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系统时滞模型辨识与控制

发布时间:2017-09-20 19:32

  本文关键词: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系统时滞模型辨识与控制


  更多相关文章: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 系统辨识 Levy法 时滞 单纯形法 控制


【摘要】:针对超磁致伸缩致动器模型建立和精确位移控制存在的不足,推导了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系统带有时滞特性的线性化模型,把Levy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对推导的模型进行了辨识,通过开环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针对致动器系统准静态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纯形法的PID控制参数两步整定法。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设计的PID控制器相对于传统PID控制,系统的超调量降低了17.69%,调节时间缩短了4ms,验证了控制器的精度和稳定性。
【作者单位】: 军械工程学院车辆与电气工程系;
【关键词】超磁致伸缩致动器 系统辨识 Levy法 时滞 单纯形法 控制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5535)
【分类号】:TH703;TP273
【正文快照】: 超磁致伸缩材料(GMM)由于其具有响应速度快、能量密度大、居里温度高等一系列优良的特性,在流体控制、主动隔振、精密加工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超磁致伸缩致动器(GMA)是超磁致伸缩材料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它利用GMM的一系列优势,可以精确地输出纳米级的微小位移,且输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一辉,王立鼎,马建旭;新型微变位致动器的发展及应用[J];光学精密工程;1996年02期

2 张永宇;陈晓阳;;纳米致动器研究现状与工程应用的进展[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吕海峰;苑伟政;马炳和;邓进军;徐延光;;一种全柔性气泡致动器及其制作工艺[J];航空学报;2009年10期

4 陈娟;刘琨;吕新生;张晔;;电场活化聚合物卷筒型致动器设计方法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0年22期

5 ;高速永磁马达型智能致动器[J];光机电信息;1999年10期

6 齐涤非;新颖的高精度致动器[J];光机电信息;1999年12期

7 杨圣,刘东伟;纳米电磁致动器的发展[J];中国机械工程;2001年11期

8 王光庆,郭吉丰;压电叠层传感/致动器的特性研究[J];压电与声光;2005年04期

9 魏源远;冯志华;刘永斌;张平;;介电弹性体致动器及其应变响应研究[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6年06期

10 王丽娜;刘俊标;郭少鹏;韩立;;一种结构简单的高精度压电尺蠖式位移致动器[J];微特电机;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孝文;打针不再痛[N];大众卫生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沈雪瑾;硅微单侧直脚谐振器与复合V型梁热致动器的机械性能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2 曹淑瑛;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磁滞非线性动态模型与控制技术[D];河北工业大学;2004年

3 栗大超;硅微机械扭转镜光致动器及其动态测试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颜刚毅;用于高速扫描探针显微镜的高速致动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5 李永;超磁致伸缩致动器驱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6 杜设亮;精密机械仿生热稳定构件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7 吴猛;超磁致压电混合精密驱动机构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邹君;轨迹可控式磁致伸缩精密微位移致动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2 丁胜华;超磁致伸缩致动器参数设计及其特性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3 傅龙珠;稀土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设计及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刘亚东;电场活化聚合物(DE)平面弯曲致动器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5 王昌;Tb-Dy-Fe单晶的磁致伸缩效应及其在微位移致动器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6 董艳春;基于Preisach磁滞模型的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控制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7 钱飞;外差干涉纳米定位系统中PZT的迟滞特性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8900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8900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2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