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边地、边民与边界的型构:从清代湖南苗疆到民国湘西苗族

发布时间:2022-07-04 22:19
  清代苗疆泛指中国南方非汉族群的广大分布区域。湖南苗疆在民国时期被划入新的行政体系,成为边政体系中湘西的一部分。原为行政地名的湘西逐渐与当时的苗族产生紧密联系,被外界赋予独特的文化意涵。从清代湖南苗疆到民国的湘西行政区划,整体发展脉络印证了司科特(James C.Scott)的论述:国家行政治理的可识别性会导致社会与环境的重塑。民国时期各类能动者的论述,型构出湘西边地、边民意象,延续了苗疆的边缘性。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可识别性空间:清代苗疆范围的确定与民国苗疆范围的扩大
二、作为边地想象的湘西
三、民族主义与现代化开发语境中湘西边缘性的放大
四、文化的边界与延续的边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建设与民族整合——以1930年代湘川公路为例[J]. 尚晴.  民族论坛. 2017(01)
[2]文化展演与游移的边界:以湘西为例[J]. 赵树冈.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本文编号:36560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6560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f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