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稻的特性鉴定及与栽培稻和野生稻的演化关系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451
【图文】:
图 2.1 6 个农艺性状的 HemL1.0 聚类图Fig 2.1 The hemL1.0 cluster picture for six agronomic traitsWeedy rice:杂草稻,Landrace rice:地方品种,Improved rice:选育品种,PH:株高,CL:秆长,PL:穗长,SD:茎粗,PN:有效穗数,HS:抽穗期耐冷性表型分析 所示,对于第一批处理,当处理 3 d 后,进行分级调查,如 R1-3 列所域,结合图例,此时胁迫程度较弱,大多数品种都保持正常生长,但,达到 9 级,即枯萎而亡,如图红色区域处,称作冷敏感型品种。综级(R2-5),两个重复鉴定出均表现为冷敏感的品种(见表 2.5),主国杂草稻,比如江苏籼稻选育品种:紫尖籼-1、杨稻 8 号、杨辐糯 1 等,韩国的杂草稻主要是务安红米、丽水红米、灵光红米、完岛红米,最右侧的培养盆里为处理 3 d 后的江苏籼稻和韩国杂草稻。理 8 d 后,移至温室内再恢复 2 天后进行分级调查,如 R1-10 列所示,蓝色区域为幸存下来的耐冷品种。综合第二批耐冷处理的耐冷分级
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杂草稻、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的表2、Y23 和 Y80。江苏的少数粳稻选育品种也具有很强的耐冷性,如牡丹江 29辽盐 283 等,江苏的华粳 2 号和武运粳 21 等。地方品种具有较强的耐冷冷性粳子、辽宁的满大路、大红毛、粘稻子和北海稻等;江苏的旱白衣和牛角糯等方品种都具有较强的抗性,部分选育品种也具耐冷性(见表 2.5)。
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杂草稻、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的表型22、Y23 和 Y80。江苏的少数粳稻选育品种也具有很强的耐冷性,如牡丹江 29、 和辽盐 283 等,江苏的华粳 2 号和武运粳 21 等。地方品种具有较强的耐冷冷性粳子、辽宁的满大路、大红毛、粘稻子和北海稻等;江苏的旱白衣和牛角糯等方品种都具有较强的抗性,部分选育品种也具耐冷性(见表 2.5)。图 2.2 3 叶半期幼苗耐冷处理 3 天的状态Fig 2.2 The phenotype of seelding treated for three days under cold-tolerance condition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瑞民;陈雷;丁林彬;庄德奥;;洁田技术防控杂草稻试验初报[J];中国农技推广;2018年01期
2 张夕林;吴树娟;;沿江稻区杂草稻的发生特点及其综合防控技术[J];农药市场信息;2018年12期
3 ;中国科学家揭示杂草稻遗传机制,指导精准防控[J];中国食品学报;2017年06期
4 游庆生;;杂草稻的形成原因及防除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20期
5 曹涤环;;杂草稻的自述[J];农药市场信息;2016年09期
6 邱辉;刘春梅;于海艳;;杂草稻发生特点及防除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3年22期
7 窦秦川;;警惕新型杂草稻为害[J];云南农业;2013年01期
8 马瑞敏;马秀娟;高建玲;;控制杂草稻传播的技术要点[J];种子世界;2013年01期
9 李艳杰;;水稻杂草稻的发生与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3年11期
10 王丽英;董燕飞;;山西省杂草稻发生情况调查及防治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帝允;强胜;张朝贤;张绍明;沈国辉;;稻田杂草稻发生趋重 水稻生产受到威胁[A];第九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刘延;;寒地稻区杂草稻分布与发生[A];第九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周勇军;孙兴强;余柳青;陆永良;张建萍;;丹东杂草稻的米质分析[A];第九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余柳青;周勇军;陆永良;张建萍;玄松南;孙兴强;陈丽娟;;水直播稻田杂草稻的防治[A];第九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杨杰;仲维功;陈志德;王军;汤陵华;王才林;;江苏“杂草稻”的杂草性研究[A];江苏省遗传学会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6 韩冰;马小定;崔迪;王艳杰;曹桂兰;韩龙植;;杂草稻与栽培稻和野生稻的亲缘演化关系研究[A];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7年
7 李海粟;李俭;黄多超越;陈凯;张琳;吴明根;;栽培稻、杂草稻以及杂交F_8代特征[A];中国作物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8 陈勇;;广东湛江杂草稻qSH1基因片段序列分析[A];第九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周勇军;陆永良;孙兴强;谢晓东;张建萍;余柳青;;水层深度对两种杂草稻生长的影响[A];农田杂草与防控[C];2011年
10 李贵;朱展飞;王晓芸;王一专;刘丽萍;吴竞仑;;不同密度杂草稻对栽培稻生长发育的影响[A];农田杂草与防控[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余建斌 周炜;“鬼稻”捣鬼隐患大 全球科学家联手对抗[N];粮油市场报;2017年
2 江苏省苏科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邱光 李建伟;杂草稻综合防控措施[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4年
3 沭阳县农委 周乙志;杂草稻难治,早防是关键[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2年
4 龙要;尽快指导农民防除杂草稻[N];农民日报;2011年
5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 孟令启;拔除杂草稻正当时[N];河北科技报;2011年
6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肖悦岩;稻田新“鬼”杂草稻[N];农民日报;2010年
7 通讯员 必强 记者 桂冕;专家:江苏防治杂草稻刻不容缓[N];江苏经济报;2009年
8 陈晓春;杂草稻巨大隐患不可忽视[N];新华日报;2009年
9 上海农科热线供稿;怎样识别和防治杂草稻?[N];东方城乡报;2008年
10 何永梅;防除杂草稻 控制种源是关键[N];农资导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冰;杂草稻的特性鉴定及与栽培稻和野生稻的演化关系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2 曹前进;辽宁杂草稻(Oryza sativa f.spontanea)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对水稻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6年
3 杨超;二化螟与栽培稻、杂草稻和野生稻的相互影响及其环境生物安全评价意义[D];复旦大学;2012年
4 张晶旭;杂交水稻参与杂草稻起源的证据及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生态风险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5 夏寒冰;异交率、遗传结构和种子萌发揭示的杂草稻适应进化[D];复旦大学;2010年
6 丁国华;耐旱杂草稻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与表达谱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
7 左娇;转基因水稻向不同杂草稻基因漂移的潜在风险及其杂交/回交后代的适合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8 李莉;杂草稻中胚轴伸长生长的调节机制[D];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
9 宋冬明;杂草稻与栽培稻竞争关系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10 崔永霞;利用四个驯化基因研究杂草稻起源[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粟;不同施氮量对杂草稻光合、生物学性状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8年
2 关士鑫;杂草稻与栽培稻耐冷性状转录组比较及耐冷基因注释[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3 俞国琴;辽宁杂草稻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分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金鑫;杂交—渐渗对野生稻和杂草稻群体的遗传影响[D];复旦大学;2010年
5 王舟;温室条件下以生态适合度评估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和油菜分别向杂草稻和野芥菜基因漂移的风险[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6 李亚卉;宁夏杂草稻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7 沈雁君;杂草稻的生物学特性与综合防除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黄俊浩;上海郊县地区稻田杂草稻种子萌发特性与抗冻性探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9 曾传广;邵阳县杂草稻的发现与防控[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10 李振博;江苏省杂草稻与栽培稻的比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560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756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