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自由度3D打印并联机器人设计及分析
本文关键词:五自由度3D打印并联机器人设计及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多向D打印 并联机构 大工作空间 奇异性 冗余驱动
【摘要】:为实现多向3D打印,设计了一种新型五自由度3D打印并联机器人,该机器人具有两个转动自由度和三个平动自由度,其特点是采用铰接的动平台以获得大的工作空间。根据建立的运动学模型,计算了该机器人机构的运动学反解,分析了定姿态位置工作空间和定位置姿态工作空间,用螺旋理论方法建立了速度雅可比矩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五自由度3D打印并联机器人的奇异性、灵巧性,并进行了运动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五自由度3D打印并联机器人具有大的位置工作空间和姿态工作空间,该机器人在工作空间内存在奇异位置,通过添加冗余驱动后可以消除奇异位置,并且具有良好的灵巧性,适合多向3D打印。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关键词】: 多向D打印 并联机构 大工作空间 奇异性 冗余驱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5029)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32019)
【分类号】:TP242
【正文快照】: 0引言3D打印技术也称增材制造技术,与传统的去除材料加工技术完全不同,是通过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3D实体。有人指出,3D打印技术与当今发达的数字技术相结合,再加上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微小而成本低廉的电子电路的广泛使用,将会打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大门[1]。国内外很多学者对3D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新华;并联机器人精度分析与综合研究取得突破[J];天津科技;2005年01期
2 刘善增;余跃庆;杜兆才;杨建新;;并联机器人的研究进展与现状(连载)[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7年08期
3 陈峰;耿永锋;;6-6型绳牵引并联机器人的方位空间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4 刘辰;赵升吨;;并联机器人结构及驱动方式合理性的探讨[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3年06期
5 ;中国首个3D打印并联机器人在重庆诞生[J];机械工程师;2014年01期
6 ;中国首个3D打印并联机器人研制成功 成本仅十万元[J];自动化博览;2013年12期
7 ;重庆设计出3D打印并联机器人[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13年06期
8 赵铁石,黄真;欠秩空间并联机器人输入选取的理论与应用[J];机械工程学报;2000年10期
9 曹清林,岑向东,杨玉萍,沈世德;一种线性平面并联机器人机械系统的设计[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10 金振林,高峰;一种正交并联机器人的灵巧度指标及其分布[J];机械设计;200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利乐;段志善;;并联机器人的动态性能及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A];振动利用技术的若干研究与进展——第二届全国“振动利用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高峰;;并联机器人应用及其机构的创新[A];第十二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孙立宁;刘彦武;曲东升;李长峰;;靶定位并联机器人控制研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陈文家;陈书宏;赵明扬;;一种用于加工的新型4自由度并联机器人[A];200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1年
5 王志峰;吴强;王占林;付永领;;离散微分跟踪器应用于并联机器人单通道控制[A];中国航空学会液压气动专业2005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志峰;吴强;王占林;付永领;;离散微分跟踪器应用于并联机器人单通道控制[A];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杨廷力;金琼;刘安心;沈惠平;姚芳华;;基于单开链单元的两平移两转动输出并联机器人机型设计[A];第十三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张旭;裴忠才;;液压6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研究[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郭希娟;黄真;;并联机器人加速度的各向同性[A];第十二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张建明;王宁;王树青;;使用模糊转换器的神经元非模型控制及在液压并联机器人中的应用[A];1998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周芹 张亦筑;我市研发出国内首台3D打印并联机器人[N];重庆日报;2013年
2 记者 王阳;“并联机器人”研发形成体系[N];上海科技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善增;三自由度空间柔性并联机器人动力学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2 李艳;二自由度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及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李海虹;一种含柔性杆件的高速并联机器人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刘欣;两种并联机器人的机构性能分析与运动控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李艳文;几类空间并联机器人的奇异研究[D];燕山大学;2005年
6 张世辉;并联机器人汉字雕刻技术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5年
7 张耀欣;高性能平面二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刘玮;一种直线电机驱动的六棱锥式并联机器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9 郭崇滨;并联机器人多目标协同智能控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10 尚伟伟;平面二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控制策略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美钰;平面五杆并联机器人动力学特性与控制系统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2 宋婷;二自由度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动态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熊小维;一种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运动特性研究与样机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王丽变;3-1-1-1布局6-PSS并联机器人性能工作空间分析[D];燕山大学;2015年
5 谭淇元;基于LabVIEW的类SCARA并联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6 李安涛;6-(?)URU并联机器人运动学及激光切割实验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7 常定勇;多输出3D打印并联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8 白龙;三平动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与控制系统研发[D];河北工程大学;2016年
9 吴昊;基于虚拟现实的并联机器人仿真系统开发[D];东北大学;2014年
10 李冰冰;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并联机器人位姿误差建模与补偿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98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798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