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疫霉病菌对嘧菌酯的抗性及四霉素和苯噻菌酯的敏感性

发布时间:2020-07-15 03:59
【摘要】:辣椒疫霉病菌具有强破坏性,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包括辣椒疫病在内多种重要的作物病害。化学防治是防治该病害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等已用于辣椒疫病的防治,但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抗性问题日益突出。本研究检测了云南,福建,浙江,江西和广东等地辣椒疫霉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分析了病原菌对嘧菌酯的抗性机制,评估了嘧菌酯抗性菌株的适合度代价。华中师范大学开发的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苯噻菌酯,以及辽宁微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不吸水链霉菌梧州亚种的发酵代谢产物四霉素在国内尚未登记在辣椒疫病防治上,也未见对辣椒疫霉病菌活性的报道。本研究测定了不同生活阶段辣椒疫霉病菌对四霉素和苯噻菌酯的敏感性,建立起相应的敏感基线,评估了这两种杀菌剂与其他卵菌病害防治药剂间的交互抗性和对辣椒疫病的保护和治疗防效。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南方五省辣椒疫霉病菌对嘧菌酯的EC_(50)值较高且菌株的变异系数较大,表明野生种群中已经存在嘧菌酯抗性亚种群。抗性菌株的频率为43.21%。对嘧菌酯敏感的辣椒疫霉病菌在V8培养基上的生长受到嘧菌酯和水杨羟肟酸(SHAM,50μg ml~(-1))的联合抑制,而抗性菌株则生长正常。多重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嘧菌酯抗性菌株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137位上的氨基酸发生G137R突变,即由甘氨酸(GGA)突变成精氨酸(AGA)。与敏感菌株相比,嘧菌酯抗性菌株的适合度,包括不同温度下的菌丝生长、孢子囊产量和致病力等并没有显著降低。此外,辣椒疫霉病菌对吡唑醚菌酯和VA唑菌酮的敏感性也比较低。综上,应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南方地区辣椒疫霉病菌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抗性发展趋势。2.四霉素强烈抑制辣椒疫霉病菌的几个生活阶段,其中孢子囊形成和游动孢子释放对四霉素更敏感。辣椒疫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和游动孢子释放对四霉素的敏感性均符合正态分布,其EC_(50)均值分别是1.18±0.91、0.64±0.42和0.63±0.30μg ml~(-1)。四霉素与双炔酰菌胺等6种常用的卵菌病害防治药剂之间无交互抗性。此外,接种条件下四霉素对离体辣椒叶片上的辣椒疫病表现出良好的保护和治疗防效,且保护作用要强于治疗作用。四霉素在施用浓度为90μg ml~(-1)时,保护防效为63.8%,治疗防效为48.5%。盆栽试验中,90μg ml~(-1)四霉素保护防效为56.4%,治疗防效为52.7%。以上结果表明四霉素有用于辣椒疫病防治的潜力。3.苯噻菌酯对辣椒疫霉病菌的几个生活阶段也具有较强抑制活性,其中孢子囊形成阶段对其最敏感。辣椒疫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和游动孢子释放对苯噻菌酯的敏感性符合正态分布,其EC_(50)均值分别是1.84±0.24、0.60±0.10和4.44±0.27μg ml~(-1)。苯噻菌酯与嘧菌酯等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之间的交互抗性不显著。苯噻菌酯可以极大地降低离体辣椒叶片上辣椒疫病的病情指数。施用浓度为150μg ml~(-1)时,苯噻菌酯保护防效为54.3%,治疗防效为31.6%。接种条件下,苯噻菌酯对温室盆栽辣椒幼苗上的疫病具有保护和治疗防效,150μg ml~(-1)苯噻菌酯保护防效为83.8%,治疗防效为58.9%。由此可见,苯噻菌酯也存在用于辣椒疫病防治的可能性。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436.418.1
【图文】:

嘧菌酯,值分布,菌株


图 1 嘧菌酯对南方五省 90 个辣椒疫霉病菌菌株的 EC50值分布Fig. 1 Distribution of EC50values for azoxystrobin against 90 P. capsici isolates obtained from southern

嘧菌酯,表型分布,值分布,菌丝生长


图 1 嘧菌酯对南方五省 90 个辣椒疫霉病菌菌株的 EC50值分布Fig. 1 Distribution of EC50values for azoxystrobin against 90 P. capsici isolates obtained from southern

嘧菌酯,水杨,羟肟酸,敏感性


辣椒疫霉病菌对嘧菌酯的抗性及四霉素和苯噻菌酯的敏感性3.1.3 水杨羟肟酸对嘧菌酯的协同增效作用随机挑选了 39 个辣椒疫霉病菌菌株评估 SHAM 对嘧菌酯的增效作用。50 μgml-1的 SHAM 极大地增加了嘧菌酯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在不添加 SHAM 情况下,即使是高浓度(200 μg ml-1)的嘧菌酯,其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活力也比较低。SHAM 对嘧菌酯的增效系数最小是 7.57,最大为 687(图 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书生,李亚玲,时春喜,张宇宏,马秉元;菜病清对辣椒疫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2 张海良;马辉刚;何烈干;李湘民;蒋军喜;;江西省辣椒疫霉病菌的交配型及对霜脲氰敏感性的测定[J];植物病理学报;2013年02期

3 尹敬芳,刘西莉,李健强;9种杀菌剂对不同来源辣椒疫霉病菌的毒力比较初探[J];植物病理学报;2005年01期

4 邵见阳,马辉刚,苏玲;辣椒疫霉病菌对内吸性杀菌剂抗药性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1998年04期

5 谢丙炎,李惠霞,冯兰香;β-氨基丁酸诱导甜(辣)椒抗疫病作用的研究[J];园艺学报;2002年02期

6 范瑛阁;赵伟;何毅;;黄瓜白粉病生防菌的筛选及广谱性测定[J];北方园艺;2013年12期

7 韩建华;冯俊涛;张兴;杨之为;;孜然在农业植物病原真菌上的抑菌活性研究[J];现代农药;2007年01期

8 李娟;夏延斌;蔡文韬;;辣椒内生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与鉴定[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年02期

9 秦维彩;闫晓静;檀根甲;袁会珠;;烯酰吗啉与嘧菌酯对辣椒疫霉病菌生物活性的比较[J];植物保护学报;2010年01期

10 张知侠;;短毛独活精油提取及抑菌作用研究[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庆晓;韩平;朱书生;刘西莉;;辣椒疫霉病菌对氟吗啉的抗性风险评估[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杜蕙;王生荣;;辣椒不同抗病品种感染辣椒疫霉病菌后几种酶活性的变化[A];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C];2005年

3 宋天有;万红娟;高飞;程永战;周琳;;五种杀菌剂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毒力与药效[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2010年

4 杜蕙;王生荣;;辣椒不同抗性品种感染辣椒疫霉病菌后POD、PPO同功酶谱的变化[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鸿铭;邓永杰;薛杨;董鹏;孙现超;;放线菌JY-22发酵液对辣椒疫霉菌的抑制作用和机理[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6 吴佳;董五辈;;菘蓝抗菌肽Li-AMP1对辣椒疫霉病菌及线虫的抑制作用[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7 郑园园;李茹美;崔廷涛;丁爱云;;一株辣椒内生细菌的鉴定及其抑菌活性测定[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董梦雅;梅向东;张涛;宁君;;枯茗醛衍生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A];2014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聂亚锋;陈志谊;刘永锋;刘邮洲;王晓宇;罗楚平;于俊杰;尹小乐;;海洋细菌及其抗菌物质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作用[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邱思鑫;关雄;胡方平;;烟草内生拮抗细菌的分离筛选[A];第三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暨第二届全国生物农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迪成;辣椒疫霉病菌对嘧菌酯的抗性及四霉素和苯噻菌酯的敏感性[D];山东农业大学;2019年

2 郝楠;辣椒疫霉病菌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培养条件优化及其抑菌作用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3 李增波;一株生防放线菌的抗菌活性及其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4 柏钰;银杏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抑菌活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5 张锦恬;秦岭地区土壤放线菌分离及抑菌活性筛选[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6 李宗泽;伯氏致病杆菌YL002的抗菌活性研究及其cpxRA基因的敲除[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李艳艳;苦豆子(根)农用活性及其杀菌成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8 韩建华;植物源抑菌活性物质初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9 阿里玛斯;辣椒疫病拮抗内生放线菌的筛选及其发酵培养条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10 范瑞娟;枯茗酸对辣椒疫霉病菌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559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7559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b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