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年
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陈世敏
【摘要】:研究背景: 肺癌为目前人类因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5%-90%,大部分在临床确诊时属于中晚期,目前使用常规化疗一般疗效不佳。近年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中,EGFR及其信号通路的抑制剂最受关注。EGFR家族成员在肺癌的发展过程起重要的作用,其在40%-80%的非小细胞肺癌中过度表达,与肿瘤的生长、增殖、运动、黏附、侵袭、凋亡和转移等密切相关。EGFR是HER/ErbB家族中的一个跨膜蛋白,与胞外因子结合后能通过一系列的下游信号通路,如Ras/Raf/MAPK、PI3K/Akt、Jak/STAT3等,影响下游蛋白c-Fos、c-Juun、Bad、Caspase9、FOXO等,从而达到促进细胞分裂、增加细胞增殖、转化、转移的作用。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酶抑制剂(EGFR-TKI)可以分为单靶点或多靶点的。其中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最具代表性的药物为单靶点的吉非替尼。它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与ATP竞争EGFR上的结合位点,从而达到抑制EGFR磷酸化、阻断信号通路的效果。 目前已有临床共识推荐使用吉非替尼于EGFR基因突变患者的一线治疗,其疗效不但优于标准化疗方案,且毒副作用较轻。故此可以考虑用于老年或PS评分差的患者身上。但对于未有EGFR基因突变,或基因状态不明的患者,则暂未可获益。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及长期观察,专家发现不少患者在服用吉非替尼后出现获得性耐药,故虽然服用靶向治疗药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有所延长,但总体生存期则与化疗接近。目前耐药的治疗策略,主要是①采用不可逆的EGFR抑制剂(如BIBW2992、 EKB-569),②联合应用或单用多靶点药物,同时阻断多条信号通路(如vandetanib、 BMS-690514),或③采用二线化疗。虽然上述部分药物已经进入临床研发阶段,但其疗效尚有待证实。 中医药在我国使用有几千年的历史。目前中医药广泛应用于各科疾病的防治,并常与西医药配合使用。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中医药能在术后增强免疫力,促进康复;在与放化疗结合时能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在晚期患者体力状态差,无法耐受治疗时,可用作维持治疗,并改善整体状态。目前在与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酶抑制剂的配合方面,中医药主要作用为减轻其毒副作用,以确保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吉非替尼常见副作用为痤疮样皮疹,此表现与疗效相关,皮疹越严重,预测疗效越佳。中医药对缓解皮疹有不错的作用,但同时并不影响疗效。亦有少量文献报道中医药对EGFR-TKI作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有增效的作用,但在中药增加机体对吉非替尼等靶向药物的敏感性则未见报道。 扶正抗癌方为广东省中医药吴万垠主任临床多年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验方。许多研究表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多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临床证型以为气虚、阴虚为主兼见痰、湿、气滞。临床亦多见“脾虚痰瘀互结”型的患者。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吴主任创制此方,组成如下:太子参30g,白术15g,黄芪30g,炒薏苡仁30g,甘草10g,山慈菇30g,蛇舌草30g,龙葵30g,石见穿30g,八月扎30g,蛇泡筋30g,莪术15g。方中太子参补气养阴生津,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白术健脾燥湿化痰,炒薏苡仁健脾渗湿,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五药同用有健脾益气补肺化痰之效;山慈菇清热解毒、消痈散结,蛇舌草、龙葵清热解毒,石见穿活血化瘀、清热散结,八月扎活血理气,蛇泡簕清热散瘀,莪术破血行气消积,七药同用有清热解毒、祛瘀散结抑瘤之功。通过辨病辨证相结合,达到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敛邪的作用。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脾虚则水谷精微不能有效运化,水饮停滞成痰,上储于肺。气虚血滞,久则为瘀,遂成痰瘀互结之证。本方通过太子参、白术、黄芪、甘草等培土而生金,一方面阻断痰饮生成之源,另一方面能培补机体正气,故在与其西医疗法(如手术、化疗)结合使用时,既能增效,又能减毒。前期临床观察提示扶正抗癌方对吉非替尼作为二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二线化疗。故考虑此方对非小细胞肺癌可能有吉非替尼增效或增敏作用。 研究目的: 1.临床部分:纳入拒绝接受化疗作为一线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扶正抗癌方配合吉非替尼,了解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作为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疗效,并与目前已有国内外一线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文献报道比较。从而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指导,或为更有效地使用两药提供依据及指引。 2.实验部分:采用3种对EGFR-TKI有不同敏感度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PC9、H1650)进行体外实验,进一步了解:①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后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能否达到增效、增敏的效果;②对不同类型EGFR基因突变之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作用及机制;并③为下一步的临床研究及动物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 1.临床部分:根据纳入标准选入51例未经治疗,且拒绝进行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组前患者PS评分0-3分,无脑转移或脑转移无症状,骨髓、心、肝、肾功能正常。治疗予扶正抗癌方汤剂250ml po bid及吉非替尼250mg po qdo治疗3月后观察治疗客观反应率(ORR)、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一年存活率(1-year survival)。患者经评价无疾病进展继续治疗及随访观察至疾病进展或死亡。应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患者主要特征、近期疗效、1-year survival评估采用描述性分析,PFS、MST采用Kaplan-Meier分析。 2.实验部分:选取人A549、PC9、H1650肺癌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PC9为EGFR-TKI敏感株、A549为EGFR-TKI低敏感株、H1650为EGFR-TKI耐药株。细胞生长于RPMI-1640培养液中进行常规培养。配制大鼠含药血清(空白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加西药组、中药高剂量加西药组)。根据预实验结果加入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对细胞进行不同时间的培养。CCK8法测定扶正抗癌方及吉非替尼对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扶正抗癌方及吉非替尼对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的改变;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EGFR及其下游通路PI3K/Akt及Ras/Ratf/MAPK等信号通路中EGFR、MAPK、Akt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 研究结果: 1.临床部分 (1)临床特征 51例PS0-3分的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来自于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住院部及门诊部,患者于2009年7月到2011年9月纳入研究。共8例因无法随访脱落出组。实际可评价疗效病例43例,已死亡16例,其余27例正在随访中。患者特征以腺癌、女性及老年患者为主。 (2)近期疗效 治疗3个月后疗效评估,有效率(ORR)达37.2%,控制率(DCR)达72.1%。 (3)生存时间 截止最后随访时间,无进展生存期为10.7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0.0个月;一年存活率为55.56%。 2.实验部分: (1)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对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吉非替尼含药血清对A549及H1650在各时间点及浓度的增殖抑制效果不佳,对PC9细胞在作用72h后取得较好增殖抑制效果。扶正抗癌方高低剂量含药血清,对A549、H1650、PC9细胞株在72h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殖抑制作用。中西药结合组在A549及H1650细胞株作用72h后效果优于单纯西药组,在PC9细胞株中作用72h后有增殖抑制效果,但与西药组效果相若。扶正抗癌方及吉非替尼的含药血清可在体外于不同时间点及不同浓度抑制人肺癌细株胞A549、H1650、PC9细胞的增殖,而一般在72小时效果最佳。结果提示扶正抗癌方可能对A549及H1650细胞株有吉非替尼增敏作用。 (2)流式细胞仪检测扶正含药血清对细胞周期影响的研究 扶正抗癌方及吉非替尼的含药血清可以在体外不同程度的影响人肺癌细胞株A549、H1650、PC9细胞的周期,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具有一定的细胞周期改变作用。 (3)流式细胞仪检测含药血清对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扶正抗癌方及吉非替尼的含药血清可在体外影响人肺癌细株胞A549、H1650、PC9细胞的凋亡。其中对H1650及PC9有轻微的诱导细胞凋亡作用,而对A549有较强的诱导细胞凋亡作用。 (4) Western Blot检测含药血清对EGFR、PI3K、Akt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影响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含药血请作用于A549及H1650后出现p-EGFR及p-MAPK下调,提示扶正抗癌方对该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可能是透过抑制EGFR及其下游通路Ras/Raf/MAPK的活化而达成的。两药作用于PC9后出现p-Akt下调,提示扶正抗癌方对该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可能是透过抑制EGFR的下游通路PI3K/Akt的活化而达成的。 研究结论: 1.临床部分: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比单药吉非替尼能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其客观有效率与同类亚洲区研究结果相比疗效稍佳。 2.实验部分: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在72h不同浓度对不同细胞株有杀伤效果,较单药吉非替尼为佳。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对不同细胞株展示了不同的增殖抑制(细胞周期改变)作用。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对不同细胞株有轻微的促进凋亡作用。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对A549及H1650细胞株的作用点可能是通过Ras/Raf/MAPK信号通路,而对PC9细胞的作用点可能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34.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静;许尤琪;;中医药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雅静;疏肝益肾方对三苯氧胺耐药乳腺癌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李福瑞;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杜娟,陈敏珠;黄芪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安徽医药;2003年06期
2 山广志;凌仕良;;固本抑癌方对Lewis肺癌kiss-1、nm23基因表达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黎联;李敏;周向东;;ERK信号通路与MMP-9在肺腺癌表达中的相关性[J];重庆医学;2010年17期
4 刘昳,叶峰,邱根全,章梅,王锐,何群英,蔡云;白术内酯Ⅰ对肿瘤恶病质患者细胞因子和肿瘤代谢因子的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5 舒红;张洪兰;徐灿;赵晓东;;PTEN/PI3K/Akt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J];中国肺癌杂志;2009年08期
6 郭继武;马彬;周慧银;王瑶;张圆;;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2011年04期
7 祝冰晶;周向东;;PI3K/AKT通路在肺癌转移和耐药中的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11年08期
8 贾英杰;李小江;张莹;孙一予;陈亮;陈立伟;;康莱特注射液联合特罗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41例[J];光明中医;2010年02期
9 葛立刚;;厄洛替尼联合参莲胶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40例患者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10年10期
10 王宏乐;龙志芳;朱士奎;王贵辰;高社光;郑金海;赵铁英;康日新;陈金鹏;;固本化积汤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8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钟文昭;中国NSCLC人群EGFR-TKI治疗预测因子及EGFR下游信号通路机制研究[D];中山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昌卫;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刘伟;43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时间预后因子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振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4期
2 夏磊;李平;;EGFRI治疗肿瘤所致皮疹的治疗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7期
3 李国平;杨鹭生;黄群策;;白花蛇舌草组织培养物多糖的提取与含量测定[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3期
4 沈国庆;闫永红;范伟全;毛敏;林雀跃;张宏桂;;浙江白术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1期
5 车景超;辛宁;丰杰;;白花蛇舌草药理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0期
6 巩江;倪士峰;邱莉惠;吴一飞;仝瑛;骆蓉芳;赵桂仿;;龙葵素的药理·毒理及药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7 王瑞娜;唐茜;何凤发;;药用白术的药理作用及其综合开发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8 李娆玲;黄庆华;游明霞;甘伟发;源瀚祺;张小英;;茶枝柑皮提取物血清药物化学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9 梁思雯;陈真;;多糖对抗肿瘤药物的增效减毒作用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09年05期
10 金俊;;吉非替尼对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北方药学;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金秋;梅建国;沈志强;;黄芪多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劳高权;陈丰;何小华;施智严;罗锦雄;陈建基;陈敏;;健脾解毒汤配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研究[A];2011年中华名中医论坛暨发挥中西医优势防治肿瘤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徐振晔;龚亚斌;;未来5年肺癌中西医诊疗展望[A];2011年中华名中医论坛暨发挥中西医优势防治肿瘤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吉中强;高志棣;;浅谈近五年中医药在我国防治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及创新[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5 张珞;于正洪;史兆荣;;中药注射液治疗肺癌研究进展[A];2010年江苏省抗癌协会第二届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10年
6 杨洋;李文兰;;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采血时间初探[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7 杨洋;李文兰;;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采血时间初探[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8 王秋平;季宇彬;郎朗;;龙葵碱药理毒理学的研究现状[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刘瑞生;;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在养猪业上的研究与应用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回盛生物”杯全国养猪技术论文大赛论文集[C];2009年
10 任凤梅;崔维奇;章永红;;番荔枝种子内酯提取物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作用[A];第十届全国中药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伟夫;益气复原汤对大肠癌术后化疗减毒增效的临床观察及体外对大肠癌LOVO细胞增殖、周期、凋亡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王岩;养心汤含药血清对H_2O_2诱导内皮损伤模型差异基因及ST3GAL2mRNA表达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曹峻;真菌松茸提取物在HBV转基因小鼠癌变中化学预防作用的初步评价[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4 陈冠豪;黄芪注射液对肺癌小鼠模型作用机制初探[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于定荣;以慈航丹方药探讨含挥发性成分复方用“半仿生提取法”研究的模式[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田彦璋;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参与肝癌细胞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7 杨培民;白花蛇舌草抗肿瘤有效部位黄酮和多糖的纯化及其脂质体复合物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许淳彰;薏苡仁酯抑制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袁烁;化瘀消癥杀胚法对输卵管妊娠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柴小姝;消积饮维持治疗晚期肺癌及其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明月;抑瘤宁对Ec-9706荷瘤裸鼠的抗癌作用及其对cox-2及ki-67影响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朱艳玲;扶正解毒汤改善中晚期肺癌正虚毒结证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王国佐;脑泰方血清和血浆蛋白质(肽)组学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张会从;清肺合剂抑瘤及抗转移实验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李培友;当归含药血清对H_2O_2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细胞活性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韩艳艳;鼻咽癌组织中PI3K、mTOR、Pokemon和Ku70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7 李秀丽;肺复康诱导Lewis肺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徐永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证型与国际TNM分期、病理类型及相关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王丽梅;散结止痛巴布剂药学及初步药效学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马志新;黄芪多糖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斌;钱桂生;白莉;王关嵩;;Akt3基因在低氧致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增殖中的作用[J];重庆医学;2008年22期
2 李媛秋;代敏;陈元立;张思维;陈万青;代珍;邹小农;;中国省区水平肺癌死亡率估计方法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11年02期
3 吴向华;陆云飞;黄名威;;ERK及JNK/MAPK通路在复发转移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广东医学;2010年14期
4 孙宏新,蒋士卿,朴炳奎,林洪生,花宝金;益肺清化膏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治疗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J];光明中医;2005年05期
5 郑心婷;林丽珠;;针药结合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100例远期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年05期
6 孙钢,刘嘉湘;肺癌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与思考[J];江苏中医;2000年01期
7 尹礼烘,赵凤达,王慧民;白英汤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尤建良;;培土生金法在肺癌治疗中的运用[J];辽宁中医杂志;2006年12期
9 孙建立;刘嘉湘;;刘嘉湘扶正法治疗肺癌的经验和体会[J];辽宁中医杂志;2008年09期
10 向理宏;翟玉珍;张黎;王健;;益气活血汤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8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海蓉;JWA调节肿瘤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2 苏庆波;AIB1在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中对三苯氧胺耐药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邹阳;乳岩宁方诱导MCF-7细胞凋亡及抑制荷瘤裸鼠微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陈永安;蟾毒灵抑制人肝癌细胞MHCC97H转移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昌卫;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张志革;牛黄天龙饮含药血清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及其机理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璇;丁新民;霍艳英;潘兴斌;隋建丽;白贝;徐勤枝;周平坤;;ERK1/2-Sp1信号通路对肺癌细胞VEGF的调控作用[J];癌变.畸变.突变;2007年04期
2 尚书恒;马廷行;李春华;;TP方案和易瑞沙二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比较[J];安徽医学;2009年07期
3 胡笑克,李毓,高敏,李典鸿,梁昌盛;薏苡仁酯对人鼻咽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J];癌症;1999年06期
4 梁瑞韵,廖增顺,江山平,张蔚,李建国,郑东辉;CyclinD1和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癌症;2003年01期
5 郑大利,彭碧文,黄清玲,林建银;肝癌细胞67kDa层粘连蛋白受体的表达[J];癌症;2003年03期
6 潘振奎,张力,张星,王欣,李宁,徐菲,常建华,管忠震;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研究[J];癌症;2005年08期
7 周岱翰,林丽珠,周宜强,罗荣城,刘魁凤,贾英杰,陈继跃,牛喜伟,苏碧茹,鲁江,王树堂;中医药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因素分析[J];癌症;2005年10期
8 黎联;梅同华;周向东;张新高;;基质金属蛋白酶26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英文)[J];癌症;2009年01期
9 章静波;;肿瘤干细胞与肿瘤的干细胞治疗[J];癌症进展;2006年02期
10 关钧,赵学海,蒋秉坤,陈治文,秦秋月;华蟾素抗肿瘤作用机理的初步探讨[J];蚌埠医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兰;孙艳;;口服吉非替尼同步放疗致间质性肺炎1例[J];药学与临床研究;2008年06期
2 熊飞;;42例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09年32期
3 王家桥;徐炎华;潘险峰;;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孙艳彬;杨春鹿;刘宏旭;许顺;;术前应用吉非替尼新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年01期
5 奚和明;;吉非替尼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24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12期
6 刘昭前,李慧华,周宏灏;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年20期
7 徐艳霞;徐媺;高炜;;吉非替尼治疗晚期复治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14期
8 马长武;;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J];肿瘤基础与临床;2008年01期
9 何牧卿;姚荣欣;朱宝玲;;吉非替尼治疗晚期复发非小细胞肺癌[J];海峡药学;2008年08期
10 郭钒;裴建明;;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前途与困惑[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磊;古扎努尔;张毓生;雷洁琼;赵勤;呼永华;何玲;马琴;;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A];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教育集暨论文集[C];2009年
2 罗湘江;马涛;尹清云;;吉非替尼分子靶向治疗晚期肺腺癌23例临床观察[A];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教育集暨论文集[C];2009年
3 毛光华;张俊萍;;吉非替尼单药与DP方案二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A];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教育集暨论文集[C];2009年
4 邹燕梅;于世英;;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A];湖北省抗癌协会第十八届学术大会专刊[C];2008年
5 柴小立;杨晓琳;;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吕雅蕾;刘巍;;Iressa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缓解1例报道[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李睿;陈元;冷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检测及意义[A];第二届湖北省肿瘤靶向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选[C];2007年
8 梅齐;李睿;陈元;于世英;;GP方案和吉非替尼单药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比较[A];湖北省抗癌协会第十八届学术大会专刊[C];2008年
9 胜男;孙琦;王姮;;吉非替尼对2型糖尿病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A];2008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系列研讨会暨中青年英文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孙燕;;肿瘤靶向治疗[A];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燕;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预测和预后因素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2 龙慧民;针对EGFR的RNA干扰联合紫杉醇治疗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王胜男;吉非替尼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4 韩宇;EGFR基因突变对IRESSA疗效的预测及IRESSA序贯化疗方案的临床价值[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5 王小震;放射性肺损伤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6 王平;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预测因素分析及其致肺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7 张斌;β-榄香烯与吉非替尼逆转乳腺癌MCF-7细胞他莫西芬耐药的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8 何臣;非小细胞肺癌对吉非替尼治疗反应的影响因素及联合应用CIK细胞的临床意义[D];广州医学院;2010年
9 黄怡菲;两种抗肿瘤药物靶向脂质体的制备与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杨黎;人结肠癌细胞对EGFR抑制剂敏感性的观察及其耐受机制的探讨[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传华;吉非替尼与奥沙利铂联合对人肺癌细胞A549的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2 董丽萍;人结肠癌耐药细胞系LOVO/Gefitinib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征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3 张利刚;1,3-二芳基-4-醛基吡唑衍生物及杂环类药物吉非替尼、拉米夫定的合成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祝艳华;吉非替尼耐药人结肠癌细胞系HT-29/Gefitinib的建立及其耐药机制的初步探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5 万宇;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D];浙江大学;2007年
6 马玲;吉非替尼治疗复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7 刘俊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对宫颈癌离体细胞的抑制和放射增敏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赵大卫;吉非替尼诱导肺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9 张庆磊;吉非替尼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系EGFR和VEGFR表达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9年
10 刘振佳;吉非替尼与紫杉醇合用于HERs高表达胃癌细胞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3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143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