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荚壳抗黄曲霉菌侵染种质发掘及抗性关联分析

发布时间:2020-09-18 19:48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植物油脂和蛋白质来源,近三十年来中国花生总产量和消费量稳居世界首位,在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中作用不可替代。然而,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影响花生食品安全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高花生品种抗性是降低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的迫切需要。花生荚壳是抵御黄曲霉菌侵染的第一道防线,但国内外尚未有效开展花生荚壳对黄曲霉菌侵染抗性的研究,限制了这一抗性的改良与应用。本研究通过对不同花生品种在实验室条件下接种黄曲霉菌,首次建立了花生荚壳对黄曲霉菌侵染抗性的鉴定方法,进而对中国、国际半干旱研究所(ICRISAT)和美国花生微核心种质进行了荚壳抗性的鉴定,发掘出了抗性种质。同时,利用新开发的SSR和SNP分子标记对中国花生微微核心种质进行了荚壳抗性的关联分析,获得了与抗性显著关联的位点。1.通过花生荚果接种对比试验观察,首次将花生荚果(壳)受黄曲霉菌侵染程度划分为1~9级,并确立了荚果感染指数的计算方法。选取代表性花生品种J11、徐花13、中花6号和中花12进行实验室接种黄曲霉菌,比较品种间病情动态变化及差异,经综合分析确立了荚壳抗性鉴定的最合适接种浓度为2×10~6孢子/mL、最合适培养时间为7天。经遗传多样性丰富的花生材料接种验证,该方法可有效区分不同花生品种的抗性差异,为花生荚壳黄曲霉侵染抗性研究提供了技术手段。2.利用所建立的荚壳抗性鉴定方法,对99份中国花生微微核心种质进行了三轮抗性鉴定。根据鉴定结果的比较分析,发现Zh.h1837、Zh.h2339、Zh.h2359、Zh.h4712和Zh.h6180等5份种质材料的荚壳抗性相对较强,而且稳定。以相同方法对ICRISAT和美国花生微核心种质进行接种鉴定,发现8份稳定表现为中抗以上的材料,分别为PI196635、PI494034、PI476432、PI494034、PI337406、PI268586、PI259851和PI296550。本研究是国际上对花生这一特殊性状的首次系统评价,所发掘出的13份稳定抗性种质为花生黄曲霉抗性遗传改良和荚壳抗性机理研究提供了特异材料。3.通过群体结构分析,利用SNP数据将群体分为2个亚群,并通过UPGMA进化树和主成分(PCA)分析得到验证。在此基础上,利用37152个SNP标记与抗性进行关联分析,检测到9个与荚壳抗性显著相关的SNP位点,表型变异解释率为8.60%~31.95%,其中7个位点位于A03染色体上,在染色体片段上分布较为集中,表明该片段对荚壳抗性的表型分化具有显著影响。此外,A04和B02染色体上各检测到1个与抗性显著关联的位点,表型变异解释率分别为23.71%和22.51%。此外,通过554个SSR标记与3个环境下抗性鉴定数据的平均值进行关联分析,共检测到3个与荚壳抗性显著关联的标记位点,其中SSR标记AGGS1483和Ai124P23标记位点表型变异解释率较高,分别为6.54%和6.82%,且都位于A03染色体上。SNP和SSR关联位点的发现对于花生荚壳黄曲霉菌侵染抗性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学位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435.652
【部分图文】:

黄曲霉菌,花生,侵染,级分


发现不同花生材料感染黄曲霉菌的差异较大。有的材料能观察到的荚壳表面感染真菌孢子只产生于荚壳的局部位置;有的材料虽然表面感染较多,但真菌孢子的覆盖;有的材料则不仅荚壳表面均长满黄曲霉菌孢子,而且孢子堆的覆盖度很厚实。这些然条件下花生受黄曲霉菌的感染差异相近,而且也与花生仁人工接种黄曲霉菌后的感。为了区分不同花生品种荚壳受黄曲霉菌感染的相对差异,根据观察到的上述情况并侵染抗性的鉴定方法,将荚壳受感染程度划分为 1-9 级(表 2.1,图 2.1)。其中,表 2面孢子覆盖率是指荚壳表面均匀附着黄曲霉孢子的面积与荚壳表面积之比;荚壳厚孢指荚壳表面斑状、深绿色黄曲霉孢子群所覆盖面积与荚壳表面的比值。表 2.1 花生荚壳受黄曲霉菌感染的 1-9 级Table 2.1 A 1-9 scale of infection by Aspergillus flavus on peanut shells感染等级 1 2 3 4 5 6 7 8 9荚壳表面孢子覆盖率(%)0 0-20 20-40 40-60 60-80 80-100 100 100 10荚壳表面厚孢子覆盖率(%)0 0 0 -5 5-10 10-30 30-50 50-70 70-90 90-1

小写字母,品种间差异,平均数,指数


图 2.3 不同接种方案感染指数均值的品种间差异Fig. 2.3 Varietal differences of mean infection index under different inoculation treatments注:相同小写字母表示 P<0.05 水平下,两个处理间平均数差异不显著(Tukey)。Note: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5 level by Tukey method.2.3 花生荚壳抗黄曲霉菌侵染鉴定方法的验证利用所建立的花生荚壳侵染抗性鉴定方法,对全球三大代表性花生核心种质共 276 份材料16 年在武汉种植,收获后进行了荚壳抗性的初步鉴定评价。人工接种试验结果发现,不同花质荚壳(荚果)对黄曲霉菌侵染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图 2.4)。根据 3 次重复接种试验结果均值,276 份花生种质的感染指数分布情况为:感染指数 0.21-0.30 有 2 份,0.31-0.40 有 541-0.50 有 16 份,0.51-0.60 有 52 份,0.61-0.70 有 94 份,0.71-0.80 有 65 份,0.81-0.90 有 29 份91-1.00 有 13 份。从总体上看,276 份花生材料的感染指数呈正态分布(图 2.5),这与花生种黄曲霉侵染或产毒的抗性以及花生对叶斑病、青枯病等抗性的种质间差异分布相似,也符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的分布特点。这一初步试验结果也表明,利用本研究所建立的接种和方法能区分花生种质资源荚壳抗性的差异,证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黄曲霉菌,侵染,指数分布


图 2.4 不同花生种质荚壳受黄曲霉菌侵染的差异Fig. 3.1 Reaction of different peanut accessions to A.flavus infection in shell图 2.5 276 份花生种质材料的感染指数分布01020304050607080901000.21-0.30 0.31-0.40 0.41-0.50 0.51-0.60 0.61-0.70 0.71-0.80 0.81-0.90 0.91-1.0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荣;高连兴;Chen Charles;Butts CL;;美国花生脱壳加工技术特点及启示[J];农业工程学报;2019年11期

2 杜元伟;杨烨;孙继芳;谭忠;;林下花生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J];农业科技通讯;2019年07期

3 王淑霞;徐光强;;浅析花生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24期

4 刘晓晖;;花生空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农技推广;2018年12期

5 ;《花生学报》2018年总目录[J];花生学报;2018年04期

6 贾立东;;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及优化策略[J];农家参谋;2019年03期

7 蔚爱霞;;花生高产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2019年01期

8 翁俊宝;;花生种植生产效益分析与对策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09期

9 孙宏宇;;花生种植生产效益分析与高效种植技术[J];吉林蔬菜;2019年02期

10 王巧玲;;优质绿色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华援;刘海龙;陈小姝;王绍伦;吕永超;孙晓苹;李春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花生研究进展与成就[A];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C];2018年

2 陈明娜;Lijuan Pan;Xiaoyuan Chi;Na Chen;Tong Wang;Mian Wang;Zhen Yang;Shanlin Yu;;连作对不同花生品种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的影响[A];2018年山东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3 李婷婷;李爱芹;赵术珍;侯蕾;夏晗;厉广辉;赵传志;王兴军;;花生种子响应黄曲霉侵染的多组学整合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C];2018年

4 张智猛;万书波;戴良香;陈静;成波;赵志强;;不同类型花生品种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分布及相关性分析[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张鹤;于海秋;;花生耐寒生理研究进展[A];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C];2018年

6 陈志德;沈一;刘永惠;;应用亲缘系数分析江苏花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A];现代分子植物育种与粮食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沈浦;吴正锋;郑亚萍;孙学武;郑永美;于天一;孙秀山;王才斌;;花生磷素利用效率对不同耕作措施的响应特征[A];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8 李艳丽;;豫东地区地膜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A];河南省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十次、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7年

9 房元瑾;孙子淇;苗利娟;齐飞艳;黄冰艳;郑峥;董文召;汤丰收;张新友;;花生籽仁外观和营养品质特征及食用花生育种利用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C];2018年

10 于天一;王春晓;孙学武;吴正锋;郑永美;孙秀山;沈浦;王才斌;;不同产量水平及磷利用效率花生磷素及干物质累积、分配特点[A];2018年山东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炼金山;小花生承载大产业[N];吉林农村报;2016年

2 记者 杨军民 通讯员 刘辉 高万宝;小花生撬动农业经济大发展[N];驻马店日报;2019年

3 本报全媒体记者 郭俊娟;花开无言 大地为证[N];河南科技报;2019年

4 廊坊市固安县宫村镇万全种业 周士刚;选购花生良种的几个误区[N];河北农民报;2019年

5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油料产业创新团队首席办公室 撰稿 程增书;高油酸花生发展前景广阔[N];河北农民报;2019年

6 黄华 李玉荣 王化远;“正阳花生”何以为河南赢来首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N];粮油市场报;2019年

7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油料创新团队油用型花生岗位专家 程增书;借雨墒播种花生注意事项[N];河北科技报;2019年

8 王晓林 市农业科学院;春播花生烂种和缺苗的预防[N];驻马店日报;2019年

9 记者 林莉丽;全国人大代表郭建华带着花生上直播[N];中国电影报;2019年

10 本报全媒体记者 郭俊娟;专家农民签协议 花生增收有底气[N];河南科技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艳;UV-B增强下施钾对花生生长、产量和品质影响及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2 张铭;不同花生品种对干旱胁迫与复水的响应及其机理[D];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

3 郑玲;花生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AhDGAT)基因家族的功能与调控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4 刘风珍;Rs-afp_1基因和γ-tmt基因转化花生及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5 李宏;花生变应原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6 姜慧芳;花生抗青枯病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抗性分子标记[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7 陈团伟;福建主栽花生品质分析及花生加工新技术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8 陈中玉;弯齿螺杆滚筒式轴流花生摘果装置试验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9 禹山林;花生脂肪酸代谢关键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10 张建成;花生ERF转录因子基因克隆及其在非生物胁迫下的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倩;花生籽粒与花生芽中多酚类化合物比较代谢组学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2 陈智锴;半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自动限深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3 邱西克;花生荚壳抗黄曲霉菌侵染种质发掘及抗性关联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4 林贤伟;花生根茎中白藜芦醇的分离纯化及其功能性饮料的研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8年

5 茹万飞;不同萌发条件及成熟度对花生芽营养成分及白藜芦醇含量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8年

6 张照华;利用MAS回交技术创制花生高油酸新种质及AhFAD2基因遗传效应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7 姚礼军;花生全喂入收获捡拾台试验研究及机构优化[D];安徽农业大学;2017年

8 刘婷;花生维生素E含量近红外模型构建及生育酚甲基转移酶基因(γ-TMT)序列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18年

9 鲍起静;干花生清选特性与筛选装置运动参数分析及仿真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10 贺宇;齿杆链式花生去土装置关键部件参数优化及试验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220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8220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1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