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乳腺纯导管原位癌超声征象与组织病理学及分子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0 18:54
【摘要】:第一部分乳腺纯导管原位癌的超声征象目的:回顾性分析纯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高频超声特征,总结纯DCIS的超声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 1 0年1月至20 1 8年4月,经病理组织学或免疫组化证实为纯DCIS的患者共1 09例。1 09例患者均行单纯乳房切除术或保乳治疗的肿块切除术。分析病灶的超声特征,包括病灶的位置,范围,边界,内部结构,回声水平,与周围导管的关系,有无点状强回声和点状强回声的分布特点,同时探查腋窝淋巴结。观察到的病变特征分类参照2003年日本乳腺甲状腺超声协会发布的乳腺超声检查指南。用超声可识别的点状强回声代表X线钼靶所示的钙化点,分为有钙化和无钙化两组。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studentt检验或独立本秩和检验分析,比较钙化和非钙化两组病例的超声表现及病灶范围有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09例患者中,女性1 08例,男性1例。年龄范围29-8 1岁,平均年龄47.7岁。其中发生于左乳64例,右乳45例。病灶的范围0.5-12.2cm,平均范围3.0cm。依据日本乳腺甲状腺超声协会推荐的DC IS超声诊断指南,将1 09例DCIS的超声声像图分为四类:①导管扩张型5例(4.6%)②导管区结构增宽型1 6例(1 4.7%)③低回声区型42例(3 8.5%)。④肿块型46例(42.2%)。本研究中,纯DCIS最常见的超声征象为低回声区(42例)和肿块(46例)。以超声图像所示的点状强回声代表病变内的砂粒样钙化,分为钙化DCIS和无钙化DCIS两组。钙化与非钙化DCIS患者在女性频数(p=0.129)、年龄(p=0.761)、导管扩张(p=0.630)、导管区结构增宽(p=0.280)、低回声区(p=0.464)和肿块(p=0.197)等方面,统计结果无明显统计学意义。钙化的DCIS与无钙化的DCIS病灶范围有统计学意义(p=0.020)。结论:纯DCIS的超声表现主要分为4类,导管扩张,导管区结构的异常增宽,低回声区和肿块,最常见的超声表现是低回声区和肿块。钙化是纯DCIS的重要征象。各类超声表现中,钙化病灶的比例明显高于非钙化病灶,钙化病灶的体积比非钙化病灶的体积大。对纯DCIS的超声表现进行总结分类,准确认识各种超声表现类型的DCIS,有助于提高我们对DC IS的超声诊断准确率。第二部分乳腺纯导管原位癌的超声征象与组织病理及分子分型的相关性分析目的:探讨纯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不同超声表现与组织病理学核分级、分子分型及生物学指标Ki67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 1 0年1月至20 1 8年4月,经病理组织学或免疫组织化学证实为纯DCIS的患者1 09例。其中,女性1 08例,男性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的乳腺超声图像,术后标本的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生物学指标,比较DCIS的组织病理特征与超声征象的关系;核分级不同的DCIS在病例数目,患者年龄、超声表现,病灶大小,钙化显示和病灶边界的统计学差异;DCIS的分子分型与患者年龄、超声征象、核分级和Ki67的关系;Ki67与超声征象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关系。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三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多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进行分析。两组间的参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student t检验或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09例患者中,低级别和中级别的纯DCIS 38例(3 4.9%),高级别纯DCIS 71例(65.1%)。相比较低/中级别病灶,高级别病灶的范围大(p0.001),钙化多见(p=0.017),病灶边界成角(p=0.0 1 6),超声更常表现为低回声区(p=0.046)和肿块(p=0.01 6)。免疫组化显示,腔面A型1 7例,腔面B型50例,Her-2过表达型42例,基底样型0例。各组女性患者人数(p=0.554)、年龄(p=0.4 1 5)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病变范围(p0.00 1)、微钙化(p =0.036)、核分级(p0.001)及 Ki67 的表达情况(p0.001),在腔内A型、B型和Her-2过表达各组差异显著。Ki67不同表达组的患者人数,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超声声像图无明显差异;病灶范围(p0.001),有无钙化(p=0.006),核分级(p0.001)各表达组间差异显著。Ki67表达高(≥20%),病灶范围大,微钙化多见,肿瘤以高级别为主。结论:1、高级别纯DCIS的微钙化比低/中级别病变更为常见,病灶体积更大。2、腔内A型的纯DCIS病灶体积小,微钙化出现少,核分级以低级别或中级别为主,而Her-2过表达的纯DCIS病灶体积大,内部多见微钙化,核分级主要为高级别。3、纯DCIS的超声表现类型不能预测肿瘤组织病理的分级情况,不能指导分子分型,不能预测肿瘤的Ki67表达水平,推测预后,但有助于提高超声医师对DCIS超声表现的理解。4、纯DCIS的Ki67表达低,病灶范围小,微钙化少;Ki67表达高,病灶范围大,微钙化更常见。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37.9;R445.1
【图文】:

乳腺纯导管原位癌超声征象与组织病理学及分子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图2患乳统计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亚冬;李连方;刘山青;李永;崔树德;;乳腺导管原位癌与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对比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年05期

2 张培谊;岳新华;邹赛英;付勇;唐新萍;马莉;;乳腺微小导管原位癌淋巴结广泛转移1例[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9年01期

3 李朝龙;;导管原位癌:一个新的临床问题[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89年06期

4 丁锦华;狄根红;邵志敏;李小秋;;导管原位癌中粉刺型坏死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J];中国癌症杂志;2006年09期

5 杨春霞;吕艳丽;殷艳宇;秦红风;杨青中;李毅;;乳腺X线可疑恶性钙化对导管原位癌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5年19期

6 吴池华;王建国;;乳腺低级别导管原位癌患者临床病理解剖特点及血清激素水平变化特征的分析[J];现代医学;2018年06期

7 涂剑宏;瞿伟;於德军;陶珊珊;;粗针穿刺活检在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0年22期

8 S.Weigel;W.Heindel;O.Heidinger;S.Berkemeyer;H.W.Hense;秦乃姗;;数字乳腺X线筛查:检出率与导管原位癌细胞核级别的相关性[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4年03期

9 朱丽娜;王晓晶;;乳腺基底(细胞)样导管原位癌1例[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3年11期

10 赵建新;刘荫华;;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会丽;;导管原位癌的超声影像诊断[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2 李泉水;邓水平;;超声与数字X线摄影对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对照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杨洪艳;程文;温欣;;合并导管原位癌对应用灰阶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测量乳腺癌大小的准确性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4 蔡瑞霞;盛霞;;13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病理分析[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病理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王成鑫;刘丽江;;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分类及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A];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资料(2011)[C];2011年

6 栾金红;;乳腺癌的X线表现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研究[A];全国第十三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福建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7 皋岚湘;丁华野;;免疫组织化学在乳腺疾病鉴别诊断中的最新应用[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高桂芬;孙江宏;张修石;;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在未触及肿块乳癌中的诊断价值[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刘晖;张长淮;;乳腺导管浸润癌前驱病变的病理形态学诊断[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刘晖;张长淮;刘金香;周小鸽;;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检测及Ki-67的表达在乳腺癌前驱病变中的意义[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病理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霞;乳腺纯导管原位癌超声征象与组织病理学及分子分型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2 李娟;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山东大学;2017年

3 李曦洲;定量蛋白组学在乳腺癌生物标志物筛选中的探索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

4 李大力;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术中分子诊断及临床病理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董浩;乳腺导管原位癌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指征的探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2 鲁艺;14-3-3ζ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相关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宦大为;乙酰肝素酶和SDF-1/CXCR4生物学轴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4 兰海燕;胸腺素β4、β10、β15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5 李春女;外科治疗4703例乳腺癌回顾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6 赵可;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7 王杏娟;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MR动态增强成像与弥散加权成像与病理对照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228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7228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c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