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2000年

发布时间:2016-07-12 12:05

  本文关键词:低渗透储层流固耦合渗流理论及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2000年

低渗透储层流固耦合渗流规律研究

刘建军  刘先贵  胡雅衽  张盛宗  

【摘要】:考虑低渗透油和渗流时启动压力梯度和低渗储层的流固耦合特性,将修流力学与弹塑性力学相结合,建立起适合低渗透油藏的流固耦合渗流数学模型,并给出其数值解。在黑油模型和弹塑性有限元程序的基础上,编制了计算低渗透油藏流固耦合渗流的计算软件。通过数值模拟和不考虑流固耦合时的计算结果相比,可以看出低渗透油藏中流固耦合效应是十分明显的。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引言 油气藏的开发过程是一个多相流体渗流与油藏岩土变形动态祸合的过程。在我国低渗透油田的开发过程中,人们发现低渗透油田流固祸合效应较中高渗透油田要强得多。这主要是因为低渗透油层孔隙度、渗透率随有效应力的变化明显所造成的。另外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制有其特殊性,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建军;非等温情况下煤层瓦斯流动规律的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2 刘建军,刘先贵;煤储层流固耦合渗流的数学模型[J];焦作工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先贵,刘建军;降压开采对低渗储层渗透性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1期

2 王锦山,刘建军,刘明远,李冰心,张春梅;煤层瓦斯流固耦合渗流的二维数值模拟[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王锦山,尹伯悦,谢飞鸿;水—气两相流在煤层中运移规律[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代立强,刘宝玉;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al-bed methane transfer with finite element method[J];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2003年02期

5 汪有刚,刘建军,杨景贺,曾明胜;煤层瓦斯流固耦合渗流的数值模拟[J];煤炭学报;2001年03期

6 盛国君;尹志军;王春光;;应力路径对煤岩渗透率影响实验研究[J];金属矿山;2011年06期

7 马衍坤;王恩元;李忠辉;刘杰;杜泽生;;煤体瓦斯吸附渗流过程及声发射特性实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2年04期

8 刘建军,刘先贵;开发过程中三场耦合的数学模型[J];特种油气藏;2001年02期

9 刘建军;煤层气热-流-固耦合渗流的数学模型[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刘建军,裴桂红;我国渗流力学发展现状及展望[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群;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模型及应用的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2年

2 周志军;低渗透储层流固耦合渗流理论及应用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3 王正茂;油藏含砂流体渗流机理及流固耦合单井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4 杨满平;油气储层多孔介质的变形理论及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5 邓燕;重复压裂压新缝力学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6 文成杨;双重介质气藏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7 阳仿勇;变形介质气藏流固耦合渗流理论及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8 宁伏龙;天然气水合物地层井壁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5年

9 姜安龙;大直径越江盾构隧道管片结构理论分析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白冰;CO_2煤层封存流动—力学理论及场地力学稳定性数值模拟方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淡卫东;程启贵;牛小兵;王成玉;梁晓伟;辛宏刚;;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长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综合评价[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8期

2 欧阳传湘;张昕;承宁;刘杨;;低渗透储层气测与液测应力敏感性试验对比分析[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年04期

3 李伟才;姚光庆;周锋德;黄郑;梁杰峰;;低渗透油藏不同流动单元并联水驱油[J];石油学报;2011年04期

4 刘晓虹;林畅松;刘俊;杨洪;刘春慧;;低渗透储层产能预测的测井优化建模[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5 胡荣金;刘振;;考虑降雨入渗的某矿区滑坡数值模拟分析[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黄有泉;;渗透性岩层介质油水两相渗流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22期

7 赵艳军;鲍志东;王志强;付晶;刘忠明;;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油田青二段低渗透储层成因[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7期

8 刘仁静;刘慧卿;张红玲;陶冶;李明;;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性及其对石油开发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9 周勇;纪友亮;张善文;万璐;;胶莱盆地莱阳凹陷莱阳组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J];石油学报;2011年04期

10 谢全;何顺利;焦春艳;朱华银;付春艳;雷刚;;超低渗透储层饱和/非饱和渗流启动压力梯度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军;刘先贵;胡雅衽;张盛宗;;低渗透储层流固耦合渗流规律研究[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谢向东;徐礼华;刘素梅;;基于流固耦合计算的丹江口水库提高水位后诱发地震预测[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3 刘建军;刘先贵;;油气储层裂缝扩展的动力学模型[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1年

4 刘建军;刘先贵;胡雅衽;张盛宗;;低渗裂缝性砂岩油藏流固耦合分析[A];自然、工业与流动——第六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胡盈辉;庄茁;刘博;程伟;由小川;;附加质量法在大型储液罐地震响应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A];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第五届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朱锋;杨勇;姜士宪;任鸿杰;;滑坡稳定性分析中的耦合计算[A];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第二辑)[C];2005年

7 李丹;董春梅;;渤南油田五区低渗透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李海燕;彭仕宓;;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以渤南油田三区沙河街组为例[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董平川;何顺利;郎兆新;;油气储层流固耦合渗流的变分有限元解[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孙素青;;前河地区低渗透储层特征及沉积成因机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丹君;[N];中国石化报;2009年

2 ;[N];中国石油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超林;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高台子油层三角洲前缘砂体储层特征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2 于均民;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超低渗透储层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连承波;龙西地区泉四段低渗透储层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4 肖晓春;滑脱效应影响的低渗透储层煤层气运移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宋艳波;低渗气藏岩石变形渗流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6 朱春俊;低孔低渗砂岩储层成因及控制因素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7 宋广寿;鄂尔多斯盆地0.3毫达西类储层特征及开发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8 杨钊;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分类方法及开发对策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9 刘华林;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及有效驱动压力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10 苏致新;高台子油田储层评价和非线性渗流理论研究与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波;撬装式自动混浆系统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2 齐俊罗;大孔道形成与演化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3 张虔;新民低渗透储层测井资料饱和度解释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4 李存荣;州201区块扶杨低渗透储层地应力场模拟[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5 肖秀丽;考虑流固耦合渗流作用的边坡稳定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钱丽;江苏瓦庄油田瓦6断块低渗透储层测井解释[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赵强;渤南油田五区沙三段低渗透储层测井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8 解伟;低渗透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D];西北大学;2005年

9 单沙沙;低渗透泥质砂岩导电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10 孙玉平;低渗透储层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8年


  本文关键词:低渗透储层流固耦合渗流理论及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95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695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1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