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翻译起始机制研究及抗体制备

发布时间:2020-05-28 23:05
【摘要】:导致柞蚕患吐白水软化病的主要病原之一是柞蚕Iflavirus病毒(ApIV),该病毒由单股正链小RNA编码,在其5’端不具有经典的帽子结构(m~7GpppN)来完成翻译起始。该病毒严重危害了柞蚕业的生产,其发病率可高达30-70%。因此,研究ApIV病毒的侵染机制及寻找针对该病毒有效的检测与防治方法刻不容缓。本研究首先对ApIV的5’端进行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其上有典型的茎环结构和Y型结构。按照其茎环结构,分别扩增得到5个删除了不同茎环的片段。利用双荧光蛋白报告基因来验证其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功能,并且研究不同茎环对其IRES活性的影响。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酶标仪及流式细胞仪对其荧光进行定量,证实了ApIV 5'端非编码区具有非帽子依赖的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功能,并且茎环Ⅰ、Ⅳ对其活性影响较大。其次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用NPDock分析了各个茎环与几种翻译起始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接结果显示茎环Ⅰ、Ⅳ对其活性影响较大,与实验结果相符合。为了建立快速简洁的ApIV病毒ELISA检测方法,本研究制备了ApIV病毒特异性多克隆抗体。首先扩增ApIV病毒前导蛋白L~(Pro)基因及衣壳蛋白VP3片段,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1-L~(Pro)-VP3。经对诱导温度、诱导剂浓度及诱导时间进行优化,大量表达了重组蛋白,以纯化后的重组蛋白为免疫原免疫小鼠,制备抗ApIV病毒的多克隆抗体。其次通过对多克隆抗体的效价、特异性、灵敏度及实际应用检测,结果显示,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可达1:25600,能够与ApIV衣壳蛋白及ApIV病毒发生特异性反应,可以检测到0.4μg的ApIV病毒,并且可以检测到被ApIV病毒感染的柞蚕。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88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勇;;一化性柞蚕品种杂交试验初报[J];四川蚕业;2017年02期

2 马丽华;;浅谈柞蚕品种复壮的几个方法[J];辽宁丝绸;2013年01期

3 张毅;郑兰兰;逄玉军;;优质丰产型柞蚕品种882促早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11期

4 仝振祥;王凤成;冀万杰;张博;;主成分分析法在柞蚕品种资源经济性状评价中的应用[J];蚕业科学;2010年03期

5 冀万杰;王凤成;仝振祥;张博;;对加强柞蚕品种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点认识[J];北方蚕业;2009年01期

6 王庆忠;冯世华;;柞蚕品种128、130与101的经济性状比较[J];农技服务;2009年04期

7 王庆忠;;柞蚕101品种与125品种的经济性状比较[J];蚕学通讯;2007年02期

8 朱绪伟;;引进四川一化性柞蚕品种的调查与分析[J];北方蚕业;2006年02期

9 刘彦群;鲁成;秦利;向仲怀;;利用RAPD标记分析柞蚕品种资源的亲缘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10 于长友,崔冰,朱景田;浅析柞蚕品种退化的原因和防止措施[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宪军;秦利;李tD;苗麟;任璐;秦启联;;应用RAPD技术检测柞蚕品种[A];昆虫学创新与发展——中国昆虫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谌苗苗;冀万杰;钟亮;张博;赵春山;李喜升;王凤成;;不同柞蚕品种的热应激行为表现及2个热激蛋白家族基因的表达特征[A];中国蚕学会第十四届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家(柞)蚕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3 张洋;朱兴友;郝大东;任晓义;靳向东;万军;;吉林柞蚕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A];第十届家(柞)蚕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朱有敏;李青峰;徐亮;孟宪友;闻雅男;高德光;常广辉;;柞蚕品种幼虫全龄经过的遗传分析[A];第十届家(柞)蚕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姜义仁;石生林;杨瑞生;夏润玺;车春娜;秦利;;柞蚕新品种“沈黄2号”选育研究[A];第十届家(柞)蚕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徐亮;吴艳;孟宪民;戚俐;宿桂梅;焦阳;钟亮;;不同性别柞蚕全茧量的遗传差异分析[A];第十二届家(柞)蚕遗传育种暨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汇编)[C];2016年

7 朱兴友;张洋;郝大东;任晓义;靳向东;万军;;基于ISSR标记分析吉林柞蚕品种资源的遗传关系[A];第十届家(柞)蚕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潘茂华;王薪;朱绪伟;;我院近年来育成的新品种及性状介绍[A];华东·华中地区第十二次蚕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徐亮;陈悦;孟宪民;宿桂梅;戚俐;焦阳;姜德富;;柞蚕微孢子虫侵染对不同柞蚕品种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A];第十届家(柞)蚕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仝振祥;王凤成;冀万杰;张博;;主成分分析在柞蚕种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家蚕和柞蚕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德生;辽宁育出高产优质柞蚕品种[N];农民日报;2002年

2 包臣;柞蚕品种选择及效益分析[N];吉林农村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彦群;柞蚕种质资源的分子系统学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胡佳慧;柞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翻译起始机制研究及抗体制备[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2 王德意;柞蚕羽化激素相关基因表达及海藻糖酶活性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9年

3 汝玉涛;柞蚕EcR、USP和HK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859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6859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b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