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茶尺蠖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

发布时间:2020-10-27 03:50
   茶是我国广泛种植、产值巨大的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研究茶树病虫害的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对防治茶树病虫害,保证茶叶高产极为重要。灰茶尺蠖是一种主要的茶园害虫,以幼虫在茶树上取食茶树叶片为害。大发生时,能使茶园大面积秃枝,状如火烧,甚至绝产,严重影响我国茶叶的品质和产量。由于灰茶尺蠖繁殖能力及幼虫活动能力较强,且完成一个世代的时间较短,所以发生代数较多,极易暴发成灾,因此对茶园中灰茶尺蠖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十分重要。本研究通过搜集和整理气象数据以及灰茶尺蠖的现存地区和生理参数,利用CLIMEX 2.0与ArcGIS 10.4.1对灰茶尺蠖的分布做出了模拟。主要结果如下:我国大部分省份地区的气候条件均适合灰茶尺蠖的种群生长,高度适生区主要包括广西、贵州、广东、江西、福建、江苏、重庆、湖北、海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湖南中部、山东南部、安徽北部、浙江东北部、河南南部、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四川东部、西藏南部、云南东南部和西部、台湾南部。中度适生区主要包括浙江、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安徽南部、广西东北部、台湾北部、云南中部、湖北南部以及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四川、西藏、贵州的小部分地区。低度适生区呈带状穿过辽宁南部、山东、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山西北部、甘肃南部、四川中部、云南北部以及西藏南部部分地区。未来随着气候的变化,灰茶尺蠖在中国的适生区总体面积增加幅度不大,但其组成的变化巨大。总面积由34.75%缓慢增加到2070年的35.17%。其中低适生区向内陆扩张幅度不大,只有西藏省南部沿国界的地区、陕甘宁地区的中部以及辽东半岛低适生区的面积在逐渐变大,而云南省原本属于中高适生区的大部分地区的适生程度逐渐降低,这使得低适生区的面积进一步增大,从2050年到2070年,两广的部分地区适生程度也开始下降,所以,灰茶尺蠖在我国的低适生区的总面积整体占比不断增大;中度适生区由于云南省的中高适生区的退缩以及贵州省、浙江省的适生程度的上升,呈下降趋势,又因2070年两广地区原本是高适生的部分地区适生程度下降,占比再次上升;截止2050年,灰茶尺蠖在我国的高度适生区面积占比达到最大,为22.74%,贵州、江西、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安徽、重庆的几乎所有区域均变成灰茶尺蠖的高度适生区。相比于A1B的温室气体排放情景,A2情景使得灰茶尺蠖在陕甘宁地区向内陆扩张的更快。本研究第一次运用CLIMEX和ArcGIS对灰茶尺蠖在中国的分布进行预测,模拟气候变化条件下灰茶尺蠖在中国的时空分布图,为灰茶尺蠖预防体系提供依据,防止其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学位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435.711
【部分图文】:

分布情况,适生区域,分布区域,适生区


并随机剔除掉20%留作模拟结果的验证,不用于适生区的模拟(表2)。验证结果表明,剔除掉的所有已知的灰茶尺蠖分布的点均散落在预测得到的适生区内,即模拟结果与灰茶尺蠖实际分布情况具有较好的拟合(图1),此组CLIMEX的参数值符合条件,能够很好的用于模拟预测灰茶尺蠖目前以及未来的适生区。表 2 用于验证的城市及其矢量坐标Table 2 Cities for validation and their vector coordinates序号 Number 城市 City 纬度坐标 Latitude 经度坐标 Longitude1 雅安市 Yaan 29°54′36″N 106°39′36″E2 成都市 Chengdu 30°42′N 103°49′12″E3 眉山市 Meishan 29°55′48″N 103°45′36″E4 清远市 Qingyuan 24°18′36″N 112°52′48″E5 黄山市 Huangshan 29°54′36″N 118°

适生区域,适生,程度,适生区


图 2 灰茶尺蠖在中国的适生区域及适生程度Climate-suitable distribution areas and levels of Ectropis grisescens Waree气候条件下灰茶尺蠖的适生区分布及适生程度气象数据均下载于 CLIMond 网站,以保证预测未来各年份灰

适生区,情景,温室气体排放,适生区域


灰茶尺蠖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两种情景下未来灰茶尺蠖在中国的适生区域及适生程度,发现两种情气候数据预测得到适生区的变化较为相似,适生区域的界限均向北移岛和西藏的适生区扩张相似,而在陕甘宁地区,A2情景相比 A1B情景内陆扩张的范围更大(图 4)。省思茅市(23°15′N,101°45′E)在当前气候条件下的 EI 值为 25,干7,随着气温升高干胁迫的值逐渐变大,到 2070 年其干胁迫值为 50, 12,该地区适生程度降低。广东省茂名市(21°45′N,110°45′E)在件下 EI 值为 41,是灰茶尺蠖的高度适生区,随着气温逐渐变暖,到 2I 值下降值 27,并从 2050 年开始产生热胁迫,热胁迫值为 10,EI = 1地区热胁迫达到 44,EI 值下降至 8,其适生程度从高度适生区下降区。由于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灰茶尺蠖在中国的适生区域变大,适,相比 A1B,A2 情景使灰茶尺蠖在陕甘宁地区向内陆扩张更快(图 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爱兰;;35%毒死威乳油防治茶尺蠖田间药效[J];杭州农业科技;2000年02期

2 李晓松;龙金扬;李晓红;刘勇;;铜仁市茶尺蠖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乡村科技;2019年15期

3 唐美君;王志博;郭华伟;殷坤山;肖强;;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及成虫的鉴别方法[J];植物保护;2019年04期

4 姚惠明;周孝贵;;2016年秋季茶尺蠖暴发成因分析及防治启示[J];中国茶叶;2016年12期

5 张耀华;唐前勇;程一方;罗敬东;;性诱剂防治越冬代茶尺蠖试验初报[J];湖北农业科学;2016年23期

6 郑庆伟;;短稳杆菌对茶尺蠖防控效果较高且安全[J];农药市场信息;2017年06期

7 安哲;胡义元;段巧枝;黄丹娟;蔡智桂;陈勋;;0.6%苦参碱水剂防治茶尺蠖田间防效[J];湖北农业科学;2017年10期

8 葛超美;殷坤山;唐美君;肖强;;灰茶尺蠖的生物学特性[J];浙江农业学报;2016年03期

9 熊飞;;秋季茶园管理谨防茶尺蠖[J];中国茶叶;2015年11期

10 刘刚;;“茶尺蠖室内鲜叶继代饲养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J];农药市场信息;2013年2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雅楠;茶尺蠖取食诱导的茶树叶—根系统防御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

2 罗宗秀;灰茶尺蠖和茶尺蠖性信息素鉴定及相关化学生态学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3 桂连友;外源茉莉酸甲酯对茶树抗虫作用的诱导及其机理[D];浙江大学;2005年

4 王小纯;茶尺蠖小RNA病毒基因组结构分析[D];武汉大学;2005年

5 程振云;茶尺蠖小RNA病毒非结构蛋白2C的功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6 林晨;茶尺蠖几丁质合成酶基因克隆及其双链干涉重组病毒毒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杨云秋;茶尺蠖性信息素的提取、鉴定及相关生物学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8 蔡晓明;三种茶树害虫诱导茶树挥发物的释放规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9 马龙;茶尺蠖化学感受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10 王国昌;三种害虫诱导茶树挥发物的生态功能[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浩;灰茶尺蠖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D];福建农林大学;2019年

2 房晗;茶尺蠖肠道真菌Penicillium mallochii的抗菌活性成分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8年

3 张灿;茶尺蠖代谢茶树儿茶素及咖啡碱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8年

4 袁龙宇;白斑猎蛛对茶尺蠖捕食作用的评价及茶园蜘蛛群落的初步研究[D];湖北大学;2015年

5 戈林刚;顺-3-己烯醇诱导茶树对茶尺蠖抗性的分子机制[D];山东农业大学;2018年

6 冉伟;基于代谢组学的蚜虫为害降低茶树对茶尺蠖的抗性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7 白家赫;茶尺蠖两近缘种的生物学特性差异和分布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8 张骁;茶树被茶尺蠖取食后引起差异表达的miRNA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

9 葛超美;灰茶尺蠖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体色遗传规律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10 席羽;茶尺蠖地理种群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敏感性差异及遗传变异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8579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8579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c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