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济南市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多中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7 09:41
【摘要】:目的明确济南市地区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选择、建立及使用现状,分析比较不同血管通路的并发症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通过组织济南市各个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联系人,给相应医院的病人发放统一的调查问卷收集病史及记录资料,并通过查询病历补充核实,收集的主要资料有包括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首次透析的时间、透析所在医院等;病例信息:原发病的种类、每次透析使用时间、透析血流量、透析频率、透析龄等;血管通路信息:包括建立血管通路的医院、血管通路的类型、建立时间、使用时间、通路材质、血管通路建立部位,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部位、血管的选择、血管吻合方式、使用过程中的并发症、失去功能的原因等,另外还有收集血管通路变更的具体信息。数据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1390例患者符合条件入选本研究,其中,男性805人(占比57.9%),女性585人(占比42.1%);血透病人年龄最小16岁,最大年龄92岁。其中病人主要分布在40-70岁之间,占比达75.1%;在所有的原发病因中,以糖尿病肾病最常见(32.1%),另外还有慢性肾炎(24.0%)、高血压肾小球动脉硬化(21.2%)。,其他原因有慢性间质性肾炎,多囊肾病,梗阻性肾病。而在初次选择血管通路时,不带涤纶套的中心静脉插管(NTC)比重最大(48.7%),其次为自体动静脉瘘AVF(38.9%)。在第二次和第三次血管通路中AVF占比最高,分别为89.6%和78.8%。其他通路类型如直接动静脉穿刺、移植血管内瘘(AVG)占比较低。在初次开通血管通路中,选择AVF的有512人,其中有1 19人的血管通路类型发生变更,占比23.24%,选择带隧道涤纶套导管(TCC)的患者65人,其中有22人变更血管通路,占比33.9%,选择NTC的患者有641人,其中592人进行了2次通路构建,占比92.4%。而首次通路为NTC的患者中,有540人的通路方式变更为自体动静脉内瘘,占比达91.2%。目前统计整体维持性血液透析中,AVF使用人数1 134,整体AVF使用率为82.4%,进一步分析发现,年龄小于60岁患者首次开通路时AVF使用率较高,糖尿病人首次开通AVF的比例为23.7%,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的病人。AVF瘘管主要选择的血管吻合部位是为桡动脉-头静脉,而吻合方式主要是端侧吻合(58%)和端端吻合(41%)。中心静脉插管主要选择的部位是颈内静脉、股静脉,其他还有少数使用锁骨下静脉。目前统计显示患者透析时的血流量主要集中在200ml/min-250ml/min,其比例为77.4%。当前血透患者透析频率大部分为4h*每周3次。在首次开通的自体动静脉瘘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占比15.6%,在第2次通路为AVF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6.8%,主要并发症有血栓、血流量不足、感染、肿胀手综合征。NTC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3%,其中最主要并发症为血流量不足、其次为血栓、感染、脱落等;TCC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主要包括血流量不足、感染、血栓形成。总体而言,AVF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导管相比较明显要低。结论1.目前济南市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原发病主要是糖尿病肾病,整体上移植物内瘘的使用率非常低,首次开通情况还远远没有达到指南推荐的标准,但是维持性透析通路使用情况基本达到指南推荐标准。2.在所有的透析患者中,原发病为糖尿病的病人AVF使用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的病人,而且年老患者的AVF首次开通率也较低。3.AVF瘘管主要选择的血管吻合部位是为桡动脉-头静脉,而吻合方式主要是端侧吻合和端端吻合,中心静脉插管主要选择的部位是颈内静脉。4.总体而言,AVF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导管相比较明显要低。
【图文】:

分布情况,血液透析,使用率,血管通路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据透析结果与实践模式研究(DOPPS)的结果发现R在所有参与DOPP的国家中,维持透析时AVF使用率最高是俄罗斯(92%)和日本(91%),逡逑的AVG使用率最高,占比达18%,加拿大的CVC使用率最高(45%),F使用率87%,CVC使用率为10%。而在首次血液透析的通路分布情况中,逡逑VF的使用率最高,达到了邋84%,而AVF使用率最低的国家,仅达到19%。逡逑VF使用率仅为44%,CVC使用率达50%,而NKF-KDOQI指南[5]推荐路AVF使用率不低于65%,,CVC使用率不超过10%,我国血液净化血国内专家共识[6]也提出,我国血液透析患者的首次血管通路中的AVF过50%,我国血管通路首次开通情况距离此标准尚需要较长的路要走。逡逑图4.DOPPS显示各国血管通路使用情况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69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美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感染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年63期

2 吕利敏;;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研究进展[J];健康之路;2017年10期

3 辜乐;陈莹;王欢岚;;血液透析患者致命性血管通路出血的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4年13期

4 孙晓萌;刘宏;刘必成;;血管通路感染的诊治进展[J];中国血液净化;2013年06期

5 苏白海;付平;;充分认识和面对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所面临的挑战[J];中国血液净化;2009年07期

6 欧继红;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并发症临床分析[J];衡阳医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7 于建平,崔若兰,赵玉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彩色超声检查(附10例报告)[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8 屠业骏;;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进展[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1989年03期

9 陈昊路;冯剑;;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维护现状简述[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8年03期

10 叶朝阳;陈冬平;;血液透析常用血管通路的选择与维护[J];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201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朝阳;;血管通路建立时机及通路类型的选择[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专题讲座汇编[C];2018年

2 叶朝阳;;血管通路的合理选择与质量控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5年

3 叶朝阳;;血管通路的功能评估[A];中华医学会肾脏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专题讲座汇编[C];2004年

4 叶朝阳;华参;;血管通路的功能监测[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专题讲座[C];2006年

5 王骆冰;张新志;兰天鹰;詹恬恬;叶朝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情况分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6 许秀君;;血管通路专职护士在透析通路管理中的作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7 马军梅;;以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儿童终末期慢性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A];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C];2016年

8 冯玉珍;李采琼;周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并发症及护理[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9届全国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9届全国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王笑云;;慢性血管通路选择和并发症防治[A];血液透析进展学习班讲义[C];2006年

10 Janet Pettit;;儿科&新生儿最佳血管通路选择[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付东红 管九苹;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血管通路中心成立[N];中国医药报;2010年

2 主任医师 徐大基;做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堵塞怎么办[N];卫生与生活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尚志文 胡晓震;血液透析患者如何保护血管通路?[N];沈阳日报;2010年

4 刘文虎;透析患者应如何生活[N];北京科技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任红旗;血液净化治疗患者血管通路使用情况分析[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赛;济南市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多中心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2 许帅;4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情况及分析[D];吉林大学;2018年

3 杨艳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建立和应用情况的临床调查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4 王博;犬动静脉内瘘模型的建立及初步试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5 华参;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失功的临床监测和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6 丁燕平;两种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率及生存情况的比较[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7 张颖秋;维持性血透患者血管通路再循环测定方法的对比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8 段小婷;不同血管通路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影响的探讨[D];石河子大学;2013年

9 张晓华;2010-2013年山西省新进入血液透析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10 黄琪;中国北方城市血液透析患者抗凝治疗的现状与改进:5年的对比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2701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701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2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