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一种低成本、快速诊断人类登革热病毒感染的肽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CLEIA)的建立

发布时间:2020-07-15 09:07
【摘要】:登革病毒(DENV)是一种在全球广泛传播的蚊媒传染病毒,主要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可引起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对人类的健康有着巨大的威胁。目前,还没有可用的DENV疫苗和治疗DENV感染的特异性药物,及时、准确的诊断对DENV感染的治疗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检测DENV感染使用较多的方法是PCR法和血清法。PCR法虽然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优点,但对实验条件要求较高、随感染时间的推移检出率下降快;而血清法不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还具有操作简便、可检测的时间段长、对实验条件要求较低的优点,所以临床应用更为普遍。不过,由于目前的血清法普遍采用造价较高的DENV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导致检测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经济条件较差地域的使用。因此,本研究尝试建立一种能低成本、快速、准确诊断DENV感染的方法。DENV主要由3种结构蛋白(核蛋白、膜蛋白和包膜蛋白)和7种非结构蛋白构成,其中,包膜蛋白含有DENV特异性和可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的抗原表位。因此,DENV包膜蛋白中的特异性抗原表位的筛选和发现,对减少DENV感染诊断中的假阳性和疫苗的研发都至关重要。为了筛选包膜蛋白上的特异性抗原表位,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DENV包膜蛋白氨基酸序列的表面可及性、亲水性、抗原性、可塑性和二级结构参数进行了分析,并依据这些分析结果筛选出了 10条潜在的特异性多肽,即E1-E10。随后从这10条多肽中筛选出了 2条特异性和灵敏度相对较好的多肽,即E1和E7,用以建立CLEIA法。为了让2条多肽呈现最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本实验对CLEIA法的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实验条件是:包被抗原的浓度为10μg/mL,放于4。C冰箱过夜;血清的稀释度是1/400,37℃下温育30min;酶标二抗的稀释度是1/160000,37℃下温育 30min。为了确定CLEIA法的cut-off值、灵敏度和特异性,本实验共收集了 176例临床标本,其中120例标本显示anti-DENV-IgM阳性、56例标本显示anti-DENV-IgM阴性。56例anti-DENV-IgM阴性标本中,包括了 1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5例疟疾患者的血清。利用本研究建立的CLEIA法对这些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当采用E1作为CLEIA法的包被抗原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是82.5%和94.6%;当采用E7作为CLEIA法的包被抗原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是79.2%和92.9%;当将E1和E7混合后作为包被抗原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是85.0%和96.4%。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多肽E1和E7作为包被抗原建立的CLEIA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较好地把DENV感染与疟疾感染、自身免疫病区分开来。结合多肽低价、稳定、易于大规模生产的优势,以及CLEIA法高灵敏度的特点,该方法在诊断DENV感染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本研究结果对DENV疫苗的研发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446.6;R512.8
【图文】:

氨基酸序列,包膜蛋白,表位,抗原性


3.1邋DENV包膜蛋白抗原表位的预测逡逑通过邋DNAStar邋(Madison,Wisconsin,USA),本实验分析了邋DENV邋包膜蛋白逡逑的氨基酸序列。本实验主要是通过分析DENV包膜蛋白氨基酸序列的Emini的逡逑表面可及性,Kyte-Doolittle的亲水性,Jameson-Wolf的抗原指数,二级结构和逡逑Karplus-Schulz的可塑性这5个参数。其中,亲水性和表面可及性是最主要的参逡逑考参数。通过综合分析这些参数,本实验选择并合成出了邋12条DENV包膜蛋逡逑白的多肽抗原区域片段,即抗原多肽E1-E10。其中,El、E2、E3、E4位于逡逑DI邋(由E1?51位氨基酸、E132?190位氨基酸和E278?293位氨基酸组成);逡逑E5、E6位于DII邋(由E52?131位氨基酸和E191?277位氨基酸)组成;E7、E8、逡逑E9、E10位于Dill(由E294?392位氨基酸)。这10条抗原多肽在包膜蛋白所处逡逑的位置和氨基酸序列如下所示。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立中;快速、简易和经济的检测HIV抗体的筛选试验[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88年05期

2 育巍;;血管肠肽与艾滋病[J];国外医学情报;1988年11期

3 张玉勤;;HIV-1包膜蛋白可改变血脑屏障的完整性[J];国外医学情报;2000年02期

4 林亚英;丁细霞;朱伟;陈月;潘玉先;郝卫;狄飚;温坤;;Ⅰ型登革病毒包膜蛋白Ⅲ区中和抗体的制备与鉴定[J];免疫学杂志;2015年08期

5 郭勇晖;;登革病毒重组包膜蛋白表达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2年09期

6 邸雅南,胡大荣,熊锦华,胡学玲,李娟,范公忍,吴忆贫;包膜蛋白突变对乙型肝炎病毒包装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2005年02期

7 俞燕;;家禽注射西尼罗河病毒包膜蛋白可产生免疫保护[J];中国家禽;2010年07期

8 Pillai S.K;Pond S.L.K;张平;;脑脊液源性HIV-1包膜蛋白基因的遗传特征[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6年11期

9 张铭明;张锐;;抗核包膜蛋白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年08期

10 史同瑞;用单抗阻断ELISA检测羊梅迪-维斯那病[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镭;李永哲;曾常茜;高扬;朱立平;;核包膜蛋白gp210自身抗原的重组及表达[A];首届全国中青年风湿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陈坤;张贺秋;王国华;宋晓国;于继云;邱艳;朱翠侠;凌世淦;;SARS病毒不同基因区抗原与SARS患者血清反应性的研究[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孙永涛;庄严;;HIV-1感染与CTL应答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许刚;关默;赵平;王文;任浩;戚中田;;SR-B1基因多态性对HCV感染性的影响[A];第三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2年

5 陈新月;;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研究进展[A];第一届全国疑难重型肝病大会、第四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永哲;佟大伟;张蜀澜;于孟学;张奉春;高扬;朱立平;刘镭;孙庆国;孙庆国;赵振国;;核包膜蛋白gp210 p62和LBR自身抗原基因克隆表达及其抗体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的诊断价值初探[A];第十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谢小燕;郭庆;程通;李少伟;张军;夏宁邵;;不同区段HIV-1 env基因在Bac-to-Bac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及检测[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周跃钢;;病毒感染的初期过程:与细胞表面组分的相互作用[A];重庆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9 唐红;陈兰兰;陈恩强;刘翠平;白浪;程星;刘聪;;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区A181T和M204I基因耐药突变所致其S区包膜蛋白羧基端发生的截短和替换突变株生物学特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10 刘兴龙;叶贤苗;苏婉;陈凌;冯立强;;寨卡病毒疫苗研究[A];2018新发传染病研究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明顺;中国HIV-1包膜蛋白中和免疫原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2 李煈鹏;HIV-1包膜蛋白gp120在进化中的选择及V1区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16年

3 刘沐桑;HIV-1 V2区突变对抗V3区单克隆抗体逃逸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4 陈飞;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W家族、R家族编码蛋白在人体组织和肿瘤组织中表达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5 王文博;HCV E2半胱氨酸突变对其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慢性丙肝患者体内中和抗体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

6 王于;基于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包膜蛋白的新抗原片段筛选及rVSV载体疫苗的构建[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4年

7 张瑞涛;靶向HIV和AIV包膜蛋白跨膜亚基的病毒进入抑制剂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8 张璐;基于DNA疫苗技术的病毒保护性抗体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4年

9 刘媛;高变区1抑制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E2诱生交叉中和抗体[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天川;一种低成本、快速诊断人类登革热病毒感染的肽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CLEIA)的建立[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2 李玉斌;SARS小包膜蛋白表达、纯化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吉林大学;2006年

3 李甜;北京市MSM人群HIV-1流行亚型包膜蛋白基因全长扩增方法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13年

4 薛添;汉滩病毒重组假病毒的构建及包膜蛋白糖基化对病毒免疫学性状影响的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5 卢莎;嵌合1a与1b亚型包膜蛋白基因HCV细胞培养模型的初步研究[D];内蒙古医学院;2009年

6 孙后超;西尼罗病毒E蛋白Ⅲ区的原核表达及其对西尼罗病毒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7 聂建辉;HIV-1膜抗原改造及免疫原性评价[D];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2007年

8 王玉霞;HIV-1包膜蛋白gp41胞外近膜区域的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黄艳芬;登革病毒包膜蛋白Ⅲ区单抗中和作用与作用机制研究以及登革病毒初次感染患者血清中和抗体反应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10 张聪优;HIV-1 AE重组型包膜蛋白疫苗构建及免疫原改造和免疫策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562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7562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4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