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浅水波越过系列弓形与旋轮线形潜堤的Bragg共振反射及优化
本文关键词:线性浅水波越过系列弓形与旋轮线形潜堤的Bragg共振反射及优化
更多相关文章: 弓形布拉格潜堤 旋轮线形布拉格潜堤 线性浅水波方程 Frobenius级数解析解 布拉格共振反射 最优配置曲线
【摘要】:为阻止海洋波对海岸线的侵蚀,保护近海建筑,近30年来引入和设计了布拉格防波堤 由一系列形状大小相同的人工沙坝构成,它们等距而列,平行于海岸建造.这种防波堤的设计依据是布拉格共振反射原理,即当来自外海入射波列波长为人工沙坝相邻距离的二倍时,入射波与人工沙坝间会产生布拉格共振,形成反射水墙,阻止海洋入射波侵入近岸区域.因此,各种形状人工沙坝构成的布拉格防波堤被提出,并得到广泛研究,而对这些布拉格防波堤的优化配置工作近来亦有开展.本文即致力于研究线性浅水波越过系列弓形与旋轮线形潜堤的Bragg共振反射优化配置问题.首先,结合两种地形 弓形与旋轮线形布拉格防波堤 应用变量替换技术和系列矩阵乘法法则,求出了线性浅水波被两种布拉格防波堤反射时的反射系数解析解,且均为Frobenius级数形式.接下来,本文将所得级数解析解与Miles理论解进行了计算对比,在沙坝坝高变化较小时,所得结果能够很好的吻合,本文解析解由于不受小参数这一条件的限制,在沙坝坝高变化较大情况下仍然精准.随后,就沙坝数量,相对宽度和相对高度,对布拉格共振反射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得出在两个相邻沙坝间距离为入射波波长的二分之一时,这三个量对Bragg共振反射峰值的产生有着较强影响的结论.换句话说,即三个量同布拉格共振反射系数之间构成了一个三元函数关系.基于这样一个函数关系,我们获取了建造弓形与旋轮线形布拉格防波堤的沙坝的两组最优配置曲线,它们对设计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最后,对本文所讨论的两种布拉格防波堤的结果彼此之间,及与Liu et al.[25]中抛物线形布拉格防波堤的结果之间的高度相似性,进行了初步讨论.
【关键词】:弓形布拉格潜堤 旋轮线形布拉格潜堤 线性浅水波方程 Frobenius级数解析解 布拉格共振反射 最优配置曲线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V871;O17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符号说明7-10
- 1 绪论10-13
- 1.1 研究背景及前人工作综述10-11
- 1.2 本文的重要内容及创新之处11-13
- 2 弓形布拉格防波堤参数的优化配置13-31
- 2.1 问题与理论推导13-19
- 2.2 Frobenius级数形式解析解的验证19-21
- 2.2.1 本文结果与Miles理论解比较19-21
- 2.2.2 布拉格共振反射的验证21
- 2.3 沙坝的参数对布拉格共振反射的影响21-31
- 2.3.1 沙坝数量对布拉格共振反射的影响23
- 2.3.2 沙坝宽度对布拉格共振反射的影响23-26
- 2.3.3 沙坝数量, 沙坝宽度与高度对布拉格共振反射的共同影响26
- 2.3.4 不同沙坝数量下布拉格共振反射系数分布26-30
- 2.3.5 各参数最优配置讨论30-31
- 3 旋轮线形布拉格防波堤参数的优化配置31-48
- 3.1 问题与理论推导31-37
- 3.2 Frobenius级数形式解析解的验证37-40
- 3.2.1 本文结果与Miles理论解比较37-39
- 3.2.2 布拉格共振反射的验证39-40
- 3.3 沙坝的参数对布拉格共振反射的影响40-48
- 3.3.1 沙坝数量对布拉格共振反射的影响40
- 3.3.2 沙坝宽度对布拉格共振反射的影响40-41
- 3.3.3 沙坝数量, 沙坝宽度与高度对布拉格共振反射的共同影响41-44
- 3.3.4 不同沙坝数量下布拉格共振反射系数分布44
- 3.3.5 各参数最优配置讨论44-48
- 4 弓形, 旋轮线形和抛物线形布拉格防波堤结果相似性讨论48-54
- 5 结论54-55
- 参考文献55-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以谟 ,李川 ,刘铁根 ,丁胜 ,吕且妮;Variable Wavelengths Fiber Bragg Gratings Written with A Phase Mask and Four Prisms[J];Chinese Journal of Lasers;2002年05期
2 ;Photoluminescence and X-ray Diffraction of 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or[J];Semiconductor Photonics and Technology;2004年03期
3 ;Improvement of Bragg Curve Detector Using in CIAE-AMS[J];Annual Report of China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2006年00期
4 闫培光;赵健;阮双琛;赵俊清;杜戈果;韦会峰;李相;陈胜平;;Improved large-mode-area Bragg fiber[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1年06期
5 王健;姚建铨;;超声驻波Bragg衍射的数学分析[J];光电子.激光;1987年Z1期
6 ;Range Modulator for Spreading Bragg Peak of Heavy Ion Beam[J];1996 Annual Report of Institute of Modern Physics,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National Laboratory of Heavy Ion Accelerator,LanZhou;1996年00期
7 ;Bragg Curve Measurements for Heavy Ion Beam[J];1997 Annual Report of Institute of Modern Physics,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National Laboratory of Heavy Ion Accelerator,Lanzhou;1997年00期
8 ;Extending Bragg Peak of Heavy Ion Beam and Inactivation Measurement of Melanoma Cell[J];1997 Annual Report of Institute of Modern Physics,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National Laboratory of Heavy Ion Accelerator,Lanzhou;1997年00期
9 ;Fabrication of High Reflection UVWritten Fiber Bragg Gratings[J];Chinese Journal of Lasers;1997年02期
10 ;Desig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Comb Filters Based on Periodical Fiber Bragg Gratings[J];Chinese Journal of Lasers;199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丽;卓仲畅;苏雪梅;;Slow and fast light in a Bragg gratings F-P cavity[A];第十五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2年
2 杨仕文;李宏福;;Bragg谐振腔新分析[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5年
3 任国斌;王智;娄淑琴;简水生;;Bragg光纤的能带结构与模式[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4 马乔生;孟凡宝;常安碧;周传明;;用模式匹配法研究Bragg反射腔[A];四川省电子学会高能电子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曾慧丹;刘焕文;唐国吉;;矩形Bragg防波堤引起线性长波共振反射的最优配置[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6 李营;朱钧;李岩;张书练;;Bragg光纤光栅传感应用中的关键技术[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董小鹏;李杰;戎华北;周金龙;周建华;;少模光纤Bragg光栅及其在折射率测量中的应用[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张威;倪爱清;王继辉;冀运东;;基于光纤Bragg光栅对复合材料冲击累计损伤的检测[A];第17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复合材料检测与测试技术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李朝历;何明;姜山;阮向东;武绍勇;王伟;;Bragg曲线探测器在中重核的AMS测量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张宝健;梁丽勤;;基于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的水坝健康监测系统设计[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十二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柯;基于全数字超高频雷达海浪Bragg与非Bragg散射机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2 高帆;基于Bragg体光栅的光束近场特性与控制技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3 林晨曦;Bragg光纤带隙调控光传输特性与工艺制备[D];清华大学;2007年
4 罗彬彬;光纤Bragg光栅传感技术及其生化传感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于永森;Bragg光纤光栅的制作及在传感器和光纤放大器中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程旭升;聚合物Bragg光纤光栅的制作及其传感特性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邹红波;光纤Bragg光栅传感系统若干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8 吴晓冬;光纤Bragg光栅应变传感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陆观;光纤Bragg光栅在智能材料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10 黄雪峰;光纤Bragg光栅测量理论及其在动力工程中应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俊飞;反射Bragg波长的信号解调与远程监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巧琴;基于Bragg光栅电磁轨道炮应变测试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飞翔;光纤Bragg光栅表面化学镀铜工艺及温度特性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陈强;太阳光自动跟踪及空心Bragg光纤传输系统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5 苏阳;智能电网用光纤Bragg光栅传感解调系统的设计[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6 陈兴毕;变压器漏磁热损特征与光纤Bragg光栅在线监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7 张敏;线性浅水波越过系列弓形与旋轮线形潜堤的Bragg共振反射及优化[D];广西民族大学;2016年
8 刘静娴;Bragg光纤传输特性理论分析和仿真[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9 王雯;中红外传输空心Bragg光纤[D];清华大学;2009年
10 王晶晶;Bragg光纤的传输特性研究及其结构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435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643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