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IM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微循环异常的研究
【学位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445.2;R542.2
【部分图文】:
图 1 图①-⑥分别代表 b 值为 0、50、100、200、400、600s/mm2时 IVIM 图像,所示随 b值升高,心肌信号逐渐减低。2.3 图像处理所有图像扫描完成后传送至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CommunicationSystems,PACS),经过两名有多年心血管磁共振诊断的医师进行图像质量筛查,采用美国心脏病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提出的心肌分段分法,两腔心或四腔心与短轴位进行定位,将左室短轴位心肌分为 1节段,且根据定位,将心肌分为心尖段、中间段以及基底段,其中基底段及中间段各包括 6 个节段,心尖段包括 4 个节段,心尖单独作为第 17 节段。IVIM 图像中超过两个节段心肌信号丢失严重,则认为测量数据会影响最终结果,则排除因 IVIM 图像中 17 节段较难观察,界限不清晰,故测量误差较大,排除在外。符合测量标准的 IVIM 图像经过西门子 Frontier 平台下的 Body Diffusion Toolbo工具进行后处理得到 f、D、D*参数图,将参数图导入西门子 MRWP 工作站,在
D 值 1503.54 439.56 1528.78 432.16 0.82D*值 326.15 198.83 330.36 186.29 0.85LVEDTH(HCM) 11.94 5.84 12.03 5.31 0.91注:D 及 D*值的单位为 mm2/s,LVEDTH 的单位为 mm。3.2 正常组与 HCM 组间各参数的比较HCM 组共 32 例,512 个节段,正常组共 16 例,256 个节段;f 值、D 值及D*值在正常组及 HCM 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CM 组的 f 值及 D*值较正常组减小,表示 HCM 组心肌微循环灌注减低(如图 2)。表 3.2 正常组与 HCM 组整体 f 值、D 值及 D*值之间的比较正常组 HCM 组 P 值f 值 833.08 137.04 755.78 216.45 0.024D 值 1401.85 496.97 1604.88 562.48 0.000D*值 332.66 108.99 318.83 221.70 0.028n 16 32注:D 及 D*值的单位为 mm2/s,n 为例数。
正常组基底段 中间段 心尖段P 值f 值 805.49 132.87 829.94 127.85 850.98 121.99 0.161D 值 1358.03 420.18 1386.76 384.70 1439.54 393.41 0.509D*值 305.34 111.52 327.85 87.37 345.71 85.23 0.509注:D 及 D*值的单位为 mm2/s正常组与 HCM 组非肥厚节段组各参数比较(表 3.3.2)结果显示,两者之间的 f 值及 D 值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D*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表示 HCM 组非肥厚节段的心肌灌注较正常组降低(如图 3)。表 3.3.2 正常组与 HCM 组非肥厚节段各参数的比较正常组 HCM 非肥厚节段组 P 值f 值 833.08 137.04 793.26 183.28 0.215D 值 1401.85 496.97 1525.64 544.31 0.267D*值 332.66 108.99 309.44 258.44 0.027n 256 310注:D 及 D*值的单位为 mm2/s,n 为节段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东玲;孙晓玲;乔建华;;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初探[J];水电医学杂志;1995年01期
2 陈肖;;心电图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肥厚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年09期
3 卓秀明;;胺碘酮与倍他乐克联合应用于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年12期
4 褚春雨;刘春苓;;倍他乐克在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年66期
5 ;肥厚型心肌病的基因治疗不久将用于临床(121)[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7年04期
6 盛新建;毛葵;;心电图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肥厚型心肌病中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年03期
7 张跃平;;肥厚型心肌病的相关研究[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7年01期
8 王敏;;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变化特征探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年10期
9 沈亦时;傅国胜;孙雅逊;;肥厚型心肌病的诊疗进展[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8年01期
10 乔娟;;心电图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肥厚型心肌病中鉴别诊断价值评价[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孙兰兰;李一丹;姜维;叶晓光;孔令云;王怡丹;;致左室中部梗阻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2 季玲;许迪;陆凤翔;姚静;雍永宏;庄燕;;斑点成像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评价[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陈海燕;舒先红;潘翠珍;程蕾蕾;董丽莉;葛均波;;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旋转不同步的超声诊断[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陈海燕;潘翠珍;程蕾蕾;董丽莉;舒先红;;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旋转不同步的超声诊断[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耿猛;杨俊华;;中国汉族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的突变筛查及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周微微;齐妙;谢丹;刘聪;张筠;柳雅君;;彩色多普勒及超声左室腔内造影技术在特殊类型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价值[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7 林佳;杨俊华;;两个新发现的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突变[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张希玲;聂宏刚;关振中;;肥厚型心肌病扩张期一例[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鲁翔;;肥厚型心肌病最新指南解读[A];第三届江浙沪三地老年医学高峰论坛暨2012年浙江省老年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刘亚欣;唐闽;田涛;方丕华;徐亮;宋雷;惠汝太;周宪梁;;6例合并左室血栓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郑颖t
本文编号:2816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816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