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我们无处安放的农田——空间生产全球化格局下我国耕地资源侵占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3 07:10
【摘要】:本文以我国城市化进程为背景,结合经济学相关原理,分析了全球流动资本在不断注入空间生产寻找再生躯壳的过程中,如何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释放的需求及地方政府对耕地"农转非"巨额增值收益的渴望相结合,共同形成耕地侵占现象幕后推手的问题根源;并从市场运行的微观层面与国家调控的宏观层面,分别探讨了土地"入市"与生产性支出等关键问题的抉择对我国未来耕地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试图穿透现代化的迷雾,回归土地问题的本质,为日后的研究提供一条值得借鉴的线索。
[Abstract]:Based o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and the relevant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cess of global floating capital in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ly injecting space production to search for a regenerative shell. How to combine with the demand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release and the desire of local government for the huge increment income of cultivated land, forming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behind the phenomenon of cultivated land encroachment; From the microcosmic level of market operation and the macro level of state regulatio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ossible influence of the choice of land "entering market" and productive expenditure on the future cultivated land change in China, and attempts to penetrate the fog of modernization. Return to the nature of the land issue, for future research to provide a reference clue.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分类号】:F301.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花楼;刘彦随;唐国平;陈玉福;;昆山市土地利用变化与新农村建设[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2 赵燕菁;房地产:解释目前经济现象的核心线索[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4期

3 赵燕菁;国际战略格局中的中国城市化[J];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01期

4 赵燕菁;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户籍制度改革[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1期

5 史培军,陈晋,潘耀忠;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J];地理学报;2000年02期

6 李蕾;张平宇;侯伟;;五十年代以来辽南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驱动机制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2期

7 夏芝翠;试析我国农产品成本构成和价格水平[J];价格理论与实践;1995年05期

8 李云晋;试论社会主义农产品中“虚假的社会价值”[J];经济问题;1984年06期

9 高艳霞;徐东瑞;马仁会;;基于地统计学的农用地生产效率指数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年08期

10 郑海霞,封志明;中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数量和质量分析[J];资源科学;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Human Driving Force of Cultivated 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Use Change in Hubei Province,China[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03期

2 ;Government's Role in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08期

3 徐芬明;朱玉碧;郑财贵;;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浅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8期

4 沈非;费罗成;赵明松;;县域耕地动态平衡政策成本分析——以安徽芜湖县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5期

5 董林林;韦良焕;;商洛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化发展动态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5期

6 崔颖;高敏华;;克拉玛依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5期

7 张竹华;陈龙乾;王秉义;张奎;;义马市不同时相土地景观格局指数对比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7期

8 李扬;;国内外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概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9期

9 潘雪;高凤杰;万志勇;袁晓哲;孟飞;张欣;;文登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7期

10 王兆华;王莉霞;贾永健;;河西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明;李新阳;;近几年我国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特点研究——基于117个案例城市的实证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立;;户籍制度与中国城镇化:1949—2009——户籍改革方向刍议[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年国;谭许伟;王娜;张霄兵;;户籍制度改革影响下的沈阳人口空间分异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肖竞;曹珂;;城市工业遗产资源潜力与更新途径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杨剑;林奎;杨大勇;赵坤荣;姜国强;;基于RS与GIS的珠三角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6 邓祥征;战金艳;苏红波;姜群鸥;;黄淮海平原土地系统结构变化的模拟与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闵捷;张安录;;农地城市流转驱动机制的时空尺度效应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闵捷;张安录;高魏;蔡银莺;;农地城市流转“燃烧”机制分析 以湖北省为例[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张本昀;申怀飞;郑敬刚;吴国玺;;基于GIS的河南省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10 刘新卫;陈百明;汪权方;;国内LUCC研究进展综述[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兴东;徐州市城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赵锦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朱妍;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城市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郑晶;低碳经济视野下的农地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保发;区域LUCC的景观生态效应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6 边振兴;沈阳经济区核心地带村庄用地转型与调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7 路婕;全国统一的耕地占补平衡按等级折算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贾晓晴;古莲河露天煤矿环境影响与景观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肖轶;重庆市土地利用平衡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汪友结;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的外部现状描述、内部静态测度及动态协调控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晓辉;基于DEA方法的农地利用效率差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金龙;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郑占;基于CA模型的城市用地扩张模拟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李文亮;哈大齐工业走廊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动态模拟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艳;左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赵国庆;土地征收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田素娟;基于区域远期土地利用规划的黄河口湿地景观变化及保护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王福禄;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集约利用规划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9 王颖杰;基于RS和GIS的阜新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10 曹洪亮;东江源地区土地利用与覆被时空特征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蒙吉军,吴秀芹,李正国;黑河流域1988—200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2 许学工;彭慧芳;徐勤政;;海岸带快速城市化的土地资源冲突与协调——以山东半岛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3 贾永红;人工神经网络在多源遥感影像分类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00年07期

4 赵燕青;战略与选择:中国城市化道路回顾[J];城市规划;1990年03期

5 赵燕菁;理论与假设——城市化过程中的市场窒息与资源短缺[J];城市规划;1999年12期

6 赵燕菁;制度变迁·小城镇发展·中国城市化[J];城市规划;2001年08期

7 赵燕菁;国际战略格局中的中国城市化[J];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01期

8 谭少华,倪绍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成因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3期

9 王军,邱扬;土地质量的空间变异与尺度效应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4期

10 张洪业;鲁西北地区土地资源条件与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的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福垣;[N];经济参考报;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瑞彬;尹力军;王伟毅;;唐山市耕地资源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J];贵州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2 熊华;王争艳;;区域耕地利用变化及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以南宁市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年06期

3 许恒周;吴冠岑;;城市化进程中江苏省耕地资源非农化转化的实证分析[J];广东土地科学;2007年01期

4 于莎莎;;我国耕地资源损失驱动力及对策研究[J];资源环境与发展;2010年02期

5 彭珂珊;走向21世纪5000亿公斤粮食目标与耕地资源保护之探讨[J];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1997年01期

6 钟太洋,蒋鹏,徐忠国;城市化进程中耕地资源转用效率评价——以江苏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年02期

7 黄炳茂;;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率 增加粮食产量——对我省耕地资源利用状况的分析与探讨[J];福建农业;2006年11期

8 彭珂珊;耕地资源保护之探讨[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98年02期

9 刘文;;保护耕地资源 确保粮食安全[J];农业经济;2005年11期

10 杜忠潮;咸阳市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动态分析预测[J];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晋民;李铮;;浅析山西省耕地资源合理配置[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2 李炳星;罗彩云;;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研究进展[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乔木;马虹;;新疆耕地资源卫星遥感调查数据分析研究摘要[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蔡运龙;霍雅勤;;中国耕地资源的价值重建及其区域差异[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5 孙习稳;杜新波;;对建立我国新时期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几点思考[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6 黄寰;;科技与中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7 丁玲玲;林爱文;;GIS和统计分析软件支持下的湖北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王秀红;傅小锋;;耕地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的主要途径[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姚立英;;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10 陶军德;王振亚;伏荣林;;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 陈印军;我国真的有8亿亩后备耕地资源吗?[N];农民日报;2010年

2 通讯员 张绪勇 李宏岳 包艳妮;镇原建立新机制全力保护耕地资源[N];陇东报;2011年

3 记者 吴洋 实习生 杨臻;喀什市 集中耕地资源打造南疆“大菜篮”[N];喀什日报(汉);2010年

4 刘海涛;梨树有效保护耕地资源[N];吉林日报;2008年

5 市政协驻阜平县委员小组;努力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益[N];保定日报;2007年

6 记者王华楠;我国有不同适宜度耕地资源8亿亩[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7 湖南省衡阳市财政局 戴晓华;耕地资源货币化是农村改革突破口[N];中国财经报;2008年

8 于法稳;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几个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谭文兵 董建美;警惕城市化过程中的农地生态问题[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乌云斯琴 任一龙;部长眼里的中国资源能源发展战略[N];人民政协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何蓓蓓;区域耕地资源安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2 黄成毅;成都平原耕地资源系统协同性分析与调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3 侯力;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耕地资源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成丽;中国粮食对外贸易对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影响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5 黄凤兰;保障粮食安全条件下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时间模型及政策模拟[D];兰州大学;2008年

6 李效顺;基于耕地资源损失视角的建设用地增量配置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7 刁巍杨;我国区域资源保障程度评价及空间分异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杜雄;华北农牧交错区农业资源适度开发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斐;河北省山区耕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2 宁文波;陕西省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何浩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4 金宝石;安徽省耕地资源态势与粮食安全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5 田晓红;山西省永济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6 吴俊峰;山西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7 范卓斌;干旱区绿洲后备耕地资源开发适宜性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8 黄国亚;区域耕地资源安全预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平平;基于粮食安全的皖江城市带耕地资源安全评价及保障措施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利芳;湖北省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资源保护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88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288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f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