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amo型小分子化学传感器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性质研究
本文关键词:Salamo型小分子化学传感器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性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荧光化学传感器 Zn~(2+)离子 Cu~(2+)离子 酸碱响应 晶体结构
【摘要】:随着传感器技术识别生物和环境体系中重金属和过渡金属离子(HTM)的发展,由于荧光技术的高灵敏性及其易操作性,设计合成高选择性和灵敏性的荧光化学传感器在生化及环境科学领域备受重视。Salen型及Salamo型化合物,是一种多功能的螯合配体。由于其金属配合物在非线性光学材料,磁性材料,电化学材料,生化材料,催化化学以及超分子构筑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因此,这类化合物一直都备受关注,但其作为一种化学传感器识别金属离子还很少被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一种新型的Salamo型化合物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及识别机理。首先,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单手臂的Salamo型化学传感器H_3L~1,该传感器H_3L~1可以实现对Zn~(2+)离子和Cu~(2+)离子的连续识别。H_3L~1通过与Zn~(2+)离子形成配合物L1-Zn~(2+),荧光发射强度增强,达到对Zn~(2+)离子的选择性识别。而形成的配合物L1-Zn~(2+)通过Zn~(2+)离子被Cu~(2+)离子替换,形成新的配合物L1-Cu~(2+),减弱甚至淬灭荧光,实现对Cu~(2+)离子的识别。H_3L~1对Zn~(2+)离子和L1-Zn~(2+)对Cu~(2+)离子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5.13×10-7M和2.05×10-7 M。根据化学传感器H_3L~1、配合物L1-Zn~(2+)和L1-Cu~(2+)的单晶结构,我们分析了荧光响应识别机理以及配合物L~1-Zn~(2+)和L1-Cu~(2+)对H+离子和OH-离子的连续响应机理,最终,我们得到了三条荧光响应链。同时,为研究这种新型的单手臂Salamo型化学传感器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做了很好的铺垫。其次,鉴于化学传感器分子H_3L~1的单手臂结构中,3,5-二氯水杨醛部分有两个位置被吸电子基团氯原子取代,导致分子的荧光量子产率降低,另外,其下降程度又与氯原子的数目以及位置都有关系。为此,我们通过减少氯原子取代基的数目,提高化学传感器的荧光发射性能,采用5-氯水杨醛代替单手臂结构中的3,5-二氯水杨醛部分,合成新的化学传感器H_3L~2。该化学传感器H_3L~2同样可以实现Zn~(2+)离子和Cu~(2+)离子的连续识别,配合物L2-Zn~(2+)和L2-Cu~(2+)对相继加入的H+离子和OH-离子也可以产生连续响应。同时,H_3L~2对Zn~(2+)离子和L2-Zn~(2+)对Cu~(2+)离子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13×10-9 M和2.05×10-7M,检测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与H_3L~1对Zn~(2+)离子和L~1-Zn~(2+)对Cu~(2+)离子的最低检测限5.13×10-7 M和2.05×10-7 M相比),更重要的是我们把化学传感器的检测环境由有机溶液改善到含水体系,为其应用于环境监测和生命医学提供了可能。最后,由于化学传感器H_3L~1和H_3L~2的单手臂部分的取代基均为氯原子,是一种吸电子基团,会导致荧光发射减弱。为了进一步提高化学传感器的发光性能,我们在单手臂结构部分引入了可以使荧光强度增强的给电子基团:-OH基,成功合成了新的化学传感器H4L3。该化学传感器H4L3在含水体系下不仅可以实现对Zn~(2+)离子的识别,而且可以不借助任何辅助检测仪器,在可见光下裸眼观察到非常明显的溶液颜色的变化,实现对Pb~(2+)离子的选择性响应。同时,根据配合物HL3-Cu~(2+)的单晶结构分析可知HL3-Cu~(2+)分子通过两种分子间作用力C18-H18B···O1和C15 H15A···Cg10形成一个无限延伸的二维层状结构。尽管H_4L~3对Pb~(2+)离子的识别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识别机理也还不是非常清晰,但是它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单手臂Salamo型化学传感器对其他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提供了很多启发。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1.4;TP2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第二轮通知)[J];分析化学;2011年07期
2 ;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第二轮通知)[J];分析化学;2011年08期
3 苏渝生;殷晋尧;;对“八五”期间我国化学传感器发展规划的几点设想[J];化学传感器;1990年03期
4 ;化学传感器 1991年总目录[J];化学传感器;1991年04期
5 程介克;;评“光化学传感器理论与方法”专著[J];分析科学学报;1996年01期
6 仲敬荣,刘妙根,敖冰云,羊小海,王柯敏,肖丹;基于荧光内滤效应的锂离子荧光化学传感器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年02期
7 姜绍通,杨俊,潘丽军,张悠金;尼古丁针型化学传感器的研制[J];食品科学;2002年01期
8 ;化学传感器2002年总目录[J];化学传感器;2002年04期
9 周南;第9届化学传感器国际会议[J];分析试验室;2004年01期
10 许胜;刘斌;田禾;;阴离子荧光化学传感器新进展[J];化学进展;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占先;于明明;魏柳荷;;小分子金属离子化学传感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应用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王栩;林金明;;基于新型功能高分子的荧光猝灭型2,6-二硝基酚光化学传感器[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钱惠锋;李良;仇昕;任吉存;;一种新型铅(Ⅱ)离子化学传感器[A];第三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范薇;;基于分子内电子转移机理的荧光化学传感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5 李林;孔林;杨家祥;周虹屏;吴杰颖;田玉鹏;;金属离子光化学传感器的构效关系研究[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2008年
6 程铸洪;李钢;;基于多级孔道分子筛载体的固载型汞离子化学传感器的设计合成[A];第十七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洪彦若;;β-氧化铝系电解质陶瓷及其化学传感器的进展[A];94'全国结构陶瓷、功能陶瓷、金属/陶瓷封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8 李扬;冯继昌;杨慕杰;;含有吡啶和三苯胺单元的超支化共轭聚合物:钯离子荧光化学传感器[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9 张丽昆;佟庆笑;;一种基于多吡啶铂(Ⅱ)配合物的锌离子磷光化学传感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6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东宇;邢志涛;杨侠;成义祥;;基于手性分子化学传感器的设计与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图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小龙;微型手机化学传感器在美问世[N];科技日报;2010年
2 记者 李晓明;我大洋探测高温高压化学传感器研制成功[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薛冬 王光荣;巾帼不让须眉[N];光明日报;2001年
4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吴伟农;美国反恐技术招招鲜[N];经济参考报;2001年
5 易蓉蓉;任咏华:我是个离不开化学品的人[N];人民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慧娥;基于喹啉和萘酰亚胺的离子荧光化学传感器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王懋祥;基于香豆素的重金属离子荧光化学传感器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3 黄晓梅;基于苯并吡喃腈的阴离子化学传感器及萘酰亚胺功能材料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孟祥明;荧光素基重金属离子荧光化学传感器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张灯青;基于离子和氨基酸识别的光化学传感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周治国;光化学传感器的设计、合成与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刘卫敏;光化学传感器的设计、合成及其识别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8年
8 焦晨旭;光共聚新型荧光指示剂的光化学传感器的研制[D];湖南大学;2005年
9 潘依雯;海底热液探测的电化学传感器制备与海上试验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王连连;阴离子光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其逻辑功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鑫;苯并咪(噻)唑及VA二唑类光化学传感器的合成及离子识别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2 乌迪;基于咔唑和萘酚衍生物的化学传感器的合成及离子识别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3 董辉;新型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疾病标志物与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王召璐;多肽基重金属离子化学传感器的研究[D];聊城大学;2015年
5 郭崇伟;含咔唑和间苯二甲酸单元荧光化学传感器的合成及其在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6 李茜;基于吖啶的手性荧光化学传感器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7 韦新洁;基于喹啉和罗丹明为母体的荧光化学传感器的设计、合成以及性能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8 余升龙;基于香豆素和喹啉母体的小分子荧光化学传感器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9 刘清;基于异烟肼的铜(Ⅱ)紫外比色化学传感器的研制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王美兰;基于金纳米簇的光化学传感器体系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591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159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