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推顶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14-12-31 10:45

 

【摘要】 目的:颈椎病的发病原因是退行性的改变,它包括增生性的脊椎炎颈部神经根综合症、颈椎间盘脱出、颈椎骨关节炎等,所以,颈椎病又可以叫做颈椎综合征。中医学将颈椎病划分为“痹症”和“眩晕”等范围内,发病原因定为疲倦性内伤或者风湿寒气入侵,致使营卫不和、经脉失养、血瘀气滞、太阳静脉不利等。根据颈椎病不同的临床症状可以划分出神经根型、锥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和颈型五种类型的颈椎病,其中大约有60%的颈椎病为神经根型。当前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和社会的发展的速度都越来越快,颈椎病也越来越成为了多发病和常见病之一。其中白领等办公室人员和中老年患者最多。随着发病年龄的越来越年轻化,颈椎病严重的影响到了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工作。所以,积极的研究和寻找一种有效的诊疗方法、手段显得越来越重要,进一步的探究神经性颈椎病也有着社会及临床的双重意义。本文为在导师多年积累的经验基础上进行总结,革故鼎新,以当前先进的医疗手段和整脊手法,研究神经根性颈椎病对手法治疗所产生的疗效,使提供判断手法治疗效果的指标量化。方法:从2012年2月入住黑龙江医药大学附属一院的骨科门诊,并经过各项检查和诊断后已经确诊为神经性颈椎病的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然后将其随机划分成A、B两组,每组35人,其中A组采用推顶整脊的手法治疗方法,命名为治疗组,B组采用传统的推拿手法治疗,命名为对照组,经过为期一周的观察和治疗后,通过X线观察椎间空,将其变化作为标准,就患者的生命体征、性能的改善和症状方面,在两组之间做治疗前后的观察和对比。结果:1、 A组(治疗组)的显效率是91.43%,B组(对照组)显效率为85.71%2、两组的生命体征、颈部性能改善和症状在治疗前后的效果差异非常明显(P<0.05)。通过观察椎孔的大小变化,两组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和很明显(P<0.05)。此数据证明,推顶整脊手法取得的治疗效果比传统按摩手法取得的治疗效果要好的多。结论:以X线观测到改变患者颈椎双斜位的椎间孔大小、、临床症状的改良和患者的生命体征判定标准,手法治疗确实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与药物治疗相比,手法治疗可避免肠胃道的压力和刺激,与手术治疗相比,手法治疗不仅节省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还避免了身体的创伤,加之本身方便、简单和实惠的优点,所以其应用的大范围推广非常有临床意义。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整脊疗法; 颈椎椎间孔; 
 

前言

多数研究已经证明:中医传统疗法的治疗原理是将用作身体表面局部的生理功能去侵染其连属的组织和内脏等,达到安和五脏和疏通百脉的效果。与药物治疗相比,手法治疗可避免肠胃道的压力和刺激,与手术治疗相比,手法治疗不仅节省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还避免了身体的创伤,加之本身方便、简单和实惠的优点,所以其应用的大范围推广非常有临床意义。整脊医学是从生物力学的立场出发,与物理治疗和点穴按摩、针灸针刺、刺血、刮痛、拔管等手法联合以其专门的手法,调整退化性或者僵化、劳损的脊柱软组织、骨盆骨关节、颈椎、腰椎和胸椎等,使脊椎内部的生物力学关系得以平衡和调节,通过使血管、筋膜、神经、軔带和肌肉等软组织的慢性和急性损伤的病变被解除,来实现其外部生物力学关系和阴阳血气的平衡与调节的目的,进而使得以诊治脊椎四周软组织及相关疾病和脊椎错位等相关方法来达成“调节平衡脊柱,治疗病因根本”的根本宗旨。太晚著名教授苟亚博博士曾说过两句话,即:“今日之医师应先着眼于疾病的肌肉异常和关节异常为消除疼痛的不二法门。”和“整骨不整肌,根本不懂医;整肌不整椎,病痛一大堆。”
..........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颈椎病发病原因的看法
祖国传统医学最雄伟的根基就是全局意识,古文有许多关于脏腑、血气、经络、骨骼关系的描述,大体意思就是:气血脏腑关系非常密切,人体骨豁精髓等受肾影响,而肾由手血气影响,血气不通,又与人的经络等关系密切,所以,他们之间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中一项有损伤,及时治疗的就显得尤为重要。多数中老年人因为身体衰弱、元气不足等,或者是收到外力损伤后损耗可精气,时间一长,最终导致的退行性的病变。女人四十岁和男人五十岁左右出现颈椎病的主要原因多是因为肾衰、经脉衰老等原因导致的。中医关于骨脉筋肉的描述为“肉为墙,筋为刚,脉为营,骨为干”,这是人类身体的主要构造,他们主要依赖于血气经脉的畅通和内脏的旺盛活力,古文也有讲:骨生髓藏精靠肾,肾亏骨疲,而骨外的筋靠肝脏,肝亏筋疲。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多是因筋骨病变,所以时间久了,筋骨就会导致肝肾的损伤,使肝肾亏损不足。仲景曾说:肩背腰的疼痛多是疲劳损伤导致的肾气不足。

2. 现代中医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进展
由于我国中医世代相传凭借的是父传子、师传徒。中医各个门派之间并无交流。这就使许多门派的许多珍贵理疗手法和方式由于时间的推移和人事的变迁丢失。各种不同理疗手法之间由于历史原因导致其派别、名称大不相同,由于门派之间的斗争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导致许多按摩流派的出现。虽然有着百家争鸣,却无系统、全面的总结和统一的规范。这就导致了中医整脊业鱼龙混杂,难以统一管理。由于现今中医整脊治疗业的从业人员没有经过系统全面的培训,且其原从事业也五花八门,甚至有些从业医师对中医整脊并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重视。自以为有一些骨科的医疗经验就对整脊治疗手法的学习不甚重视。仅仅通过看过几次其他医师的理疗手段就进行亲自的临床推拿,这就让整脊医疗的疗效较低,甚至出现医疗意外。学科无学术期刊、科研投入少,阻滞其学术交流,严重影响整脊学科发展。

临床研究................26
1. —般资料..................26
2. 研究方法..............27
讨论..........36
1. 本研究确立的目的.........36
2. 推顶整脊手法的操作详解..........36
3. 推顶整脊手法的临床疗效分析..............38
4. 存在问题与展望.........38
结论.............40

讨论

1. 本研究确立的目的
但是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目前仍有许多不足,如无法根治,易复发,药物副作用大,疗效慢等。因此,临床上急需一种简单易行,毒副作用小,起效快,价格不昂贵,易于推广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所用推顶整脊手法为导师王树人教授在总结前人整脊手法,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归纳、提炼出来的一套整脊手法。该研究通过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相关检查结果的数据,尤其是疼痛指数、线参数值,对推顶整脊手法的治疗效果实行量化评分评判,使得该手法临床治疗治疗效果的评定更加客观和科学,从而为该手法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科学依据。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阳性体征,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2. 推顶整脊手法的操作详解
非手术治疗已成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首选方法,其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然而非手术方法治疗本病的疗效评定标准尚未统一;其生物力学变化,仍需进一步深入、系统的研究。本研究由于客观条件和经费的限制,存在样本来源局限,临床观察病例数较少,观察时间相对较短,疗效判定方法较为简单,治疗后未能采用循证医学的观察等不足。今后还需要大样本多指标地进行临床与实验研究,并延长观察时间,统一疗效判定标准,以求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更全面、更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保证中医疗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力求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推顶整脊手法治疗组与传统推拿手法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比较,综合评价推顶整脊手法的疗效,得出如下结论:
1.推顶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推顶整脊手法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见有不良反应和药物副作用,疗效优于对照组。
2.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椎间孔大小的改变情况,推顶整脊手法治疗组的85.7%要优于对照组。
3.推顶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无副作用、无创伤、经济节省、复发率低,易于被大多数患者接受和认同,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


参考文献:

[1] 朱以蔚,龚国胜.  陈氏整脊推拿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眩晕85例[J]. 颈腰痛杂志2012(01)
[2] 魏小明,刘建强.  从美式整脊谈中医整脊未来的发展[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07)
[3] 韦贵康,韦坚,韦理.  颈椎病整合手法具体应用及力学原理分析[J]. 中国骨伤2009(09)
[4] 吴清波,师彬.  颈椎病软组织损伤病因学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
[5] 吕选民,权觉武,孙炎炎,张王孝,黄玉剑.  浅论中医整脊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必要性和可行性[J]. 中医教育2007(06)
[6] 方坚,邓晋丰.  邓晋丰教授诊治颈椎病经验介绍[J]. 新中医2006(03)
[7] 孙星标.  仰卧牵引整复手法治疗青少年症状性颈椎曲度异常体会[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
[8] 孙永章,韦以宗,韦春德,韦云锋,黄禧秋.  颈椎病病因探讨——颈曲与胸椎关系X线片测量分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02)
[9] 王冰,段义萍,张友常,王启明,黄兆民,樊振勇,卓尚丕.  颈椎病患病特征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04)
[10] 陈贵珍,许云祥.  脊柱相关疾病及整脊治疗[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4(04)



本文编号:109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109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5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