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安慰剂镇痛与反安慰剂致痛的神经脑网络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8 06:46
【摘要】:研究背景及目的安慰剂镇痛和反安慰剂致痛效应日益受到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的关注,目前基于脑功能成像的相关研究未得出一致性结论,提示安慰剂效应和反安慰剂效应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差异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安慰剂镇痛和反安慰剂致痛机制存在性别和人格差异,是影响安慰剂和反安慰剂效应的重要因素,基于性别和人格分类有望得出一致性结论,目前未见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相似的初始疼痛感觉下,不同性别或者不同人格被试功能性磁共振信号的差异,同时基于全脑功能连接分析和多元格兰杰因果分析全面探究安慰剂和反安慰剂效应的脑网络信号特点。研究方法所有健康被试经条件化诱导训练,建立安慰剂效应预期和反安慰剂效应预期后,完成以下实验程序,1)基线状态扫描,2)急性实验性疼痛模型建立,3)疼痛状态扫描,4)安慰剂效应或反安慰剂效应伪随机扫描,在每次扫描完成后采集被试行为学数据。基于全脑功能连接分析、多元格兰杰因果分析和行为学相关性分析方法对不同性别和不同人格被试脑成像信号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研究结果发现,安慰剂效应和反安慰剂效应的疼痛评分在不同性别和不同人格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同时不同性别和不同被试的安慰剂效应和反安慰剂效应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性脑网络。研究结论在本实验中,利用功能连接分析、格兰杰因果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被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讨论和总结,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基于本研究,我们发现男性被试更容易产生安慰剂镇痛效应而女性被试更容易产生反安慰剂致痛效应。我们发现外向被试更容易产生安慰剂镇痛效应而内向被试更容易产生反安慰剂致痛效应。男女被试在安慰剂效应下均产生疼痛矩阵的兴奋性降低而在反安慰剂效应下则相反。阿片受体和奖赏系统的激活差异可能是产生安慰剂镇痛效应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而负性情绪产生以及边缘系统的正性调节差异可能是反安慰剂致痛效应产生性别差异的重要因素。外向被试和内向被试在安慰剂效应下均产生明显的脑网络变化。情绪控制环路的兴奋性调节和腹内侧前额叶的失活差异可能是产生安慰剂镇痛效应人格差异的主要原因,而感觉传导系统的调节与情绪环路的释放差异可能是反安慰剂致痛效应产生人格差异的重要因素。我们发现,性别因素和人格因素的脑网络特点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不尽相同。同时验证了我们的实验假设,即安慰剂和反安慰剂脑网络之间也是互有交叉又相互独立的脑网络,即部分关键脑区相同,但又有各自独特的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402
【图文】:

检测指标,课题,内容,博士学位论文


图1本课题主要研宄内容逡逑Figure邋1.邋The邋main邋research邋contents邋of邋this邋study.逡逑

流程图,课题,流程图


图2课题研宄流程图逡逑Figure邋2.邋Flow-process邋diagram邋of邋this邋study.逡逑

贴剂


(6)被试者如有幽闭恐惧症;逡逑(7)被试者如有一月内镇痛药物使用史。逡逑本实验全部方案及内容均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逡逑准。根据相关规定及要求,所有入选被试者在开始所有实验程序前均签署书面逡逑知情同意书,同时在实验结束后询问被试者是否有不适症状。由于本身实验固逡逑有的治疗预期需要欺骗的实验范式,如果被试有所顾忌或任何担心,所有被试逡逑者均有权利选择是否将个人数据从整个实验中删除。所有方法均按照相关指导逡逑方针和规定执行。逡逑1.2.2实验程序逡逑1.2.2.1贴剂设计逡逑在本实验中,我们设计了两个表达心理暗示的贴剂,有个贴剂显示“镇痛贴,’,逡逑即阳性期望(安慰剂效应),另一个贴剂显示“疼痛贴”,即阴性期望(反安慰剂逡逑效应)。这两个贴剂的外表和形状与临床常用的镇痛贴剂非常相似,(图1-1)。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萧莉;;让安慰剂效应起作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2012年04期

2 邓潇斐;罗非;郭建友;;对立的双生子:基于疼痛的安慰剂效应和反安慰剂效应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5年05期

3 魏华;唐丹丹;夏晓磊;胡理;;疼痛背景下的反安慰剂效应:从发生机制到临床启示[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年11期

4 东宇;123RF;;虚无的力量——安慰剂效应[J];健康之家;2018年08期

5 姚海霞;陈安;;“安慰剂效应”分析及其在突发事件参与主体情绪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2016年01期

6 李有观;;无法解释的科学之谜[J];科学大观园;2017年01期

7 何吴明;;无处不在的安慰剂效应[J];天天爱学习;2015年29期

8 欣欣;全景;;反安慰剂效应,多余的自我暗示?[J];健康之家;2013年07期

9 何吴明;;无处不在的安慰剂效应[J];百科知识;2015年11期

10 山爷;;安慰剂效应的9件趣事[J];家庭医药;201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林秋;刘翠珍;余荣军;;疼痛安慰剂效应的消退与增强[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2 陈林秋;谭梦丹;郑丽玲;余荣军;;催产素对疼痛安慰剂和反安慰剂效应的影响[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3 宋秀华;何金彩;;失眠治疗中的安慰剂效应[A];2011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赵一力;张文彩;;从噪音到负性情绪的迁移性安慰剂效应[A];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5 李政杰;梁繁荣;;针刺治疗疼痛性疾病的安慰剂效应探讨[A];2010年中国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针灸学会循证针灸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辛味;医学史其实就是安慰剂效应历史[N];北京科技报;2019年

2 浙江师范大学应用社会心理研究中心 孙乾 邵雨婷 孙炳海 李伟健;期望到现实的转变:安慰剂效应如何影响个体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3 本报记者 张宣;“安慰剂效应”当理性看待[N];新华日报;2019年

4 译 小江;奇妙的安慰剂效应—— 有时比真正的治疗更有效[N];中国医药报;2012年

5 记者 李天舒;安慰剂效应之谜被部分破译[N];健康报;2011年

6 王小龙;安慰剂与反安慰剂效应获实验证实[N];科技日报;2011年

7 本文由香港麦迪信医学出版有限公司供稿;安慰剂效应大揭秘[N];医药经济报;2003年

8 ;磁疗手镯止痛可能只是安慰剂效应[N];医药经济报;2004年

9 曲俊雅 王艳红;安慰剂效应生理基础被揭示[N];医药经济报;2004年

10 曲俊雅;美研究表明:安慰剂确有“疗效”[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史宇;安慰剂镇痛与反安慰剂致痛的神经脑网络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

2 李晨;新药国际同步研发中类三臂非劣效试验设计研究与应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会娟;疼痛背景下安慰剂和反安慰剂效应的机制研究:学习与预期的调节作用[D];西南大学;2018年

2 秦飞;高安慰剂效应下富集设计的样本量比较及其分析方法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8年

3 潘飞豹;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实验中反安慰剂效应的meta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4 邓红妹;穴位与非穴位针刺治疗慢性颈痛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刘洪奕;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中安慰剂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13年

6 冯希;针刺治疗慢性颈痛的安慰剂效应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7 李博安;从以意拳状态缓解大鼠应激探讨“守神治神”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8 纪建茂;能量饮料果真能“提神醒脑”吗?[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462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7462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4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