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对破骨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08-31 14:00

  本文关键词:滋肾养肝化痰消瘀方联合西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随机平行对照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泰山医学院》 2014年

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对破骨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陈雪  

【摘要】:背景: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msclerosis,AS)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中最为常见也最为重要的一种,其临床特点一般表现为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进而导致斑块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和钙盐的沉积,最终导致动脉的管壁变硬、管腔狭窄,并引起一系列继发性病变。临床研究显示,ox-LDL在整个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ox-LDL是血浆中LDL经动脉壁细胞氧化后产生多种活性醛类,再与LDL载脂蛋白(apoB)中赖氨酸残基结合形成的产物,可被巨噬细胞的清道夫受体识别而快速摄取,促进巨噬细胞形成泡沫细胞,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脆性增加并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有学者认为成骨细胞(Osteoblast,OB)的退变,造成骨形成最佳条件缺陷,最终使骨组织结构及力学特征改变,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还有学者证实通过测定骨形成和骨吸收表面,认为骨质疏松症成骨过程正常,而破骨活动显著活跃。无论哪种情况都说明骨质疏松症是因为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骨吸收远远超过骨形成所导致的。破骨细胞(Osteoclast,OC)是人体生理性骨重建和病理性骨破坏过程中高度特异性且唯一具有骨质吸收功能的多核巨细胞,其来源于骨髓单核巨噬细胞系。破骨细胞的活性改变是导致各种代谢性骨病的主要原因,也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有研究显示老年妇女的骨量丢失比较严重的会同时表现出严重的腹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硬化;排除体重指数、年龄、激素、吸烟等因素后,美国墨西哥裔老年女性和男性颈动脉IMT厚度及骨密度呈负相关性;老年男性OP组比非OP组颈动脉硬化病变(粥样斑块、IMT增厚)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并随着AS的程度加重而更加明显;非骨质疏松组IMT比骨质疏松组薄,随着年龄的增加,,颈动脉IMT越来越厚,骨密度越来越低。由此可推测OP与AS具有相关性,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共同危险因素。还有学者认为OP与AS之间并无相关性。为了进一步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特进行此研究。 目的: 研究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破骨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和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离心后收集健康人血浆,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得LDL提取液,氧化、调整蛋白浓度为50mg/L。通过铜氧化法制得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通过测定TBA(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的含量(MDA药盒)鉴定其氧化修饰程度。 2.将Raw264.7细胞株复苏后,用RPMI-1640培养基进行培养,视细胞生长情况进行传代、冻存等。待细胞培养至所需细胞数量后,更换含RANKL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分别进行观察和鉴定:(1)直接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活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的变化(2)参照TRAP染色试剂盒说明书对诱导前后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光镜下计算TRAP阳性破骨细胞总数,细胞数大于等于3个为TRAP(+),染色阳性细胞为破骨细胞。MTT法测定其对破骨细胞增殖及分化能力的影响。 结果: ①丙二醛样结构浓度测定结果:LDL的测得值是1.20土0.41umol/g蛋白,Ox-LDL的测得值是20.58±0.65umol/g蛋白。②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Raw264.7细胞的一般特点,细胞形态呈圆形、椭圆形、梭形、星形或不规则形,圆形为主。细胞核1-2个,单个核多见。具有很强的贴壁性,胰酶-EDTA难以消化,常聚集生长。随诱导时间延长细胞体积逐渐增大,细胞形态以不规则形多见,圆形少见,细胞核为多个。TRAP染色阳性细胞为细胞质鲜红色或者淡红色,细胞核2-3个多见,形态呈多突起不规则形。③不同浓度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干预破骨细胞后MTT法检测说明: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可促进破骨细胞的增殖及分化,其对破骨细胞的促进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浓度依赖性:不同浓度的Ox-LDL对破骨细胞的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有差别:Ox-LDL浓度分别为100mg/L,150mg/L,200mg/L时,破骨细胞抑制率分别为0.65士0.732,0.48士0.068,0.31士0.039,均低于对照组(1.28士0.147,P0.05)。而Ox-LDL浓度为25mg/L及50mg/L时,破骨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134士0.120和1.189士0.112,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别。 结论: 不同浓度的Ox-LDL作用于破骨细胞产生的增殖及分化作用是不同的; 相同的作用时间下,低浓度的Ox-LDL对破骨细胞的增殖及分化无显变化,在一定范围内随着Ox-LDL浓度的增加,可以促进破骨细胞的增殖及分化。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泰山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80;R543.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浩然;于春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及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2 蓝景生;董吁钢;蔡兴明;王小庆;杨燕华;;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对人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表达及炎症介质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年07期

3 张爱森;程鹏;丁国宪;;老年男性骨质疏松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09年01期

4 周园东;王信;李平;万睿;陈婷梅;张健;;FTY720对聚乙烯颗粒诱导的破骨细胞前体细胞RAW264.7分化的影响[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燕;oxLDL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oxLDL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观察研究—体外阻断oxLDL对内皮细胞损伤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白生宾;氟对破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D];中南大学;2012年

3 李建宇;拉伸应变作用下成骨细胞对破骨细胞分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斌;;骨质疏松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新进展[J];中国热带医学;2011年06期

2 郭蕾;王永炎;张俊龙;李振中;;浊邪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病机学意义[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年02期

3 胡向阳;李安;杨璇;马义;;岗梅根水煎液对束缚应激条件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2年09期

4 杨林;刘建民;刘鑫;蒲成志;孔令武;;腰椎骨密度与胸主动脉钙化量的相关性分析[J];山东医药;2013年14期

5 李亚洁;谢文鸿;吴丽萍;李梅;;深海鱼油对大鼠脂肪肝及胸主动脉的影响研究[J];护理研究;2014年01期

6 禤雪梅;;滋肾养肝化痰消瘀方联合西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年08期

7 唐卓;秦爱平;;阿仑膦酸钠和骨化三醇对绝经后女性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动脉硬化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年06期

8 胡向阳;马义;李莉莉;;田基黄水煎液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影响[J];亚太传统医药;2011年11期

9 付宝才;林娟;杨林海;;知母总皂苷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的影响[J];医学综述;2009年14期

10 姚麒;张秀珍;;骨质疏松与动脉硬化的研究现状[J];医学综述;2011年1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卿;灯盏细辛血管保护作用及南方红豆杉等叶绿体基因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2 岑依蓓;银曲胶囊治疗高脂血症(脾气虚弱、痰瘀阻滞证)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邓同乐;Ox-LDL诱导早期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形成和损伤中相关动力学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韩燕燕;12-脂加氧酶及其抑制剂黄芩素在实验性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12年

5 都格尔;额尔敦—乌日勒及其优化方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家兔模型的干预作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卫莉;薯蓣皂苷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2 张宇;血浆结合珠蛋白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3 周静;复方降脂胶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机理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李福星;穿心莲内酯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中MAPK的激活和NF-ΚB的表达[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熊涛;丹参多酚酸盐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及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的治疗作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年

6 陈志奎;笔管草活性成分ED-I调血脂作用及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5年

7 李京;天然番茄红素的分析、制备及保健功能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苟连平;洛伐他汀和罗格列酮对单核/巨噬源性泡沫细胞ABCA1蛋白的干预[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9 李宏霞;高胰岛素促单核/巨噬源性泡沫细胞ACAT-1表达及漏芦对其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陈燕;绝经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探讨与证候临床调研[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沃兴德,丁志山;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华坤,卜丽莎,李广生;氟化钠对体外培养大鼠破骨细胞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2期

3 华坤,杨少娟,张文岚,李广生;过量氟对大鼠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3期

4 刘乃丰,冯毅,刘克年,陈日新,张丽容;糖基化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意义[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S1期

5 孟宪锋,张志宏;大蒜油的提取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李展春;戴力扬;;骨微损伤与骨重建[J];创伤外科杂志;2009年06期

7 王家伦;严淑娟;任宏造;;氟化钠致氟中毒大鼠骨、软骨及脏器的组织学、超微结构观察[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87年02期

8 井玲,李广生;氟对破骨细胞的作用[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0年02期

9 莫志鑫;徐艳;袁瑛;;地方性氟中毒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6年06期

10 高晨光;张爱君;;氟对运动系统的毒性作用[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钟近洁;氟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其MCM3基因表达的影响[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永富;基于新型交联剂的改性壳聚糖制备及除氟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张维东;氟诱发甲状腺肿的分子病理学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3 黄芳;高氟暴露对人群血清BSP表达水平影响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波,于世凤;关于破骨细胞来源的几种学说[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4年01期

2 韩大庆;张其清;;破骨细胞完善类骨组织体外重建的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6年S1期

3 王丽娜;肖国强;郭旭昌;;破骨细胞及其功能的调控[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33期

4 江涛;;研究发现可抑制破骨细胞作用的物质[J];国外医学情报;2006年07期

5 贾丙申;李俊;黄涛;孟志斌;于鹏;谭海涛;王晟;;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成骨-破骨细胞共育系联合培养的实验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年23期

6 吴绍华;;对破骨细胞起源、功能及归宿的新认识[J];泸州医学院学报;1983年02期

7 蒋知节;俞永林;高均宜;曹汉民;;实验性家兔骨折愈合中破骨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J];上海医学;1989年10期

8 王连唐,刘子君,郑铭豪;骨破骨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一些进展[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7年06期

9 于明香,王洪复;破骨细胞的起源及影响其分化发育的因素[J];泰山医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10 金小岚;破骨细胞及其功能的局部调控[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宗成;狄升蒙;高翔;骞爱荣;商澎;;失重条件下破骨细胞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2 梁静;邓廉夫;;不同氧环境中破骨细胞的分化、发育、功能变化[A];泛长江流域骨科新进展暨第九届全国骨科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吴培福;钟代彬;韩博;黄有德;;氟对动物破骨细胞的影响[A];2003全国家畜内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4 李永明;冯雪;林珠;段银钟;;牵张力对破骨细胞形成及功能影响的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林燕萍;何嘉承;佘家姮;巫阳生;吴银生;林煜;黄云梅;黄美雅;;健骨颗粒对体外破骨细胞整合素αV、β3mRNA表达的影响[A];第十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6 杜文喜;童培建;;体外破骨细胞培养的影响因素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A];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周平;高丰;;17β-雌二醇对破骨细胞的影响[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8 韩大庆;张其清;;破骨细胞完善类骨组织体外重建的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李媛;罗海;刘振峰;林娜;陈丽新;;氯通道在雌激素调节破骨细胞功能中的作用[A];中南地区第八届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10 戴旭明;E.RichardStanley;;破骨细胞参与协调成骨细胞的行为和骨基质片层样结构的形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钱铮;[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2 小新;[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4 记者 王小龙;[N];科技日报;2009年

5 钱铮;[N];医药经济报;2006年

6 记者  田学科;[N];科技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机械性牵张力在破骨细胞形成过程中作用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2 韩大庆;破骨细胞完善体外类骨组织重建的探索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3 黄鹏;联合应用重组人骨保护素和二膦酸盐抑制破骨细胞及治疗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4 闫金成;神经纤维瘤病(NF1)骨损害及其分子机理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5 徐飞;2型糖尿病对小鼠骨髓微环境中成骨与破骨细胞生成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王顺清;介导破骨细胞生成的新信号转导蛋白及骨髓瘤骨病新治疗靶点的初步探索[D];广州医科大学;2013年

7 李会杰;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基因型小鼠破骨细胞功能及其与骨桥蛋白相关性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8 朱恒;间充质干细胞调节破骨细胞发育和功能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9 郑纺;骨吸收调节新基因OCIL的调控机制及其对破骨细胞发育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10 丰盛梅;Atp6v1c1在破骨细胞中功能及在肿瘤细胞生长、迁移中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玉鹏;丹参酮ⅡA对破骨细胞形成及分化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2 吴培福;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体外培养及氟对其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3 王正东;大鼠高产量的破骨细胞分离、诱导培养鉴定与纯化[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4 郎红梅;离体条件下低氧环境对破骨细胞生成及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5 孙首选;骨形成发生蛋白-2协同刺激钛颗粒诱导下的破骨细胞生成[D];宁夏医科大学;2013年

6 雷鸣;冲击波对体外诱导培养的破骨细胞形成及骨吸收作用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7 杨帆;高度糖基化终产物影响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8 王兴强;体外培养大鼠破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9 刘欣;促黑素对破骨细胞形成及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D];滨州医学院;2012年

10 朱捷;雌、雄激素对鸡破骨细胞生物学活性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滋肾养肝化痰消瘀方联合西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随机平行对照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6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106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f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