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氏假单胞菌BS011抗水稻白叶枯病菌活性成分的鉴定及相关基因簇的分析
【图文】:
院硕士学位论文 感染水稻的早期阶段容易分化,,分化的病原菌有不同的感染模式,通征,分别为:kresek 和 paleyellow 叶(Nyvall,1999)。其中较为严重的种幼苗枯萎病,主要发生在水稻从秧田移栽到大田后,引发该综合征不断摩擦形成伤口,病原体以伤口作为侵入点感染水稻植株。同时从苗的断根可作为土壤中病原菌的侵入点,病原菌通过水稻根部扩散到水稻基部。受病原菌感染的水稻在 2-3 周内凋萎枯死,形成凋萎型症状。在植株,通常表现出外观发育不良和整体黄绿色的症状(Goto,1992;N
图 1-2 水稻白叶枯病世界发病范围(David et al., 2006)Figure 1-2 The incidence of bacterial blight in the World稻白叶枯病的生物防治,世界各地加强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主要包括水稻栽培技术的改进、化学品种选育以及生物防治。种子消毒、水稻田适当排水和及时清理病株是预防水稻白叶枯病最有效的栽培1992;Mizukami & Wakimoto,1969)。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除了利用栽培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435.111.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伟;吴德波;林茵;杨文珊;倪哲;何勇强;黄胜;;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筛选系统的建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2 杨定斌,陈永坚;湖北省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鉴定及其变异分析[J];植物保护;1996年04期
3 唐纪良,赵东玲,黎起秦,马庆生;水稻白叶枯病菌1个毒性相关基因的鉴定[J];广西科学;1996年04期
4 徐文联,王金生;水稻白叶枯病菌受寄主诱导基因的鉴定[J];高技术通讯;1994年09期
5 王文相,杨家珍,孔凡明,顾江涛;保存水稻白叶枯病菌的简便方法[J];植物保护;1988年04期
6 黄友亮,蒋振海;新抗生素B-3543及其生产菌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溶菌作用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88年04期
7 谢关林;翁锦屏;;浙江省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性变异的观测[J];浙江农业科学;1988年04期
8 肖思心;陈企惃;茹庆华;;水稻白叶枯病菌系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1988年05期
9 谢关林;翁锦屏;Twing Wah Mew;;浙江省与菲律宾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性的比较[J];浙江农业学报;1989年02期
10 种藏文,林声和,余永钰,方树民;福建省水稻白叶枯病菌系及其分布研究[J];福建农业科技;198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雯杰;常清乐;丁新华;储昭辉;;水稻白叶枯病菌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新建;许景升;何晨阳;;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水稻白叶枯病菌侵染过程的基因表达图谱[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张新建;许景升;何晨阳;;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水稻白叶枯病菌侵染过程的基因表达图谱[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新建;许景升;何晨阳;;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水稻白叶枯病菌侵染过程的基因表达图谱[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05年
5 周建波;胡俊;齐放军;吴茂森;何晨阳;;水稻白叶枯病菌过氧化氢酶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立新;檀根甲;王文相;丁菲;;安徽省水稻白叶枯病菌的生理小种监测[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新建;高士强;许景升;吴茂森;何晨阳;;用基因表达芯片技术研究水稻白叶枯病菌的侵染组学[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周建波;胡俊;齐放军;吴茂森;何晨阳;;过氧化氢对水稻白叶枯病菌过氧化氢酶相关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阙海勇;蒋军喜;吴茂森;陈华民;何晨阳;;中国北方稻区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条斑病菌鉴别体系的建立[A];第四届中国植物细菌病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许志刚;孙启明;郭亚辉;刘凤权;陈志谊;;中国水稻白叶枯病菌小种分化研究(简报)[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忠诚;日完成水稻白叶枯病菌的碱基测序[N];农民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Muhammad Umar Shahbaz;水稻白叶枯病菌c-di-GMP途径中受Filp/PXO_02715调控的蛋白功能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2 梁斌;水稻白叶枯病菌无毒新基因的功能鉴定以及Quorum Sensing相关基因的克隆和表达[D];复旦大学;2004年
3 黄贵修;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性功能基因组学分析[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5年
4 张新建;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水稻白叶枯病菌侵染过程的基因表达图谱[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5 许景升;水稻白叶枯病菌Tdrxoo/GacAxoo调控系统的鉴定及其对运动性和毒性调控功能的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6 郑伟;水稻白叶枯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7 徐颖;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对链霉素和噻枯唑的抗药性监测和抗药性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8 吴健胜;赖氨酸脱羧酶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有机酸毒素的解毒作用及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及草酸解毒菌的初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9 张勇;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条斑病菌对噻枯唑和链霉素的抗药性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10 范素素;水稻黄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酚类化合物抑制剂的筛选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大伟;摩氏假单胞菌BS011抗水稻白叶枯病菌活性成分的鉴定及相关基因簇的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2 孙凤丽;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相关sRNA的筛选、鉴定与功能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3 刘少强;水稻白叶枯病菌Ⅲ型分泌系统转位子的鉴定与效应因子XopN功能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4 蒋蓉;水稻白叶枯病菌一个具有LRR结构域的预测的Ⅲ型效应物基因的功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5 许力丹;水稻白叶枯病菌PX099~A中趋化受体基因的突变研究[D];广西大学;2018年
6 祝晓芬;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对噻枯唑和链霉素的抗药性监测及室内抗药性风险评估[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7 王虹;盾壳霉代谢抗水稻白叶枯病菌活性物质的分离与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8 吕浩;2-甲磺酰基-5-(4-氟苯基)-1,3,4-VA二唑对水稻白叶枯病菌蛋白的亲和层析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9 郑文君;申嗪霉素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的生物学活性及抗性风险评估[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10 李云飞;水稻黄单胞菌的检测方法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165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616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