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精
本文关键词: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48例临床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精选》2009年
《伤寒杂病论研究大成》中炙甘草汤治心病述要
吕志杰
【摘要】:《伤寒杂病论研究大成》是笔者即将出版的一部专著。该书广收博采古今名医大家、现代众多学者及自己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所取得的成果,提炼精华,潜心创作而成。本书的主要特点是把一分为二的"两书"综合研究,力图从整体上探索、把握张仲景医学思想。具体来说,本书的研究有以下十点:一是必要的校勘,加在原文括号之内;二是注脚,对原文的字、词、句、脉象以及特殊的方剂、药物加以注释;三是提要,对原文内容提纲挈领;四是简释,学习古今注家之注本,择取精华,结合心得,对原文简明扼要的解释;五是方歌,将其重点方剂编成歌诀;六是方证鉴别,对相类的方剂与证候加以比较、鉴别;七是大论心悟,将古今医家、现代学者对《伤寒杂病论》之理、法、方、药的独到见解,摘要而录,笔者撰写了数十篇相关论文,这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八是验案精选,精心选录古今名医、现代学者及笔者的经方验案,分门别类,眉目清晰,这是本书的"重头戏";九是临证指要,提炼、概括出经方运用的要点与规律,为临证之指南;十是实验研究,收集近几十年来运用现代科学研究经方所取得的成果,摘其要点,以佐证经方的科学性。此外,在上述部分项目之下加了许多按语,以阐述未尽之义。本书的最后又附文、附录,其中有中医与西医病名索引。总之,本书的编写体现了"三纲"、"五求"。三纲是:以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及注重理论与临床相结合三大方面为纲。五求是:一日求全,竭力对仲景书的理、法、方、药作全面的研究;二日求通,努力把一分为二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方论》融会贯通;三日求精,力求本书内容字斟句酌,精益求精;四日求实,中医学的生命力就在于能治愈疾病,本书在切合实用上下功夫;五日求新,与时俱进,衷中参西,本书以新的体例,新的内容献给广大读者。本书既可以通读以系统学习仲景医学,又可以作为案头工具书查阅,其理论价值与实用价值可想而知。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分类号】:R222;R256.2
【正文快照】:
炙甘草汤脉证与特效案例炙甘草汤参桂姜,阿枣麻仁麦地黄,邪少虚多心之病,养阴复脉第一方。曹颖甫《经方实验录》在“炙甘草汤证”验案后所加按语,,对炙甘草汤证之脉证的独到见解,发前人所未发,颇能启迪后学,转录如下:“余用本方,无虑百数十次,未有不效者,其证以心动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保刚;炙甘草汤加减辅助治疗频发室性早搏45例[J];陕西中医;2004年07期
2 孔敬东;潘冲;张瑞;乔文军;;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3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0年01期
3 邓杰;;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缓慢型为主的心律失常41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4 徐文德;;炙甘草汤加减治验心动过缓[J];广西中医药;1986年01期
5 黄富献;邓建春;;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48例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年19期
6 张燕龙;;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35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年06期
7 王纯;;炙甘草汤加减合丹香冠心注射液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8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0年11期
8 牛广团;牛莺歌;陈柏林;;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室性早搏40例[J];河南中医;2007年10期
9 王利民;宋桂叶;;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宋桂叶;王利民;;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志杰;;《伤寒杂病论研究大成》中炙甘草汤治心病述要[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精选[C];2009年
2 吕志杰;;我学习、研究《伤寒杂病论》的经历[A];仲景医学求真(续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世恩;;《千金要方》“伤寒”考[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张林;傅延龄;;《伤寒杂病论》中“烦疼”、“疼烦”解[A];仲景医学求真(续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庞洪涛;;试述《伤寒杂病论》的瘀血症状表现[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陈洋子;王顺梅;孙源梅;韩晓雪;杨文婷;李晓君;;《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因时制宜”思想探求[A];第八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姜海华;刘日才;;《伤寒杂病论》关于便秘的治法浅谈[A];第三届浙江省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六卷 中西医分卷)[C];2006年
8 张甦颖;;《伤寒杂病论》止血剂中黄芩用法探讨[A];仲景医学求真(续二)——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沙涛;沙恒玉;刘维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中的美学思想[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吕志杰;班光国;李留建;朱小静;;伤寒与杂病合为一书圣明论[A];仲景医学求真(续三)[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红;[N];健康报;2007年
2 王付;[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3 张明雪 常艳鹏;[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4 石应轩;[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5 刘力红;[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6 余瀛鳌;[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7 湖北中医学院 赵厚睿;[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8 张延昌 孙其斌 甘肃省中医院 杨扶德 牛崇信 甘肃中医学院;[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9 王辉武 陶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10 冯世纶 石应轩;[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鲲鹏;《伤寒杂病论》唯象医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2 杜以梅;经方在痹证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侯中伟;张仲景针灸学术思想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4 郑志杰;古脉诊法的演变及与针灸的关系[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张蕾;宋臣校定本《伤寒论》的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刘立杰;张仲景方证论治体系研究及其方证数据库[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阎小燕;黄疸中医证治沿革史[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张岚;中医诊断学史论[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马晓峰;中医体质学术发展史及中西医学体质学说比较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武冰;寒温统一论学术源流考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荣义;六经辨证应用规律理论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徐平;《伤寒杂病论》中的食疗思想及应用方法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罗振冈;《伤寒杂病论》毒性药物炮制与应用规律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李留建;《伤寒杂病论》辨病与辨证论治思路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5 黑丹;《温病条辨》引自《伤寒杂病论》的方剂探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张引强;《伤寒杂病论》用药四性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曹垠焱;从药物气化理论探讨《伤寒论》理、法、方、药整体气化观[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陈茂蒙;张锡纯以六经辨证统一寒温学术思想的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徐骁;张仲景运用芍药的规律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10 谭智敏;阴水从肺论治的辨证思维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48例临床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12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11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