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自动补偿超磁致伸缩材料布拉格光栅光纤电流传感器
本文关键词:温度自动补偿超磁致伸缩材料布拉格光栅光纤电流传感器
更多相关文章: 光纤电流传感器 光纤布拉格光栅 超磁致伸缩材料 温度补偿
【摘要】:基于超磁致伸缩材料,提出了一种传感光纤光栅(S-FBG)和参考光纤光栅(A-FBG)相结合的温度自动补偿全光纤交流电流传感器。此传感器将传感光纤光栅和参考光纤光栅级联呈"十字形"后粘贴在超磁致伸缩材料上,然后将其置于聚磁回路狭缝内;同时控制传感光纤光栅的径向与磁场方向相同,而参考光纤光栅的径向与磁场方向相反。最后,将S-FBG的中心波长置于A-FBG反射谱的边带上,通过检测两光纤光栅级联反射光强的变化实现了电流测量及温度自动补偿。选用3dB谱宽分别为0.23nm和0.08nm的A-FBG和S-FBG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有效安匝电流为1.0~138.2A时,该传感器可实现线性测量,线性度为0.996 3,测量灵敏度为16.0 mV/A,最小可测有效安匝电流为1.0A。
【作者单位】: 哈尔滨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61378029,No.11574065,No.51672062,No,51575149,No,61378003)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青年基金资助项目(No.2015RAYXJ004) 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项目(No.2016QQXJ108,No.2016RAQXJ082)
【分类号】:TP212
【正文快照】: 1引言随着电力系统电流等级的逐年提高,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传统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无论从安全生产还是精确计量方面都难以再满足现阶段的行业需求。所以探索新的传感方式实现高等级电流检测成为了研究热点,特别是光纤电流传感技术是热点中的焦点[1-17]。光纤电流传感器不但具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梅,吕银芳,陈平,李湄静,荆小平,张会峰;超磁致伸缩材料及其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5年18期
2 曲双如;丁克勤;赵晶亮;;四种超磁致伸缩材料特性测量方法的比较[J];电子测试;2012年02期
3 曲双如;丁克勤;赵晶亮;;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和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磁场测量[J];电子测试;2012年01期
4 詹月林;陈西府;;国内外超磁致伸缩材料及作动器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2年32期
5 贾振元,杨兴,郭东明;超磁致伸缩材料控制模型的研究[J];压电与声光;2001年02期
6 卢云;李春楠;胡永达;兰中文;杨邦朝;;Tb-Ni-Fe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研究[J];功能材料;2007年06期
7 姚远;易本顺;肖进胜;;基于超磁致伸缩材料和光纤光栅的交流电流测量[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9期
8 蒋志红,刘湘林,阮元绩,刘剑军;Mn,B掺杂对TbDyFe超磁致伸缩材料性能的影响[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9 林青,张国贤,何青玮,虞兰;超磁致伸缩材料驱动器的数学模型[J];机电一体化;2001年06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晓静;孙乐;;超磁致伸缩材料的一种力-磁-热本构关系[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2 李碚;滕云;吴双霞;伍虹;刘翠兰;;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应用[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3 孙乐;郑晓静;;超磁致伸缩材料的本构模型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4 裴永茂;方岱宁;;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力磁耦合行为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5 江民红;段龙松;顾正飞;成钢;;高性能粘结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制备新工艺[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裴永茂;高旭;方岱宁;;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力-磁-热本构实验[A];第十二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江民红;罗阳;顾正飞;林培豪;黄睿;;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制备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C];2006年
8 郭懋端;;能量转换新材料—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9 张刚;李家宝;裴永茂;;超磁致伸缩材料磁畴观测[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卢全国;陈定方;魏国前;丁建军;;GMM的发展现状及其在精密致动器件中的应用[A];12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湖北省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梅;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项目落户贵州省[N];贵州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陈巍;椒光:抢占稀土材料产业“桥头堡”[N];台州日报;2006年
3 ;我国直径最大的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研制成功[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4 赵颂;新材料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贵阳举行[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秦望义;吹尽黄沙始见金[N];甘肃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永飞;基于超磁致伸缩材料的若干智能结构力—电—磁耦合特性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2 孙乐;超磁致伸缩材料的本构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陶孟仑;超磁致伸缩材料、器件损耗理论与实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4 赵沛;超磁致伸缩材料力磁耦合特性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王天忠;超磁致伸缩材料多场耦合的非线性时变本构理论及其若干应用[D];兰州大学;2012年
6 王莉;基于超磁致伸缩材料与光纤光栅的电流传感理论及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文泉;基于超磁致伸缩材料的谐波电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刘楚辉;基于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微位移致动器设计与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薛淼;超磁致伸缩材料在换能器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年
4 滕晓;特定条件下超磁致伸缩材料动态特性测试系统的研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5 孟祥熙;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6 红荣;超磁致伸缩材料力磁耦合本构关系[D];内蒙古大学;2012年
7 马志新;基于超磁致伸缩材料微驱动控制系统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8 陈志中;超磁致伸缩材料特性及其换能器测试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9 赵岩;超磁致伸缩材料微位移执行器空间磁场分布特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10 张亚涛;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建模及其层合板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62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262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