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均需水量预测的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
本文选题:人均需水量 切入点:水资源承载力 出处:《规划师》2015年S1期
【摘要】:在城市规划中研究水资源承载力,可以对城市规模提出控制上限。城市用水总量是约束性指标,水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的关键在于确定人均需水量。研究以嘉峪关市为例,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人均需水量与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水资源产出率和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之间的关系,并建立预测模型,进而计算嘉峪关市的水资源人口承载力,以期为城市规划中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提供一种思路。
[Abstract]:To study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 urban planning, the upper limit of urban scale can be proposed.The total amount of urban water is a restrictive index, and the key to the analysis of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is to determine the per capita water demand.Taking Jiayuguan city as an examp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 capita water demand and total water use, water consumption of ten thousand yuan industrial added value, water resource output rate and water consumption per mu of farmland irrigation was studied by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a predic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The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 Jiayuguan City is calculat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way of thinking for the study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in urban planning.
【作者单位】: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三所;
【分类号】:TV21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滕宏林;许振成;赵细康;张杰;匡耀求;;广州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2期
2 支小军;;兵团水资源的人口承载力分析研究[J];兵团党校学报;2006年02期
3 姜文超,龙腾锐;水资源承载力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城市规划;2003年07期
4 张玲;尹政;;甘肃省嘉峪关市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程度分析[J];甘肃地质;2011年03期
5 谢晶;张百祖;;嘉峪关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用水水平分析[J];甘肃农业;2013年09期
6 尚昶宏;马玉香;范家华;马思慧;杨新亮;单光彬;;石河子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年17期
7 黄莉新;;江苏省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J];水科学进展;2007年06期
8 王传武;;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城市规模研究[J];水文;2013年04期
9 童玉芬;;北京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动态模拟与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9期
10 夏军,王中根,左其亭;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一种量化方法研究——以海河流域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开晓莉;高良敏;刘宁;韩尚富;陆根法;;连云港市生态承载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2 宋照亮;;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承载力指标的选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2期
3 童玉芬;;北京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再辨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4 毕岑岑;王铁宇;吕永龙;;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渤海滨海城市产业结构综合评价[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1年02期
5 戴其文;;武威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张永勇;夏军;王中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与方法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7 董俊丽;任栋;;基于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目标的山东经济社会承载力研究[J];东岳论丛;2012年05期
8 田锋;董增川;秦丽云;;江苏省水资源严峻性与对策[J];地质论评;2009年01期
9 周健;;基于生态承载力的石羊河流域城市规模研究——以凉州区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10 赵雪雁;;甘肃省生态承载力评价[J];干旱区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邢永强;;河南省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体系架构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中册)[C];2008年
2 刘仁志;;环境承载力理论的新认识[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3 李复兴;李贵宝;;水与城市规划和发展[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黄友谊;;沿海缺水城市发展水资源战略——以厦门市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邬彬;;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深圳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6 史芫芫;孙长虹;安同艳;陈大地;;水资源短缺地区水污染防治立法对策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金友;辽宁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仿真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邓履翔;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曾雁冰;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医疗费用过快增长问题建模与控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姜秋香;三江平原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可持续利用动态仿真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左长安;绿色视野下CBD规划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张安良;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7 姜文超;城镇地区水资源(极限)承载力及其量化方法与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8 焦胜;基于复杂性理论的城市生态规划研究的理论与方法[D];湖南大学;2005年
9 汪霞;城市理水[D];天津大学;2006年
10 吴文恒;基于消费水平的中国人口对资源环境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合义;三峡库区森林生态承载力的区域分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高云朝;哈尔滨市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洋;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4 侯绍洋;基于GIS的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5 柴智平;基于经济发展阶段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齐雪芹;“三型社会”视域中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宋锦锦;长江三角洲居民生活方式与水环境关系的模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孟江涛;湖北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指数评价和平衡指数预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夏峥嵘;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珠;长株潭城市群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水资源制约下的北京人口容量模型与预测[J];北京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2 童玉芬;;北京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再辨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3 黄光宇;中国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进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年03期
4 刘敏;水资源量与城市人口规模[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年02期
5 赵慧英;;北京市水资源与人口规模关系探析[J];中国城市经济;2008年04期
6 傅湘,纪昌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年02期
7 梁仁君,林振山,陈玲玲;我国水资源需求量动力学预测及对策建议[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6期
8 陈为邦;世纪之交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几点思考[J];城市规划;2001年01期
9 黄肇义,杨东援;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J];城市规划;2001年01期
10 徐巨洲;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J];城市规划;2001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戈平;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2 马军霞;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及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3 范通达;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在安徽省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利华,黄中伟,马跃纲;金华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J];热带地理;2005年02期
2 文琦,何彤慧;近10年来我国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综述[J];水资源保护;2005年06期
3 陈常梅,周玉华,付纪永,王保彩,蔡明江;临沂市水资源承载力变化趋势分析[J];治淮;2005年03期
4 杨春艳;沈渭寿;缪启龙;张慧;;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J];农机化研究;2006年01期
5 孙富行;郑垂勇;;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思路和方法[J];人民长江;2006年02期
6 孙富行;郑垂勇;王志红;;水资源承载力量化和评价方法[J];水利水电技术;2006年03期
7 王树谦;沈海新;王慧勇;;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与方法[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1期
8 周亮广;梁虹;;喀斯特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中国岩溶;2006年01期
9 赵军凯;赵秉栋;;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王智勇;郑昭佩;韩美;袁洪刚;;水资源承载力分析预测——以莒南县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雷雷;盖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动态研究[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魏素芳;;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论与方法研究[A];恶臭污染管理与防治技术进展[C];2009年
3 陈绍军;冯绍元;霍再林;李王成;王为;;我国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及展望[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4 杨路华;王文元;韩振中;高惠嫣;夏辉;;内蒙古阿旗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与计算[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5 刘波;刘玲;;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体系框架构建初探[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专辑[C];2006年
6 刘锐;陈伟亚;;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武汉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7 李连侠;廖华胜;蒋敏;高志辉;刘达;;相对丰水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A];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 2009[C];2009年
8 吕萍;刘东;赵菲菲;;建三江分局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A];黑龙江省农业工程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丽玲;;厦门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邴启亮;;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青岛市城市规模初探[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绍军 冯绍元 李王成 霍再林(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构建西北旱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N];中国水利报;2006年
2 覃绍 李学通 四川省水电勘测设计院;四川水资源承载力初探[N];人民长江报;2012年
3 秦延安;沿渭城市发展要考虑水资源承载力[N];黄河报;2014年
4 ;水资源承载力:度量水资源安全的技术探索[N];中国水利报;2005年
5 叶婷;新建城市应考虑水的承载力[N];中国建设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李伯牙;城镇化遭遇缺水难题[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7 本报记者 李伯牙 实习记者 宋斌;北京到了水危机的临界状态[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8 熊建;10年时间实现农村饮水安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李富永 实习生 范道瑛 林柏安;北京“水之忧”[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李艳芳;以实际行动做好“活水”文章[N];吐鲁番日报(汉);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高镔;西部经济发展中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2 孙富行;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与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3 丁超;支撑西北干旱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模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4 胡吉敏;沿海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李川;辽宁环渤海地区重点产业发展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6 滕朝霞;济南市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计算及其调控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7 王友贞;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通达;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在安徽省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2 何光荣;饶河源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3 杨婷婷;乌鲁木齐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4 李罡;湖北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5 刘晓平;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6 张保丰;缺水城镇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陈志鹏;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测评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07年
8 王颖;乐清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任高珊;榆林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方文青;德州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170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717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