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家族对褐飞虱生殖的调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6 21:29
【摘要】: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隶属半翅目(Hemiptera),飞虱科(Delphacidae),生殖能力强,且存在世代重叠现象,因此极易大规模爆发,是我国和亚洲许多国家水稻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组蛋白乙酰化作为一种染色质修饰方式,调控了诸多细胞进程,但它对昆虫生殖力的调控却鲜有报道。本论文鉴定了 12个褐飞虱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基因,其中包括6个Zn2+依赖的HDACs,即NlHdac1、NlHdac3、NlHdac4、NlHdac6、NlHdac11、NlHdac11_1,和6个NAD+依赖的Sirtuin家族基因,即lSirt1、NlSirt2、NlSirt3、NlSirt4、NlSirt6、NlSirt7、通过RNAi沉默技术初步分析了每个基因对褐飞虱生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NlHdac1基因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基因表达时相分析表明,NlHdac1在卵期较高表达,其它基因的表达则较为均一;(2)组织分布检测表明,NlHdac1、NlSirt6、NlSirt7这三个基因在雌成虫卵巢中高表达,NlHdac6在消化道高表达,而其它基因的组织分布较为均一;(3)RNAi介导的基因沉默实验表明,沉默NlHdacl和NlHdac4使卵巢不能正常发育,沉默NlHdac1和NlHdac3导致产卵器异常,这三个基因的功能受损均严重影响了飞虱的生殖力,而沉默其它去乙酰化酶基因则对生殖力并无显著影响;(4)对雌成虫进行NlHdac1和NlHdac4基因沉默后发现,只有沉默NlHdac1显著增加卵巢组蛋白H3和H4的乙酰化水平,表明N1HDAC1是褐飞虱卵巢的主要组蛋白去乙酰化酶;(5)利用转录组测序进一步分析发现,NlHdac1是通过介导包括mTOR在内的多条信号通路来调节雌成虫卵巢发育与卵子生成;(6)沉默雄成虫的NlHdac1基因会显著降低雄虫的生殖力,但不影响雄虫的精子活力;(7)沉默Nlldac1的雄虫不能产生求偶鸣声,从而丧失了与野生型雌虫的交配权。本论文的初步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阐明HDACs调控昆虫生殖功能的机理,同时也为稻飞虱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图文】:

结构域,锌指结构域


的一个HDAC结构域,而含有两个结构域和一个锌指结构域,表明其逡逑可能与基因的表达调控密切相关。此外,,本章也预测了邋sirtuin家族的催化核心结逡逑构域,sirtuin家族中的每个基因各含有一个结构域(图2.1),功能尚不明确。逡逑]0逡逑

氨基酸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褐飞虱


逦—逦邋783逦aa逡逑图2.1邋BPH中HDACs结构域逡逑Figure邋2.1邋Catalytic邋domain邋of邋the邋HDACs邋of邋BPH逡逑2.2.3同源基因分析与分子进化树的构建逡逑本文使用来自19个物种的70个HDAC的氨基酸序列与褐飞虱HDACs家族逡逑共同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褐飞虱中6个Zn2+依赖的HDACs被分为三类,逡逑NIHdacI邋和邋NIHdac3邋队属于邋class邋I,NIHdac4邋和邋NlHdac6邋队餍于邋class邋U,逡逑和邋7W//而c77_/邋从属于邋class邋III,而逦则与邋class邋I、II、III邋分开,逡逑从属于一个独立的分支(class邋IV)。逡逑11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435.11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俊;李民;石伟杰;黄勤竹;林鑫华;;果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1和HDAC3选择性调控形态发生素靶基因转录[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5年06期

2 李干金;徐显浩;张海亮;朱敏;崔旭红;;短时高温暴露对褐飞虱存活和生殖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5年09期

3 朱凤;杨荣明;朱先敏;;2012年江苏省褐飞虱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控举措[J];中国植保导刊;2013年07期

4 卜锋;徐优良;蒋国泽;张爱华;;泰兴市褐飞虱发生演变规律及防治对策[J];生物灾害科学;2013年01期

5 熊光华;潘杰;马宗源;;昆虫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的研究进展[J];应用昆虫学报;2012年03期

6 李明桃;;褐飞虱的鉴别与防治措施比较[J];农业灾害研究;2012年02期

7 秦小娃;张洁;袁凤辉;刘杰;黄婕;张润杰;;以降低稻田生态系统脆弱性为主旨的褐飞虱综防措施[J];环境昆虫学报;2011年02期

8 娄永根;程家安;;稻飞虱灾变机理及可持续治理的基础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1年02期

9 施辰子;王海荣;戈林泉;吴进才;郭玉人;;低温对褐飞虱发育、生殖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余祖文;肖满开;王俊;吴彩玲;何木兰;余夕辉;方向群;陈春秋;李明波;徐进才;;2006年安庆地区褐飞虱大发生特点及其原因分析[J];昆虫知识;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戈林泉;夏婷;蒯鹏;黄博;丁俊;王恒;吴进才;;RNA干扰糖运输蛋白基因对褐飞虱生长和繁殖的影响[A];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印建莉;稻纵卷叶螟和褐飞虱侵害对水稻根系营养吸收的影响及褐飞虱再猖獗生理机制[D];扬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宗羽;三唑磷诱导的酰基辅酶A氧化酶基因对褐飞虱生殖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6年

2 李鑫;三唑磷处理后丙酮酸激酶和己糖激酶基因沉默对褐飞虱生殖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67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667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d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