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虫腈和毒死蜱对等钳蠊螨亚致死效应及相关基因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11 13:17
【摘要】:等钳蠊螨Blattisocius dentriticus(Berlese)隶属于蛛形纲(Arachnida)、蜱螨亚纲(Acari)、寄螨目(Parasitiformes)、革螨亚目(Gamasida)、囊螨科(Ascidae)、蠊螨属(Blattisocius),是一种分布广泛且可以防治柑橘全爪螨、茶短须螨、腐食酪螨等害螨的重要捕食螨。为了指导果园杀虫剂科学应用、保护天敌、提高防治害虫害螨效果、协调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本文分析了两种田间常用杀虫剂溴虫腈和毒死蜱对等钳蠊螨的毒力,探讨了溴虫腈和毒死蜱亚致死浓度对其的生长发育、捕食功能、主要解毒酶系活性和解毒代谢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溴虫腈和毒死蜱亚致死浓度对等钳蠊螨发育繁殖的影响通过药膜法测定了溴虫腈和毒死蜱对等钳蠊螨雌成螨的毒力,溴虫腈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7.570+4.095 x,LC_(50)、LC_(30)、LC_(20)和LC_(10)的值分别是70.59、52.56、43.97、34.34 mg/L;毒死蜱的毒力回归方程y=-5.592+2.936 x,LC_(50)、LC_(30)、LC_(20)和LC_(10)的值分别是80.21、54.15、45.01、34.84 mg/L。用LC_(30)和LC_(10)浓度的毒死蜱和溴虫腈处理等钳蠊螨雌成螨,观察F_0代和F_1代发育和繁殖特性的变化。数据表明,两种杀虫剂均使等钳蠊螨雌成螨寿命显著减少,产卵期显著缩短,并表现出剂量效应,各处理组雌成螨总产卵量均下降,仅在毒死蜱LC_(30)处理组总产卵量显著减少,为6.19粒。溴虫腈和毒死蜱亚致死浓度对等钳蠊螨F_1代雌成螨寿命和孵化率没有显著影响,LC_(30)浓度的溴虫腈使得等钳蠊螨F_1代总产卵量下降为6.20粒,产卵期缩短为8.33天;且两种杀虫剂使F_1代发育历期有不同程度的延长。2.溴虫腈和毒死蜱亚致死浓度对等钳蠊螨捕食功能的影响分别用LC_(30)、LC_(20)和LC_(10)的溴虫腈和毒死蜱处理F_0代等钳蠊螨雌成螨,研究溴虫腈和毒死蜱亚致死浓度对等钳蠊螨F_0代和F_1代捕食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溴虫腈和毒死蜱胁迫会减小等钳蠊螨F_0代对猎物的捕食量,随着亚致死浓度的增加,对捕食量的抑制作用越强,其中LC_(30)的溴虫腈和毒死蜱抑制作用最强。等钳蠊螨F_0代日均捕食量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瞬时攻击率下降,捕食能力下降,猎物处理时间延长。但溴虫腈和毒死蜱亚致死浓度(LC_(30)和LC_(10))处理亲代等钳蠊螨后对其F_1代雌成螨对柑橘全爪螨若螨的捕食量、日均捕食量、瞬时攻击率、捕食能力变化不大。3溴虫腈和毒死蜱亚致死浓度对等钳蠊螨解毒酶的影响本文研究了溴虫腈和毒死蜱亚致死浓度(LC_(50)、LC_(30)和LC_(10))对等钳蠊螨体内的GSTs、CarE和MFOs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亚致死浓度溴虫腈和毒死蜱均能诱导等钳蠊螨体内GSTs活性,杀虫剂浓度越大,诱导作用越显著;MFOs活力只有在溴虫腈高浓度(LC_(50))时升高,毒死蜱处理后等钳蠊螨MFOs活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等钳蠊螨的CarE活力只有高浓度(LC_(50))溴虫腈和毒死蜱处理组显著上升,低浓度均对等钳蠊螨体内的CarE活力诱导作用不强。4溴虫腈和毒死蜱亚致死浓度对等钳蠊螨解毒酶基因的影响本文选择了beta-actin基因作为等钳蠊螨内参基因,通过RT-qPCR技术分析了溴虫腈和毒死蜱亚致死浓度(LC_(50)、LC_(30)和LC_(10))胁迫下等钳蠊螨21条解毒代谢基因(8条GSTs基因,8条P450基因和5条CarE基因)的表达差异。在溴虫腈处理后,BdGST5和BdGST8相对表达量在不同浓度下都显著增加,在LC_(50)浓度时上调倍数分别为对照的4.53和9.47倍。BdGST2、BdGST3和BdGST4的相对表达量在溴虫腈低浓度略有下调,而在高浓度(LC_(50))处理组分别上调了1.58、3.83、2.66倍。BdGST1、BdGST6和BdGST7相对表达量随着溴虫腈浓度的加大而升高。BdCYP3、BdCYP4和BdCYP5相对表达量均随着溴虫腈浓度的加大而上调,BdCYP6相对表达量在高浓度时上调了1.94倍,BdCYP7和BdCYP8相对表达量在溴虫腈LC_(50)处理组均上调。BdCarE1、BdCarE4和BdCarE5相对表达量均上调,且随着溴虫腈浓度的增加,上调倍数加大,BdCarE2和BdCarE3相对表达量溴虫腈亚致死浓度越低上调倍数反而越大。在毒死蜱处理组,等钳蠊螨BdGST1、BdGST5和BdGST6相对表达量均上调,且随着浓度的增加,上调倍数增加;BdGST2、BdGST3、BdGST7和BdGST8在高浓度(LC_(50))处理组均显著上调,分别为对照的4.32、2.92、5.76和7.91倍;BdGST4相对表达量则略有下调。BdCYP1和BdCYP5相对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BdCYP3、BdCYP7和BdCYP8相对表达量均上调,其中BdCYP8在LC_(50)时上调倍数最大,为对照的7.67倍;BdCYP2、BdCYP4和BdCYP6相对表达量在低浓度时略有下调,毒死蜱浓度增加后,上调倍数加大。BdCarE1相对表达量随着毒死蜱浓度加大,上调倍数加大,BdCarE、BdCarE3和BdCarE4相对表达量在低浓度时变化不大,随着浓度加大,上调倍数显著。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47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学农;吕佳乐;王恩东;;捕食螨繁育与应用[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5年05期

2 刘敏;李永涛;李婷;苏杰;段祥坤;王振辉;张建萍;;三唑锡亚致死浓度对土耳其斯坦叶螨运动速率的影响[J];应用昆虫学报;2015年03期

3 段祥坤;李永涛;陈林;张燕南;王永强;张建萍;;新型杀螨剂丁氟螨酯对土耳其斯坦叶螨亚致死效应[J];环境昆虫学报;2015年02期

4 李锐;李娜;刘佳;李生才;洪坚平;;低剂量杀虫剂对星豹蛛捕食效应的影响及其机理[J];生态学报;2014年10期

5 徐学农;吕佳乐;王恩东;;捕食螨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植保导刊;2013年10期

6 宋子伟;张宝鑫;李敦松;郑苑;;阿维菌素对虚伪新小绥螨生长发育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3年03期

7 徐学农;吕佳乐;王恩东;;国际捕食螨研发与应用的热点问题及启示[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3年02期

8 谷培云;马永军;焦雪霞;尹哲;郭书臣;国洋;郭明阁;田学伟;;释放捕食螨对彩椒上蓟马防效的初步评价[J];生物技术进展;2013年01期

9 郭喜红;董杰;岳瑾;尹哲;乔岩;李超;李清波;;释放拟长毛钝绥螨对草莓和板栗害螨的控制作用[J];中国植保导刊;2012年11期

10 江高飞;陈飞;李晓娇;岳建苏;冉春;刘怀;;巴氏新小绥螨的研究进展[J];中国南方果树;2012年02期



本文编号:27504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7504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b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