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虻幼虫在饥饿条件下的生理响应

发布时间:2020-06-20 04:32
【摘要】: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是一种重要的昆虫资源,其幼虫在有机废弃物处理方面的应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实际生产中由于幼虫历期长,为避免食物发霉或板结,常采取多次补充食物的方式,补充不及时幼虫易饥饿;另外,长途运输过程中未提供食物幼虫也易饥饿。目前,饥饿对黑水虻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主要探讨了黑水虻幼虫在饥饿条件下的生理响应,以期为黑水虻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基础资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大小幼虫的耐饥力正常取食时,幼虫在4-5日龄时体重日增长率最高;7-9日龄体重增长量最大;13日龄体重最大;14日龄出现预蛹,预蛹的头部形态可以作为主要的辨别依据。半数死亡时间(LT50)和日龄及体重呈正相关。2饥饿幼虫恢复取食后的生物学特点7日龄幼虫经过不同时长饥饿处理后再喂食,从第7 d起,所有处理都出现预蛹。饥饿30 d的处理达到50%预蛹的时间比各处理晚1 d。饥饿幼虫复食后的预蛹率均显著高于对照。饥饿10-30 d显著提高了预蛹重,其中饥饿15 d的预蛹重最大。幼虫饥饿经历对成虫产卵量无显著影响。饥饿10 d对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影响;幼虫饥饿经历30 d、40 d显著降低了其成虫所产卵的孵化率。3饥饿对幼虫生理的影响幼虫饥饿初期主要消耗脂肪,后期主要消耗蛋白。保护酶的总抗氧化能力和过氧化物酶在饥饿中的变化趋势很相近,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饥饿5 d后就处于一个下降的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较剧烈。4饥饿不同时长的幼虫及其复食后预蛹的数字基因表达谱共获得38782个基因。饥饿5、15、30 d的幼虫和饥饿0 d相比分别获得6879、8975、1019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对应的复食后的预蛹,分别获得3271、3178、1534个差异表达基因。综上所述,本研究明确了不同大小幼虫都具有较强耐饥力,发现饥饿幼虫复食后预蛹产量得到显著增加,可为黑水虻生产提供借鉴;对黑水虻幼虫饥饿的生理变化的探索及差异基因表达谱的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黑水虻的耐饥力提供数据支持。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899.9
【图文】:

幼虫,饥饿,容器,皮筋


每日取 50 头幼虫分别于培养皿中分别加入烘干至。取样,逐日取 40 头幼虫,,用 400 目滤布和皮筋封口视幼虫大小来定,厚度不超。幼虫的死亡头数,移除死

黑水,背部,复眼,幼虫


黑水虻幼虫在饥饿条件下的生理响应较深且头部后端两侧分别有两条 黑线 。B 图中幼虫头部尖。从头部放大图片(图 1-3)背面图可见,B 图中幼虫复复眼前颊区缢缩,复眼后头部两侧变黑。从腹面观察,可以。为了确认图中 A 图中的幼虫为 5 龄幼虫,取相同形态的同白虫一样)进行观察,均发现其能蜕皮,且蜕皮后头部形虻预蛹习性,可以认为头部形态是其主要识别依据。黑水虻,复眼前颊区缢缩,复眼变大,复眼后头的两侧革质化变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宝春;;蛋鸡的饥饿法强制换羽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2015年12期

2 常菊花;;昆虫耐饥饿能力评估指标的计算与比较——以计算褐飞虱各龄若虫耐饥力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04期

3 喻国辉;李一平;杨玉环;夏嫱;;低含水量饲料对黑水虻生长发育的影响[J];昆虫学报;2014年08期

4 曾保娟;冯启理;;昆虫的变态发育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4年02期

5 郑许松;何晶晶;徐红星;杨亚军;田俊策;吕仲贤;;黑肩绿盲蝽耐饥饿能力的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4年01期

6 史雅;吕建华;白旭光;;温度对赤拟谷盗耐饥性的影响[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7 陈建建;李鑫;薛振国;;苹果绵蚜耐饥饿能力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1期

8 陶金常;王洪鹏;;商品蛋鸡饥饿法强制换羽技术要点[J];家禽科学;2011年08期

9 唐功;;活性氧·抗氧化酶及抗氧化剂之间关系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10 安新城;李军;吕欣;;黑水虻处理养殖废物的研究现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海山;家蚕脂动激素受体信号转导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熊梅;蝇蛆转录组学分析及Zn~(2+)对其金属硫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王艳艳;扶桑绵粉蚧对高温和饥饿的耐受性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3年

3 刘松岩;环境胁迫对中华鲟体内自由基水平和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21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721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7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