雷启鸿,张爱东;特低渗透油田井网形式研究及实践[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年05期

10 邓英尔,刘慈群;垂直裂缝井开发低渗油藏非线性渗流压力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敏,毛立华,付洁,宋国英;低渗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以濮城油田为例[J];河南石油;2005年02期

2 刘宝和;胡文瑞;赵政璋;赵文智;吴国干;杨华;付金华;赵贤正;范文科;韩红;费安琦;姚超;何海清;尚尔杰;张绍礼;喻健;;挑战低渗透实现三大突破——长庆油田低渗透石油勘探调研报告(下)[J];中国石油石化;2006年15期

3 JackSchrenkel,赵百万;根据井下液流受阻情况估算油、气井的产能损失[J];国外油田工程;1998年08期

4 王永辉;赵金洲;李允;;低渗透储层压裂开发的油藏数值模拟研究[J];石油学报;2006年06期

5 冯文光,葛家理;单一介质中非达西低速渗流时续流和表皮效应的影响[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88年02期

6 同登科,葛家理;分形油气藏非达西低速渗流时续流和表皮效应的影响[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7年03期

7 周厚清,辛国强;致密油气储层泥浆损害实验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2年04期

8 吴月先;控制人工裂缝几何尺寸新技术[J];石油钻探技术;2004年06期

9 杨怀成;;低渗透储层诱流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J];断块油气田;2008年01期

10 李洪顺;;几种低渗透油层酸化新技术介绍及施工[J];科技致富向导;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燕;彭仕宓;;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以渤南油田三区沙河街组为例[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孙素青;;前河地区低渗透储层特征及沉积成因机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刘庆杰;李贤兵;刘宝华;严守国;;低渗透储层滑脱系数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刘建军;刘先贵;胡雅衽;张盛宗;;低渗透储层流固耦合渗流规律研究[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段立燕;;DLS-1测井系列在低渗透储层厚度解释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张卓;;陆西凹陷马家铺地区九佛堂组低渗透储层地质特征[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杨宝泉;孙文平;李晓峰;康燕;王冰;;杏树岗油田储层保护和改造技术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8 李长胜;彭军;;江汉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及潜力分析[A];江汉油田难采储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7年

9 ;前言[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杨晓萍;刘桂侠;;我国中部克拉通盆地中生界低渗透储层成因机理分析及研究方法探讨[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丹君;低渗油藏评价技术取得进展[N];中国石化报;2009年

2 记者 刘翔飞;大庆油田上半年效益呈现良好势头[N];中国石油报;2000年

3 ;新技术让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呈现新局面[N];中国石油报;2004年

4 林山 编译;能源对经济的影响[N];国际金融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胡德沛;欠平衡钻井在西南气区有上乘表现[N];中国石油报;2003年

6 ;电信业对信息化的贡献有多大[N];人民邮电;2004年

7 许春发 通讯员 华树龙;超前注水,,一个崭新的开发命题[N];中国石油报;2004年

8 记者 张立岩 通讯员 李芬 刘俊杰;两个973项目通过国家验收[N];中国石油报;2010年

9 记者 张立岩 通讯员 李芬 刘俊杰;两个973项目通过国家验收[N];中国石油报;2010年

10 记者 张立岩 通讯员 李芬 刘俊杰;两个973项目通过国家验收[N];中国石油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超林;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高台子油层三角洲前缘砂体储层特征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2 刘振宇;有限元法在油藏渗流中的理论和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3 连承波;龙西地区泉四段低渗透储层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4 曾雨辰;转向重复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5 肖晓春;滑脱效应影响的低渗透储层煤层气运移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何英;低渗透油藏井网部署的油藏工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9年

7 肖丹凤;低损害新型多侧基植物胶压裂液开发及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8 宋广寿;鄂尔多斯盆地0.3毫达西类储层特征及开发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9 朱春俊;低孔低渗砂岩储层成因及控制因素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10 杨钊;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分类方法及开发对策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穆芫;低渗透储层射孔液体系的研究和评价[D];吉林大学;2006年

2 贾宝龙;台肇地区井网调整方法研究及综合治理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3 钱丽;江苏瓦庄油田瓦6断块低渗透储层测井解释[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姚有国;大情字井油田调剖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5 解伟;低渗透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D];西北大学;2005年

6 高冬梅;朝阳沟油田特低渗储层生物酶驱油技术[D];浙江大学;2008年

7 赵强;渤南油田五区沙三段低渗透储层测井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8 孙玉平;低渗透储层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8年

9 单沙沙;低渗透泥质砂岩导电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10 杨锁;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4+5低渗透储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51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551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5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