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本文关键词:河南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出处:《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选择10项指标,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对河南省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口与经济、城市发展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特别是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值和总人口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最大;对比不同城市,济源市、三门峡市、鹤壁市、驻马店市和漯河市等具有较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而郑州市、洛阳市、新乡市和许昌市等则承受着较大的水资源压力。
[Abstract]: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of Henan Province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y selecting 10 index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in Henan Province were population and economy. Urba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especially GDP, fixed assets and total population have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Compared with different cities, Jiyuan City, Sanmenxia City, Hebi City, Zhumadian City and Luohe City have strong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while Zhengzhou, Luoyang City. Xinxiang City and Xuchang City are under greater pressure of water resources.
【作者单位】: 中州大学财务处;
【基金】: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32400410462)
【分类号】:TV213.4
【正文快照】: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并提出了资源承载力的定义及量化方法,此概念的提出对研究水资源承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1]。承载力的研究最初应用于土地方面,之后,随着水资源危机的愈发严重,我国学者于1980年开始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研究[2]。目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段春青;刘昌明;陈晓楠;柳文华;郑红星;;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概念及研究方法的探讨[J];地理学报;2010年01期
2 张吉献,李敏纳,宋绪钦;河南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2期
3 曹玉升;韩宗德;刘爽;李j;;郑州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朱运海;彭利民;杜敏;徐秀凤;;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国内外研究综述[J];科学与管理;2010年03期
5 刘园;韩美;杨晓妍;杜焕;;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预测[J];科技经济市场;2010年09期
6 夏军;张永勇;王中根;李浩;;城市化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水利学报;2006年12期
7 王兴;刘欣;;山西省水资源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年03期
8 曹珊珊;刘欣;;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覃玲玲;周兴;;基于生态承载力的产业布局与结构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2 孙才志;李娜;;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下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年05期
3 邓延利;;北运河水系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北京水务;2010年03期
4 宋旭光;席玮;;辽宁省水资源承载力及其可持续利用[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6期
5 史正涛;刘新有;;城市水安全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城市规划;2008年07期
6 周长春;;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水资源短缺风险下承载力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年05期
7 孙才志;陈玉娟;;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年03期
8 张永勇;夏军;王中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与方法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9 何仁伟;刘邵权;刘运伟;;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国西南岩溶区的水资源承载力——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1年11期
10 刘宁豫;马兰;马勇;;河南省节水灌溉及其对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连侠;廖华胜;蒋敏;高志辉;刘达;;相对丰水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A];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 2009[C];2009年
2 张运鑫;王鹏;;由水资源承载力浅析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3 宋新山;王道源;严登华;薛冰;;不同情景下环渤海工业发展的水资源压力风险评价[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4 刘浩;宋阳;;建筑生命周期水资源消耗的环境压力评估[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5 张万顺;;基于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污染物总量分配理论与实践[A];健康湖泊与美丽中国——第三届中国湖泊论坛暨第七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宏;镇江市水环境安全评价及风险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2 邓履翔;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胡吉敏;沿海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高镔;西部经济发展中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5 田一梅;天津市地表水体水质安全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莫淑红;西北地区生态城市建设水资源安全保障基础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7 丁超;支撑西北干旱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模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8 王薇;黄河三角洲水土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9 桂春雷;基于水代谢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解艳;榆林市水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柴智平;基于经济发展阶段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揭秋云;海南省旅游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4 任守德;基于宏微观尺度的三江平原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陶静;新疆限制开发区的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嘉恩;杭州市供水安全风险评价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7 张明成;河口岛屿型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姜哲;鄱阳湖湖泊水环境承载力分析与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9 贾晓丹;西安、宝鸡人口城市化与PREE协调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屠晓青;高效接触氧化—强化混凝处理城镇污水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勾芒芒;代文婕;李兴;王勇;刘铁军;刘雄;;内蒙古水资源合理利用对策与保护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2 程国栋;承载力概念的演变及西北水资源承载力的应用框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3 傅湘,纪昌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年02期
4 林森;21世纪中国水危机![J];城市防震减灾;2000年06期
5 朱一中,夏军,谈戈;关于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与方法的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2期
6 惠泱河,蒋晓辉,黄强,薛小杰;二元模式下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态仿真模型研究[J];地理研究;2001年02期
7 郭秀锐,毛显强;中国土地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6期
8 李春晖,李爱贞;TOPSIS法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9年02期
9 中国工程院“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项目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J];中国工程科学;2000年08期
10 杨艳昭;张伟科;刘登伟;;内蒙古水土资源平衡及其水资源承载能力[J];干旱区地理;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左其亭;;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理论方法与实践[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利华,黄中伟,马跃纲;金华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J];热带地理;2005年02期
2 文琦,何彤慧;近10年来我国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综述[J];水资源保护;2005年06期
3 陈常梅,周玉华,付纪永,王保彩,蔡明江;临沂市水资源承载力变化趋势分析[J];治淮;2005年03期
4 杨春艳;沈渭寿;缪启龙;张慧;;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J];农机化研究;2006年01期
5 孙富行;郑垂勇;;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思路和方法[J];人民长江;2006年02期
6 孙富行;郑垂勇;王志红;;水资源承载力量化和评价方法[J];水利水电技术;2006年03期
7 王树谦;沈海新;王慧勇;;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与方法[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1期
8 周亮广;梁虹;;喀斯特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中国岩溶;2006年01期
9 赵军凯;赵秉栋;;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王智勇;郑昭佩;韩美;袁洪刚;;水资源承载力分析预测——以莒南县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雷雷;盖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动态研究[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魏素芳;;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论与方法研究[A];恶臭污染管理与防治技术进展[C];2009年
3 陈绍军;冯绍元;霍再林;李王成;王为;;我国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及展望[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4 杨路华;王文元;韩振中;高惠嫣;夏辉;;内蒙古阿旗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与计算[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5 刘波;刘玲;;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体系框架构建初探[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专辑[C];2006年
6 刘锐;陈伟亚;;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武汉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7 李连侠;廖华胜;蒋敏;高志辉;刘达;;相对丰水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A];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 2009[C];2009年
8 吕萍;刘东;赵菲菲;;建三江分局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A];黑龙江省农业工程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丽玲;;厦门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邴启亮;;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青岛市城市规模初探[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绍军 冯绍元 李王成 霍再林(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构建西北旱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N];中国水利报;2006年
2 覃绍 李学通 四川省水电勘测设计院;四川水资源承载力初探[N];人民长江报;2012年
3 秦延安;沿渭城市发展要考虑水资源承载力[N];黄河报;2014年
4 ;水资源承载力:度量水资源安全的技术探索[N];中国水利报;2005年
5 叶婷;新建城市应考虑水的承载力[N];中国建设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李伯牙;城镇化遭遇缺水难题[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7 本报记者 李伯牙 实习记者 宋斌;北京到了水危机的临界状态[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8 熊建;10年时间实现农村饮水安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李富永 实习生 范道瑛 林柏安;北京“水之忧”[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李艳芳;以实际行动做好“活水”文章[N];吐鲁番日报(汉);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高镔;西部经济发展中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2 孙富行;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与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3 丁超;支撑西北干旱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模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4 胡吉敏;沿海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滕朝霞;济南市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计算及其调控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王友贞;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通达;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在安徽省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2 何光荣;饶河源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3 杨婷婷;乌鲁木齐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4 李罡;湖北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5 刘晓平;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6 张保丰;缺水城镇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陈志鹏;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测评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07年
8 王颖;乐清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任高珊;榆林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方文青;德州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946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394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