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主要农区土壤墒情监测预警系统服务平台
本文关键词:逐日作物需水量预测数学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电子科技大学》 2010年
拉萨市主要农区土壤墒情监测预警系统服务平台
次仁多吉
【摘要】:拉萨地区作物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河谷沿线,占全市地区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多为干旱、半干旱地。现阶段,拉萨大部分地区的缺水形势变的越来越严峻,要想解决目前的缺水问题,大力提倡节水灌溉、节约农业用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壤墒情监测预报系统的建设可以为灌区用水管理、编制动态用水计划、实现灌区综合节水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手段。以实时灌溉预报来指导灌溉用水,使灌区作物得到“适时”、“适量”的灌溉,将有利于节约农业用水,满足现代化农业要求,对实现灌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拉萨主要农区为载体,旨在建立一个可以指导主要农区的土壤墒情监测预警服务平台是操作简便、界面友善的土壤墒情监测预警系统。建立以Windows为操作平台的土壤墒情监测预警预测系统;利用跨平台较好的开发工具Java2SDK1.4.2开发包进行开发;存储数据库使用微软Access分布式数据库作为资料的存储数据库。 系统主要实现了自动计算出土壤含水量的数据;具备数据入库功能和数据调出查询功能,并根据计算出的数据给出干旱等级、预警指导产品。同时也具备提出的数据资料图形分析功能,绘制出周、月、季度和年数据曲线图形。数据直观明了,解决农业气象对农牧业等相关指导产品;土壤墒情信息的人工采集。 本系统在拉萨市属建立覆盖主要农区的土壤墒情信息采集系统,本系统于历史气象资料和历史作物需水量观测资料计算得到不同作物多年平均的整个生育期的需水量;基于多年降雨资料可以得到不同水文年份作物整个生育期的降雨量;基于多年地下水资料可以得到作物整个生育期的地下水补给量。然后根据水量平衡方程可以得到作物不同水文年份的年灌溉需水量。作物时段灌溉需水量的预报。根据时段的长短采用不同的方法,实时灌溉预报。 本系统基于短期及中长期天气预报中的气象信息来计算每天作物需水量,在根据经验公式得到每天的有效降雨量和地下水补给量,进而逐日循环计算作物计划湿润层内的有效含水量,当计划湿润层内的有效含水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就必需要进行灌水。系统特点为:对农田土壤墒情实时监测,监测的内容主要为农田土壤墒情系统。实时监测的意义在于通过实时快速信息处理技术的支持,动态地、实时地获取农田土壤墒情信息;提高农田水分的利用率。对农田灌溉系统进行动态评价和有效监督,科学指导农田灌溉。 本文以指导灌区用水管理为主要出发点,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用水量,但是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和方法手段的局限性,使得许多方面的问题还未得到解决,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S152.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茆智,李远华,李会昌;实时灌溉预报[J];中国工程科学;2002年05期
2 顾世祥,李远华,崔远来,袁宏源;灌溉管理应用软件的研究现状及前景[J];灌溉排水;1999年01期
3 康绍忠;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与21世纪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8年01期
4 安月改,李元华;河北省近50年蒸发量气候变化特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4期
5 夏继红,严忠民,周明耀,张海曙;农田灌溉决策支持与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6 张秀芝,吴迅英,何金海;中国土壤湿度的垂直变化特征[J];气象学报;2004年01期
7 茆智,李远华,李会昌;逐日作物需水量预测数学模型研究[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8 孙丞虎,李维京,张祖强,何金海;淮河流域土壤湿度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候异常关系的初步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陈克勤;[N];光明日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明生;土壤墒情预报模型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赵广建;土壤墒情自动监测预报系统的开发与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东峰,高贤彪,张玉兰,杨果,李国生,常爱华,孟德泉,田金兰;大棚蔬菜膜下滴灌全营养供给技术研究初报[J];山东农业科学;1999年02期
2 王旭清,王法宏,董玉红,任德昌,曹宏鑫;小麦垄作栽培的肥水效应及光能利用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02年04期
3 蓝秋萍;李利军;杨波;;二维GIS与三维场景仿真互响应技术在灌区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4期
4 张明捷;冯杉;姚胜;;濮阳日照变化趋势特征和突变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5期
5 王丽霞;汤举红;;园艺设施内微灌系统的设计·安装及使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6 张丹;张广涛;王丽学;胡冰;孙毅;吴琼;;彭曼—蒙特斯公式在参考作物需水量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8期
7 高峰;胡继超;卞赟;;国内外土壤水分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4期
8 贺访印;俄有浩;徐先英;唐进年;;试论河西绿洲节水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9 赵海超;抗艳红;龚学臣;田再民;乔海明;卢海博;;干旱胁迫对不同品种马铃薯生长指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10 王宇;邵孝侯;李玉华;;参考作物需水量实时预报方法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前进;;导入空心莲子草DNA增强水稻耐旱性研究初报[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张俊飚;刘渝;;湖北省节水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对策思考[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张俊飚;刘渝;;湖北省节水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对策思考[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4 孟凡香;徐淑琴;刘东;;三江平原水稻生育期蒸发量影响因子的主成分分析[A];寒区水科学及国际河流研究系列丛书2·寒区水循环及冰工程研究——第2届“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徐海江;田立文;苏秀娟;崔建平;林涛;;不同灌溉方式对枣棉间作长绒棉产量的影响[A];中国棉花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张锦伟;许键;杨改刚;谭学林;;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筛选水稻苗期耐盐抗旱材料[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0—2003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4年
7 康绍忠;;农业节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领域发展态势及重大科技问题[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康绍忠;;农业节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领域发展态势及重大科技问题[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周维博;;应用组合频率法计算井渠结合灌区灌溉用水量[A];现代农业工程与自然资源高效利用——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10 王永维;梁喜凤;程绍明;姜雄晖;苗香雯;;温室平地漫灌育苗系统灌溉水循环利用水质分析[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分册[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洁;滴灌灌水器水力性能与快速制造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何英;干旱区典型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培英;新疆草坪用野生偃麦草种质资源评价[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4 杨素苗;灌溉方式对红富士苹果根系水分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高卫东;欧美杨不同品系苗木蒸腾耗水特性及节水灌溉制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樊华;栽培技术对新疆长期连作棉田生产力影响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年
7 李岳峰;丛枝菌根改善旱作水稻/绿豆间作系统中作物生长和氮磷利用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8 王栋;覆草旱作条件下稻田土壤肥力性状、碳氮动态及水稻生产力特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9 匡迎春;南方丘陵区水稻节水灌溉自动调控系统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10 魏新平;灌溉对作物根区硝酸钾运移影响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文红;基于BP神经网络的半湿润平原井灌区土壤墒情预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正鹏;河西绿洲灌区节水种植制度研究与综合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程凤林;膜下滴灌灌溉定额及灌溉次数对辣椒生长及生理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4 杨群;沉镍残液处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陈平;湛江地市级气象信息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吴佐斌;根区坑穴交替灌溉对山地富士苹果生长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周连城;不同紫云英品种春播萌发期和苗期的抗旱性比较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8 薛然;河北省太行山山麓平原区土壤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9 梁锦陶;负压灌溉土壤水分运移特征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晓杰;明渠自动量水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卫国;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2 林忠辉,莫兴国,李宏轩,李海滨;中国陆地区域气象要素的空间插值[J];地理学报;2002年01期
3 王万秋;土壤温湿异常对短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试验[J];大气科学;1991年05期
4 游性恬,熊廷南,T.Yasunari,H.L.Tanaka;春季亚洲地面湿度异常对月、季气候影响的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00年05期
5 李新,程国栋,卢玲;空间内插方法比较[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3期
6 周明耀,蔡守华,冯小忠,夏继宏;灌区灌溉用水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总体设计[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7 茆智,李远华,李会昌;实时灌溉预报[J];中国工程科学;2002年05期
8 张明炷,李远华,崔远来,武兰春,方荣杰;非充分灌溉条件下水稻生长发育及生理机制研究[J];灌溉排水;1994年04期
9 顾世祥,李远华,崔远来,袁宏源;灌溉管理应用软件的研究现状及前景[J];灌溉排水;1999年01期
10 康绍忠,张建华,梁宗锁,胡笑涛,蔡焕杰;控制性交替灌溉——一种新的农田节水调控思路[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7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明生;土壤墒情预报模型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斌瑞;晋西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凋萎湿度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2 张府娥,王斌端,高海平;不同果树(品种)凋萎湿度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李小刚;甘肃景电灌区盐化土壤的吸湿系数与凋萎湿度及其预报模型[J];土壤学报;2001年04期
4 赵秀兰;黑龙江省土壤水分常数的空间分布特征[J];黑龙江气象;2001年04期
5 李雪华,蒋德明,刘志民;山杏幼苗水分生理生态特性及凋萎湿度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05期
6 张翠英;刘了凡;司奉泰;;土壤凋萎湿度测定注意事项[J];山东气象;2005年04期
7 陈传军;;土壤凋萎湿度试验测定的技术方法[J];四川气象;2006年01期
8 ;省东旱塬农田墒情调查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1975年07期
9 伍振武;;土壤水分名词解释(一)[J];山西农业科学;1980年06期
10 孙志学;;陕西省农业土壤水文状况的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198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曲成军;;土壤墒情的定量服务[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高晓飞;王晓岚;;地理院系土壤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王晓凌;;中国西北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多年生苜蓿草地土壤干旱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蒋俊明;费世民;李恒;雷彻虹;;攀枝花干热河谷几种主要造林树种的抗旱能力比较[A];2004中国科协学术年会第十一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5 蒋俊明;费世民;李恒;雷彻虹;;攀枝花干热河谷几种主要造林树种的抗旱能力比较[A];中国林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新;;农气报表土壤水分记录审核软件[A];山东气象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刘荣花;朱自玺;方文松;马志红;许蓬蓬;李树岩;;河南省冬小麦底墒分析[A];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王建保;[N];固原日报;2009年
2 记者 田秀忠 罗子彪 通讯员 何俊卿;[N];平顶山日报;2010年
3 ;[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旗;关中平原土壤水环境变化与植被建设[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臧春鑫;中间锦鸡儿水分吸收、蒸腾耗水特征与生态水文效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3 吴元芝;黄土区土壤水分对典型植物有效性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4 陈宝群;陕北黄土高原土壤水环境变化与植被建设[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晓丽;黄土丘陵区枣林深层细根分布与土壤水分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玉春;科尔沁沙地九种灌木苗期水分生理与抗旱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2 张慧琴;山杏、酸枣生态学特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3 赵秀兰;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根层土壤水分状况评价与时空变化规律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4 原焕英;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主要造林树种水分消耗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5 朱艳艳;库布齐沙地常见灌木不同水分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及光响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6 吴瑞菊;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水分阈值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7 陈婷婷;青海省大通县常见灌木不同水分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及光响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8 范素芳;土壤水分胁迫对黄土丘陵区3个树种叶片气体交换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陈金华;安徽省农业旱涝监测预测业务系统的研发[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10 次仁多吉;拉萨市主要农区土壤墒情监测预警系统服务平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逐日作物需水量预测数学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87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88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