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铁皮石斛和杭白菊6种病害的病原鉴定与防治初探

发布时间:2020-07-16 00:12
【摘要】:中药材是浙江省的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基本形成了白术、杭白菊等“浙八味”道地药材和铁皮石斛等名贵药材的优势产区,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来源。但病害基础性研究薄弱,登记农药产品少及质量安全体系滞后,导致了农药残留和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子之一,因此弄清楚病害发生、危害和规律,对中药材的生产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从浙江省白术、杭白菊和铁皮石斛主产区采集病害样品,通过病原菌分离、致病性试验,综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初步研究了其防治。明确了白术立枯病病原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对噻呋酰胺和咯菌腈的敏感性最高,EC_(50)值均为0.06μg·mL~(-1);白绢病病原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对吡唑醚菌酯敏感性最高,EC_(50)值为0.02μg·mL~(-1)。白术叶斑病病原为Phoma exigua,对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该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为8;不同碳源与氮源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分别为最适碳源与氮源;当温度为24℃、相对湿度为100%时,最适于分生孢子萌发;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47℃和54℃;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孢子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最高,EC_(50)值为0.10μg·mL~(-1);在离体条件下,对活性较强的杀菌剂进行了防效筛选,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8.5μg·mL~(-1)浓度药液对叶斑病的离体叶片保护效果达到100%。铁皮石斛黑斑病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对咯菌腈的菌丝敏感性最高,EC_(50)值为0.10μg·mL~(-1);杀菌剂防效筛选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2.8μg·mL~(-1)浓度药液对黑斑病的离体叶片保护效果为49.28%。铁皮石斛炭疽病病原为茶树炭疽(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对咪鲜胺的菌丝敏感性最高,EC_(50)值为0.02μg·mL~(-1);杀菌剂防效筛选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4.8μg·mL~(-1)浓度药液对炭疽病的离体叶片保护效果为42.00%。杭白菊叶枯病病菌为Phoma bellidis,为研究田间叶枯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程度,采用区分剂量法检测了34株杭白菊叶枯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并对不同表现型病菌的β-tubulin基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杭白菊叶枯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高达93.94%,且均为高水平抗性,分子机制为β-tubulin基因第198位发生突变(E198A)。同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叶枯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叶枯病菌群体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33株菌株EC_(50)值在0.060~0.370μg·mL~(-1)之间,呈连续正态分布,平均EC_(50)值为0.177μg·mL~(-1),即为桐乡杭白菊叶枯病菌群体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基线。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435.672
【图文】:

立枯病,叶斑病,白术,病害


经 2015~2016 年调查发现,浙江省磐安县白术种植区立枯病和白绢病发生较轻,立枯病发病初期茎基部出现水渍状暗褐色病斑,病斑环茎蔓延。随后植株整体表现萎蔫,顶部叶片下垂干枯,近地面叶片出现大面积黑褐色病斑,茎基部溢缩,表皮都为黑褐色病斑(图 2.1 a b)。白绢病发病初期在茎基部伤口开始发病,随着病情发展,茎基部出现水渍状、暗褐色、不规则病斑,近地面叶片黄化萎蔫。病情后期茎基部和近地面叶片被白色呈绢丝状菌丝缠绕,植株可从基质中轻易拔起,叶片、茎部和土层中可见大量油菜籽状茶褐色菌核(图 2.1 c d)。叶斑病发生较为严重,病株率可达 70~80%,病重植株全株焦枯死亡。病害一般在 4 月下旬至 5 月初始发生,6~8 月份温湿度适合时发病严重,未清理病残体的连作田块发病更为严重,9 月进入病情末期,但仍有发生。叶斑病菌首先侵染茎基部老叶,后向上扩展,病情严重时扩展至整株,导致全叶焦枯(图 2.1 e f)。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的褐色斑点,病斑形状受叶脉限制,后期病斑不断扩大,中央为灰白色,出现大量黑色小点,即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可通过雨水、风力等方式进行传播至附近植株引起发病。

致病症状,茎杆,分离物,白术


2.2.2 分离物致病性分别将立枯病的病样分离物 PARS16-1 和 PARS16-2,白绢病的病样分离物PASR16-1 和 PASR16-2,叶斑病的病样分离物 PAPE16-1 和 PAPE16-2 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了三种病害分离物对白术具有致病性,且致病症状与田间症状相似,且对照处理均未发病。此外分离物 PASR16-1 和 PASR16-2 对白术茎杆同样具有致病性(图 2.2)。对接种发病后的 3 种病斑进行再分离,获得与原菌株形态一致的病原菌,根据柯赫氏法则,明确菌株PARS16-1和PARS16-2,PASR16-1和PASR16-2,PAPE16-1和 PAPE16-2 分别为白术立枯病、白绢病和叶斑病的病原菌。

菌落形态,PDA培养基,菌落形态,病原菌


9 d 后菌核颜色变为茶褐色,表面光滑,不与菌丝相连,呈近球形或椭球形(图2.3 d-f),大小为(1.45~1.76)mm×(1.29~1.61)mm。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开聪,冯德强,张绍云,王进红,张雪梅,史永锋,唐学明,叶华,张静,字应伟;铁皮石斛集约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中草药;2003年02期

2 梁忠纪;;铁皮石斛的人工栽培[J];农家之友;2003年03期

3 袁正仿,张苏锋,远凌威;铁皮石斛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4年02期

4 查学强;魏鹏;罗建平;;8种产地铁皮石斛蛋白质和同工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7期

5 杜刚;杨海英;朱绍林;张广求;;铁皮石斛种子诱导成苗试验[J];中药材;2007年10期

6 张奇;段承俐;;铁皮石斛的鉴定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08年06期

7 白美发;黄敏;;铁皮石斛高效设施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5期

8 梁重坚;陈志权;;铁皮石斛组培小苗驯化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家之友(理论版);2009年03期

9 诸燕;斯金平;郭宝林;何伯伟;张爱莲;;人工栽培铁皮石斛多糖含量变异规律[J];中国中药杂志;2010年04期

10 卢声仙;何铁光;王爱勤;黄岛平;韦柱杨;张向军;;广西铁皮石斛化学成分提取方法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诸燕;斯金平;张爱莲;;人工栽培铁皮石斛多糖质量分数研究[A];第八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陈立钻;倪云霞;孙继军;范华芬;许安玲;;铁皮石斛传统加工品与机械加工品的多糖含量对比研究[A];全国第六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郭英英;刘京晶;斯金平;;雁荡山不同树种活树附生铁皮石斛多糖含量差异比较[A];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4分会场:资源植物学[C];2013年

4 王伯初;李标;;响应声波加载的铁皮石斛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其功能初步研究[A];2008年全国生物流变学与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丁小余;侯北伟;谢明璐;;珍稀铁皮石斛基于微卫星标记的种质鉴别与保护遗传学研究[A];第九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朱波;斯金平;苑鹤;;铁皮石斛杂交育种的初步研究[A];第九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宏博;张宏宇;朴钟云;;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研究[A];第九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斯金平;;铁皮石斛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金璐英;斯金平;张爱莲;魏涛;莫伊娜;;铁皮石斛中基本氨基酸含量变异规律[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张治国;刘骅;夏志俊;王君晖;黄纯农;;铁皮石斛种子的超低温保存[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晶晶;铁皮石斛扎根浙江[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2 施仁潮;铁皮石斛研究成果验收[N];科技日报;2006年

3 张文聪;做大铁皮石斛种植业 帮助群众走上致富路[N];韶关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何潭振 戴正聪;让所有老百姓都能吃得起铁皮石斛[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王蔚佳;铁皮石斛神话如何延续[N];中国医药报;2006年

6 施文;浙江将出台铁皮石斛品种标准[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施仁潮;他让濒危中药铁皮石斛重获新生[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8 中华中医药学会 庄乾竹;宝宝能喝铁皮石斛水吗?[N];健康时报;2008年

9 王英;“工厂”里种出铁皮石斛[N];苏州日报;2008年

10 收集整理 军野;铁皮石斛的文化渊源[N];世界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婧;铁皮石斛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毛兰素对人乳腺癌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梁楚燕;基于衰老雌鼠模型探讨铁皮石斛“补肾”功效的科学内涵[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徐程;铁皮石斛种质资源与组培工厂化生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包英华;铁皮石斛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严亮;中国传统兰科药用植物铁皮石斛基因组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侯北伟;珍稀铁皮石斛的谱系地理学及保护遗传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7 张泽锦;铁皮石斛的光合碳同化途径及其对环境变化的生理响应[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8 赵兴兵;超微铁皮石斛对脾虚便秘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4年

9 李标;声波刺激对铁皮石斛生长代谢的影响及其相关基因表达和克隆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0 靳如意;新型含N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生物活性及量化计算[D];西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佳星;白术、铁皮石斛和杭白菊6种病害的病原鉴定与防治初探[D];浙江农林大学;2018年

2 诸燕;铁皮石斛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3 辛甜;组培铁皮石斛的品质评价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戴燕萍;铁皮石斛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5 王俊洁;铁皮石斛体细胞无性变异的生药学初步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2年

6 李东宾;冷胁迫下铁皮石斛抗寒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7 冯云;铁皮石斛储藏与加工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8 邓星燕;铁皮石斛紫外指纹图谱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5年

9 朱梦丽;铁皮石斛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的分子建模与对接研究,及NAC基因组序列的克隆[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陈尔;铁皮石斛组培快繁技术的优化[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572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7572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e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