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数字水印的数据安全保护
发布时间:2017-10-24 02:20
本文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数字水印的数据安全保护
【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基于任务驱动的自组织系统,密切关注用户需求,通过中间节点大量传输数据。由于暴露在外部区域,时常会遭受恶意的攻击等危险行为,极大可能导致信息被篡改,从而给用户造成错误的认识,因此网络数据安全问题变得极为严峻。如何保证数据安全可靠,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贡献如下:1、提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基于数字水印的数据安全保护算法WSDP(Watermarking Scheme for Data Protection)。源节点首先利用哈希函数计算出感知数据的数字水印信息,然后根据预存密钥和处理块号,利用哈希函数生成相应处理块中的数字水印存储位置,最后在源数据中嵌入数字水印信息。基站在接收到数据后,依次提取每个处理块中内嵌的数字水印信息,与重新计算出的数字水印信息进行比较,若都能依次等同,则保持了数据完整性,否则认为原数据被破坏。2、提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校验码的数据安全保护算法DPACC(Data Pro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Check Code)。该算法既能通过数字水印技术准确提供数据完整性,又能利用校验码根据数据实际信任度验证数据可靠。源节点将采集数据与预留数据特征码对比,获得相应数据重要程度,利用校验码计算公式得到校验数,结合哈希函数生成水印信息,嵌入校验数和水印信息后发送。基站利用分离算法从接收数据中得到相应数据,若水印信息验证一致,则数据可靠;否则利用信任度计算公式得到数据信任度。若数据信任度大于预存信任度阈值,则仍可还原数据,否则丢弃该包。3、通过OMNet++平台搭建实验仿真环境。实验通过与其他经典算法做性能对比,发现两种算法均能经受住多种网络攻击,实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安全保护。WSDP算法适合于数据量较大,能耗低的网络环境。DPACC算法更适合于数据特征突出且安全性高的网络模型。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 数字水印 校验码 数据安全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309.7;TP212.9;TN929.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3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10
- 1.2 研究内容10-12
- 1.3 本文结构安排12-13
- 第二章 相关基础知识13-23
-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13-17
- 2.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13-14
- 2.1.2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14-16
- 2.1.3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研究现状16-17
- 2.2 数字水印技术概述17-22
- 2.2.1 数字水印技术背景17-19
- 2.2.2 数字水印技术特性19-20
- 2.2.3 数字水印技术分类20
- 2.2.4 数字水印技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20-22
- 2.3 本章小结22-23
- 第三章 传感器网络中基于数字水印的数据安全保护23-31
- 3.1 问题描述23
- 3.2 相关定义与规则23-24
- 3.3 主要算法与模型24-30
- 3.3.1 数字水印嵌入模型描述24-25
- 3.3.2 数字水印嵌入算法设计25-27
- 3.3.3 数字水印提取及数据还原模型描述27-28
- 3.3.4 数字水印提取及数据还原算法设计28-30
- 3.4 算法分析30
- 3.5 本章小结30-31
- 第四章 传感器网络中基于校验码的数据安全保护31-41
- 4.1 问题描述31
- 4.2 定义描述31-32
- 4.3 主要算法与模型32-39
- 4.3.1 校验码嵌入模型描述32-33
- 4.3.2 校验码嵌入算法设计33-34
- 4.3.3 校验码提取与数据还原模型描述34-35
- 4.3.4 校验码提取与数据还原算法设计35-39
- 4.4 算法分析39-40
- 4.5 本章小结40-41
- 第五章 基于OMNET++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41-49
- 5.1 OMNET++仿真平台概述41-42
- 5.2 网络布局搭建42-43
- 5.3 主要框架实现43-44
- 5.4 仿真结果分析44-48
- 5.4.1 受攻击安全性分析44-45
- 5.4.2 数据传输量分析45-46
- 5.4.3 数据响应时间分析46-47
- 5.4.4 能耗分析47-48
- 5.5 本章小结48-49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49-51
- 6.1 工作总结49-50
- 6.2 未来展望50-51
- 参考文献51-55
- 致谢55-57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7-58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58-59
-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发明专利59-60
- 附录D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软件著作权60-61
- 附录E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荣誉证书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昭华;龚俊;王波;秦晓焕;刘达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分簇安全路由协议保密通信方法的能效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5年08期
2 陈鸿龙;王志波;王智;许江铭;李燕君;刘丽萍;;针对虫洞攻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定位方法[J];通信学报;2015年03期
3 袁书同;赵志刚;;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组网技术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4 毛郁欣;朱平;;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安全数据传输的配对同步博弈模型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3年10期
5 周强;杨庚;李森;陈蕾;;一种可检测数据完整性的隐私数据融合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年06期
6 窦轶;黄海平;王汝传;秦小麟;;两层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范围查询协议[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年06期
7 叶苗;王宇平;;一种新的容忍恶意节点攻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定位方法[J];计算机学报;2013年03期
8 钱志鸿;王义君;;面向物联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综述[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年01期
9 王良民;李菲;秦颖;;基于移动节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洞修复方法[J];通信学报;2011年04期
10 董晓梅;周越德;李晓华;;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安全免疫体系结构[J];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10年03期
,本文编号:1086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086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