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研究 出处:《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运用因子分析法筛选指标构建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3个因子6个指标。采用突变级数法编制31个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数,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时间上,各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基本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空间上,重庆、北京、上海等6省域水资源综合用水效率最高;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20省域次之;宁夏、西藏、四川、黑龙江、新疆5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各因子指数值表明:农业用水效率较高,工业用水效率次之,生活生态用水效率最低。
[Abstract]: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s a strategic problem related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 The index system of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factor analysis method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water resources in each province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provinces of Anhui , Jiangxi , Hubei and Hunan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iciency of water use in agriculture is higher , the efficiency of industrial water is the second , and the living ecological water use efficiency is the lowest .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财经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CJL033) 安徽财经大学重点科研项目(ACKY1318ZDB)
【分类号】:TV213.9
【正文快照】: 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1]。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问题是一个重大问题,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保障和基础[2]。中共中央于2011年初首次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系统部署了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海霞;封志明;张陆彪;刘宝勤;;甘肃省县域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基于遗传投影寻踪方法[J];经济地理;2006年04期
2 孙才志;谢巍;姜楠;陈丽新;;我国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0年11期
3 宋鹏;梁吉业;曹付元;;基于邻域粗糙集的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选择[J];经济管理;2009年08期
4 王学渊;赵连阁;;中国农业用水效率及影响因素——基于1997—2006年省区面板数据的SFA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03期
5 刘丽萍;唐德善;;脆弱性视角下水资源社会化管理多维阐述[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6 买亚宗;孙福丽;黄枭枭;石磊;马中;;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及区域差异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4年05期
7 杨国华;赵国浩;郭淑芬;李红;;改进密切值法及其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9年23期
8 邵东国;陈会;李浩鑫;;基于改进突变理论评价法的农业用水效率评价[J];人民长江;2012年20期
9 范丹;王维国;;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及节能减排潜力分析—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年07期
10 潘丹;应瑞瑶;;中国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方法与实证——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分析[J];生态学报;2013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进群;雷娜;;我国农业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6期
2 徐杰;;渔业生产抗旱减灾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9期
3 杨丽英;许新宜;贾香香;;水资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Z1期
4 闫长斌;王泉伟;李国权;符新阁;左宇军;;邻近爆破对矩形岩柱稳定性影响的突变理论分析[J];爆炸与冲击;2010年05期
5 彭晓林,罗德海;静力平衡近似下大气中非线性对称运动的稳定性、分岔和突变[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1年Z1期
6 陈国灿,李九阳;压弯构件失稳的突变理论浅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7 陈浩军,杨润生;扁拱平面内失稳的突变模型分析[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8 张建华;;基于突变理论的岩溶区路基顶板安全厚度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9 陈忠辉,徐小荷,,唐春安;单轴压缩下岩石失稳破裂的突跳[J];东北大学学报;1994年05期
10 全春光;程晓娟;;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筛选探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远芳;崔树琴;;基于尖点突变理论的端承桩竖向承载力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潘沈洁;;突变理论分析正常岩层突水的力学性质[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尤军丽;;制度之技术哲学探究[A];“中国工程技术哲学的繁荣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高峰论坛暨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5年年会会议交流材料[C];2005年
4 高敏燕;黄贤金;;基于遗传投影寻踪模型的交通用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5 翟丽妮;周玉琴;;用水效率评价的研究现状与问题探讨[A];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高层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0年
6 程建圣;陈俊;;深井穿层钻孔煤与瓦斯延期喷出突变分析[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海军;王海龙;许新宜;罗雨;李艳;李鹏;;去区域气候变异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计算方法研究[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明华;蒋冲;曹文贵;;岩溶区桩端溶洞顶板安全厚度确定的突变模型[A];第六届全国地面岩石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岩土力学与工程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田野;;非线性理论的思考与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前景[A];岩土力学研究与工程实践[C];1998年
10 刘晓敏;吕丽华;;河北省农业节水技术应用现状探究[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戚增坤;突变控制机制及其在船舶非线性横摇运动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军霞;西藏隆子县滑坡灾害形成机理及非线性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徐兴华;公路边坡信息综合管理与安全评判决策[D];浙江大学;2011年
4 陈少林;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及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郑循刚;区域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栗蕾;考虑初始缺陷的网格结构的非线性稳定性理论及其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关全力;新疆农业节水管理一体化体系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8 杨增旭;农业化肥面源污染治理:技术支持与政策选择[D];浙江大学;2012年
9 董贵昕;金融泡沫运行与控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10 刘春学;个旧锡矿区高松矿田综合信息成矿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秀敏;基于ACO-PPA的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2 周磊;极端情况下船舶减摇的建模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3 彭晓;基于灰色Logistic回归的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4 周湘辉;我国农村消费结构优化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婷;西北地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6 吴效威;基于邻域粗集神经网络的通信信号调制识别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闫永銮;华北地区小麦水分胁迫对其生长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8 袁凤歧;农业节水技术扩散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9 谌军;电力变压器状态评估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10 张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选择改进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克;;基于效用函数的农户灌溉耗水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1期
2 孙广生,冯宗宪,曾凡银;DEA在评价工业生产环境效率上的应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3 王新华,徐中民,龙爱华;中国2000年水足迹的初步计算分析[J];冰川冻土;2005年05期
4 程国栋;肖洪浪;徐中民;李锦秀;陆明峰;;中国西北内陆河水问题及其应对策略——以黑河流域为例[J];冰川冻土;2006年03期
5 李玉文;徐中民;;社会资本定量评价方法及应用——以黑河流域为例[J];冰川冻土;2007年05期
6 杨丽英;许新宜;贾香香;;水资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Z1期
7 叶祥松;彭良燕;;我国环境规制下的规制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1999-2008[J];财贸经济;2011年02期
8 高立洪;中美水土保持研讨会开幕[J];草业科学;2003年12期
9 马若微;基于粗糙集与信息熵的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指标的确立[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2期
10 徐勇;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流涛;农村生态环境时空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文婧;贺灿飞;;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2期
2 张贤芳;舒强;张丽蓉;;我国省际水资源利用效率增长能力空间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3 马海良;黄德春;张继国;;考虑非合意产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10期
4 高雄;王红瑞;高媛媛;许新宜;;基于迭代修正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水利学报;2013年04期
5 刘国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三种思路[J];河北农业科学;2001年03期
6 徐强;夏晖;;宁波水资源利用效率现状及趋势分析[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徐丹伟;;鞍钢集团公司大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增产不增水[J];吉林水利;2007年S1期
8 杜荣江;方玉霞;;提高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措施与对策[J];水资源保护;2010年03期
9 许新宜;刘海军;王红瑞;王海龙;;去区域气候变异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J];中国水利;2010年21期
10 张淑清;张昕;俞黎曦;;水资源利用效率及效益的评价体系[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耀欢;;基于蒸散发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记者 张倪;正视“水瓶颈” 着力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2 卢学礼;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快循环经济建设步伐[N];民主协商报;2013年
3 郑连生(河北省水利厅);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N];中国水利报;2006年
4 记者 丁贤飞 通讯员 李锋;淮北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N];安徽日报;2010年
5 记者 骆耀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N];徐州日报;2010年
6 记者丽雪;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N];唐山劳动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良仕;中国省际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收敛机制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浩文;兰州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孟钰;基于组合模型的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3 刘渝;中西部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4 陈刚;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闫爽;吉林省西部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6 廖虎昌;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的西部12省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969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396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