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蜜蜂优质蜂王培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1 14:35
【摘要】:蜂王质量的好坏决定了蜂群的群势和生产性能。培育优质的蜂王有利于蜂群的饲养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本研究以中华蜜蜂为研究对象,探究育王框的位置,育王方式以及信息素的添加等对蜂王质量的影响,以寻求简便可行的技术方法来培育优质蜂王。本研究以中华蜜蜂为研究对象,探究育王框在不同类型子脾之间的位置(封盖子脾之间、幼虫脾之间以及混合脾之间)对王台接受率、蜂王个体发育指标及蜂王卵巢卵黄原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育王框置于幼虫脾之间蜂王幼虫接受率和蜂王卵黄原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封盖子脾,但对蜂王个体发育指标无影响。本研究同时采用免移虫育王和人工移虫育王,比较两种育王方式的幼虫接受率和出房蜂王在初生重、胸重、胸宽以及单侧卵巢管数量等个体发育指标,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测定卵黄蛋白原基因Vitellogenin(Vg),昆虫储存蛋白基因hexamerin70b(hex70b)和hexamerin110(hex110)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免移虫育王王台接受率显著高于人工移虫育王,而且Vg、hex110两个基因的表达量也显著偏高。另外在育王过程中添加甲基硬脂酸酯和幼虫饥饿信息素E-β-罗勒烯,研究其对中蜂蜂王质量的影响。在幼虫60-64h时向王台内注入1μL配置好的信息素(浓度梯度分别为0%、0.1%、1.0%、10.0%),待蜂王出房后测定蜂王个体发育指标以及Vg、hex70b、hex110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10%浓度的E-β-罗勒烯显著增加了蜂王初生重和单侧卵巢管,同时Vg、hex70b和hex110基因表达水平也显著上升;1%浓度的E-β-罗勒烯可以显著增加蜂王单侧卵巢管数以及Vg、hex110两个基因的表达量。为进一步研究幼虫信息素酯类混合物对蜂王质量的影响,在幼虫60-64h时向王台内注入1μL配制好的酯类混和物(浓度梯度分别为0%、0.1%、1.0%、10.0%),探究幼虫信息素酯类混合物3E(1.0%甲基亚油酸酯、16.0%甲基亚麻酸酯、35.0%甲基油酸酯)、4E(4.5%甲基棕榈酸酯、1.0%甲基亚油酸酯、16.0%甲基亚麻酸酯、35.0%甲基油酸酯)和10E(4.5%甲基棕榈酸酯、2.5%甲基硬脂酸、35.0%甲基油酸酯、1.0%甲基亚油酸酯、16.0%甲基亚麻酸酯、3.5%乙基棕榈酸酯、1.5%乙基硬脂酸酯、18.0%乙基油酸酯、0.5%乙基亚油酸酯、17.5%乙基亚麻酸酯)在育王中对中华蜜蜂蜂王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0%的3E显著增加蜂王的初生重、卵巢管数和hex110的表达量;10.0%的4E也显著增加蜂王的初生重和卵巢管数,同时蜂王卵巢hex70b和hex110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因此,中华蜜蜂育王可采用免移虫育王生产器培育蜂王,将育王框置于幼虫脾之间,并在育王过程中添加1.0%和10%浓度E-β-罗勒烯,1.0%的3E以及10.0%的4E幼虫信息素酯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蜂王质量。
【图文】:

示意图,王台,巢脾,中华蜜蜂


A BC图2-1 中华蜜蜂免移虫育王生产器示意图(A:塑料巢脾;B:育王框;C:单个王台)Fig. 2-1 Non-grafting larvae technique for queen rearing for Apis cerana cerana (A: Specialplastic comb foundation; B:Queen rearing frame; C:The queen cell )2.3.2 1 日龄幼虫的获取将蜂王控于塑料巢脾上产卵 6 h 后放出,三天后直接将托虫器取出并安装于无底王台中并将王台安装于育王框上放入哺育蜂群中。2.3.3 哺育群准备在育王试验过程中,应提前 8 h 移走哺育蜂群的蜂王,确保此时的无王群中一直有幼虫存在以防止工蜂产卵,同时还要防止蜂群急造王台。随时调整各哺育群确保蜂群有两张封盖子脾(或幼虫脾或混合脾)(各目的巢脾分别位于边二脾和边三脾),同时保持群势基本一致,重复试验 3 次(移虫后将育王框分别放于两目的巢脾之间)。2.3.4 王台接受率移虫前一天将准备好的王台放入蜂群中清理,然后将带有 1 日龄幼虫的托虫器与塑料王台组装好固定于育王框上,,分别置于蜂群的两张封盖子脾(或幼虫脾或混合脾)之间培育蜂王

蜂王,卵巢,基因表达


表 2-4 育王框位置对蜂王个体发育指标的影响-4 The effect of the location of queen cell bar on the developmental index of qu别oup初生重(mg)Newly-emerged weight胸部指标 Thorax index 单侧卵巢Numberova胸宽(mm)Thorax width胸重(mg)Thorax weight虫脾larvae and eggs178.43±5.37a5.49±0.44a51.57±1.72a92.57合脾 complex brood178.14±6.77a5.53±0.47a51.14±1.68a93.57子脾h sealed brood177.43±6.97a5.45±0.46a50.86±2.67a93.14框位置对蜂王卵巢 Vg 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合脾作为对照组,三个试验组蜂王卵巢 Vg 基因相对表达量如图幼虫脾蜂王卵巢 Vg 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封盖子脾组(P<0.05)合脾以及封盖子脾组与混合脾组间幼虫接受率并无显著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8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天祥;张学珍;杜光余;;中蜂的优势及其生态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20期

2 张卫星;胥保华;;蜜蜂卵黄原蛋白的研究进展[J];蜜蜂杂志;2014年05期

3 张飞;甘海燕;李淑云;曾志将;吴小波;;蜜蜂仿生免移虫育王技术的初步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年19期

4 樊莹;杨爽;龚志文;匡海鸥;董霞;;中华蜜蜂人工育王幼虫日龄的选择[J];蜜蜂杂志;2013年05期

5 王静;高夫超;于文全;郎雁;和绍禹;;不同培育条件对蜜蜂蜂王生殖潜能的影响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3年03期

6 刘光楠;吴小波;曾志将;颜伟玉;;不同育王方式对意大利蜜蜂王台接受率和蜂王质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7 钱秋杰;何旭江;刘俊峰;吴小波;;维生素E对中华蜜蜂蜂王发育的影响[J];蜜蜂杂志;2011年03期

8 曾云峰;曾志将;颜伟玉;吴小波;;幼虫信息素中三种酯类对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工蜂哺育和封盖行为以及蜂王发育影响[J];昆虫学报;2010年02期

9 颜伟玉;Yves LE CONTE;Dominique BESLAY;曾志将;;中华蜜蜂幼虫信息素鉴定[J];中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10 杨冠煌;;中华蜜蜂在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J];中国蜂业;2009年04期



本文编号:26900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6900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7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