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美国国家资源清单及其对中国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5-15 20:46

  本文选题:土地管理 + 国家资源清单 ; 参考:《中国土地科学》2014年07期


【摘要】:研究目的:探讨美国国家资源清单的建立方法及其对中国的借鉴。研究方法:文献检索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美国国家资源清单值得中国在建立全国尺度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系统中作为参考借鉴;借鉴美国国家资源清单"分层布控,重点加密"的监测布设思想,结合中国耕地资源分布的空间特征,建立了以经纬格网为框架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体系。研究结论:(1)应建立统一管理的中国国家资源清单,改变中国多个部门监管耕地质量各自为战的现状,建立完整的县、省、国家监测数据报告机构,推动部门间的联合监管和数据共享;(2)在空间样本均匀分布的格网系统下进行分层二步区域抽样,优化监测精度和成本;(3)完善耕地质量的监测指标,实现耕地质量数量并重的管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establishing the National Resource list (NRL)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s reference to China. Methods: literature retrieval,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National Resource list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worthy of China's referenc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dynamic monitoring system for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on a national scale, and the monitoring and laying idea of the National Resource lis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such as "layering and controlling, focusing on encryption", Based on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 distribution in China, a dynamic monitoring system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is established, which is based on longitude and weft grid. Research conclusions: (1) A unified list of China's national resources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chang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arious departments in China in which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is under separate supervision, and to establish complete county, provincial, and national monitoring and data reporting agencies. To promote joint supervision and data sharing among departments and to carry out stratified two-step regional sampling under a grid system with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spatial samples, to optimize the monitoring accuracy and cost, and to improve the monitoring index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should be managed with equal emphasis.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整理中心;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4RW014) 中国农业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金资助(2014RW01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4AZD031)
【分类号】:F323.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灵伟;孔祥斌;姚兰;刘怡;林晶;;国外经验对建立我国国家级标准样地质量监测体系的启示[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年06期

2 梁思源;吴克宁;郧文聚;程锋;黄勤;赵华甫;;农用地质量动态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9年02期

3 颜国强,杨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初探[J];国土资源情报;2005年03期

4 葛莹;宋飞凤;李爱国;朱国慧;;美国公共土地测量系统(PLSS)剖析与启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3年01期

5 彭茹燕;张晓沛;;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国家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体系设计[J];资源与产业;2008年05期

6 郭学兵,苏文,于贵瑞;生态环境长期定位监测信息化管理研究[J];资源科学;2003年01期

7 伍育鹏;郧文聚;李武艳;;用标准样地进行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6年04期

8 彭建超;吴群;;坐标网格农用地标准样地体系构建方法及应用——以佛山市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秋月;何燕珠;;农用地标准样地设置研究——以桂中溶蚀平原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2 刘宁;俎晓静;郝莉莎;张建生;刘淑霞;余建新;;基于寻甸县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产能评价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2期

3 李和忠;和万荣;王蓓蓓;;对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有关问题的探讨[J];地矿测绘;2007年03期

4 谢云,林燕,张岩;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发展与应用[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5 石淑芹;陈佑启;姚艳敏;李志斌;何英彬;;东北地区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评价[J];地理学报;2008年06期

6 曾宪勤;刘宝元;刘瑛娜;符素华;刘和平;赵玉明;;北方石质山区坡面土壤厚度分布特征——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J];地理研究;2008年06期

7 杨勤科;李锐;曹明明;;区域土壤侵蚀定量研究的国内外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6年08期

8 孙旭丹;张立亭;陈竹安;;土地利用预警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9 吴茗华;胡月明;黎诚;;基于耕地质量等级监测的县级农用地分等更新研究——以化州市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07期

10 鄢然;李轩修;宋戈;;哈尔滨所辖市县耕地经济效益空间差异变化态势研究[J];国土资源情报;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耿杰;白中科;;关于矿区土地分等定级若干问题讨论[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孙周亭;张超;杨建宇;朱德海;;基于空间插值法的耕地等别快速评价方法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田燕;杨建锋;;基于“3S”技术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初探[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4 罗磊;彭国照;;建立四川生态气象监测体系的初步设想[A];全国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婕;全国统一的耕地占补平衡按等级折算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丁访军;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标准体系构建[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3 韩天放;辽宁省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评价及预警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4 朱红波;中国耕地资源安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5 文森;重庆市耕地资源安全与预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柏军华;棉田管理信息的遥感提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7 张学军;四川丘陵地区农民农地用途选择的计量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8 朱`,

本文编号:18938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8938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7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