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金龟甲对人工花和蓖麻叶的感觉反应
发布时间:2020-12-20 16:15
金龟甲幼虫(蛴螬)是华北地区地下害虫中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一大类群。过去主要采用土壤处理和药剂拌种等措施控制危害,但对农田生态系统与环境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抓住金龟甲成虫短暂的地上活动阶段进行诱杀,大幅度减少农药使用,是实施国家“两减一增”目标的重要途径。当前已经报道了这些金龟甲的许多信息化合物引诱剂,但金龟甲类昆虫对视觉信息的反应研究较少,弄清这一点有助于研发与化学引诱剂配套的诱捕器。为此,本文采用n叶玫瑰线和径向渐变工具模拟花的视觉信息,研究了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暗黑鳃金龟H.parallela和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3种金龟甲两性成虫对花信息的反应,包括人工模拟花的颜色、径向渐变图案、花冠裂瓣数等参数。随后,针对每种金龟甲的每个性别,测定了相应的最优图案与花嗅觉信息(花香引诱剂)配对条件下金龟甲的趋向反应。最后比较了3种金龟甲在蓖麻叶片、蓖麻叶气味和空白对照两两配对条件下的选择反应。主要结果如下:(1)比较了3种金龟甲两性成虫对红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洋红色、黑色和白色共8种单色和花冠裂瓣数为4的花模型的反应。结果表明,大...
【文章来源】: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金龟甲的生物测定装置
图 2 8 种单色光纤光谱反射曲线图Fig. 2 Reflection curves of 8 plain colors.3.5.2 不同金龟甲两性成虫对径向渐变花卉图案和单色花卉图案的趋向反应测定基于简单的颜色偏好,分别准备不同的径向渐变(四瓣)图案(图 3),并测定每种金龟甲两性成虫在2 种、3 种或6种选项下的性别偏好。不同条件下的重复次数见表2~表 4 中的“选择频次”。测定共有 6 个模型。其中在双选条件下,每种图案使用 3 个模型,不同图案交替排列(N = 100)。在 3 个选项的条件下,每种图案使用 2 个模型,同类模型沿一条直径放置(N = 150)。在 6 个选项共存时,每个图案使用一个花模型,所有模型随机排列(N = 300)。
15图 3 径向渐变图案比较时使用的所有花模型Fig. 3 All models used for comparison between radial gradient patterns and their component colors.3.5.3 不同金龟甲两性成虫对不同花冠裂瓣数花卉图案趋向反应测定为了确定花冠裂瓣数对金龟甲成虫偏好的影响,设计了 4、8 和 12 个花瓣,用于测定每种金龟甲两性成虫所对应的最佳图案,在具有 3 种选择的条件下进行测定。随机排列共 6 个模型,每种图案两个模型(N = 150),两种相同类型的模型沿直径放置。3.5.4 不同金龟甲两性成虫对人工模拟花信息(视觉信息和嗅觉信息)的反应测定Gong et al.(2016)通过大田诱捕试验筛选出了通用引诱剂混合物(120 μL 苯乙醛加 80 μL 乙酸苄酯,包埋在青霉素小瓶中的 8 mL 2 %琼脂胶中)。这种引诱物是花香气味来源,并对本研究选取的 3 种金龟甲均有引诱效果。因此,使用这种引诱剂作为嗅觉信息物(15 μL 苯乙醛加 10 μL乙酸苄酯,包埋在 1.5 mL 离心管中的 1 mL 2 %琼脂胶中)。视觉信息采用 3.5.3 测定筛选出的不同金龟甲两性成虫所对应的最佳图案。将两个视觉信息源和两个嗅觉信息源交叉放置在圆筒底部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龟甲广谱引诱剂配方筛选及田间评价[J]. 滕小慧,高新国,龚东风,张鸿飞,闫凤鸣,郭线茹,李为争,原国辉. 应用昆虫学报. 2017 (05)
[2]华北关键金龟甲种类花香引诱剂配方的筛选[J]. 龚东风,李为争,庄丽,张鸿飞,郭线茹,郭帅帅,滕小慧,原国辉.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6(06)
[3]几种杀虫剂对码绢金龟成虫的防治效果研究[J]. 岳锦苍. 云南农业科技. 2013(06)
[4]沙地榛园金龟子防治技术试验[J]. 王浩,李玉航,徐树堂,艾婷婷,成文博,安宇宁,赵亚东. 防护林科技. 2013(08)
[5]蓖麻提取物的杀虫作用研究进展[J]. 化丽丹,杨益众,季香云. 应用昆虫学报. 2013(04)
[6]蓖麻提取物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作用[J]. 高倩圆,胡飞龙,祝红红,刘满强,李辉信,胡锋. 应用生态学报. 2011(11)
[7]氯仿萃取法制备蓖麻碱[J]. 陈海霞,陈祥胜.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05)
[8]暗黑鳃金龟成虫对非寄主蓖麻和几种寄主叶片的选择和取食反应[J]. 李为争,袁莹华,原国辉,罗梅浩,郭线茹.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04)
[9]铜绿丽金龟对不同植物叶片的选择和取食反应[J]. 李为争,袁莹华,原国辉,罗梅浩,郭线茹. 生态学杂志. 2009(09)
[10]河南部分地区花生田地下害虫发生情况调查[J]. 罗宗秀,李克斌,曹雅忠,尹姣,张杰,张静涛,尚光强. 植物保护. 2009(02)
博士论文
[1]昆虫趋光特性与粘虫色板应用的生态影响[D]. 陈祯.云南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黑绒鳃金龟成虫复眼显微结构及其趋光、趋色行为学研究[D]. 吕飞.河北农业大学 2012
[2]金龟甲调查及其优势种性信息素鉴定与应用研究[D]. 罗宗秀.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3]蓖麻提取物生物农药研究[D]. 周勇强.广东工业大学 2007
[4]蓖麻毒蛋白的提纯及杀虫效果研究[D]. 赵丹.湖南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28166
【文章来源】: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金龟甲的生物测定装置
图 2 8 种单色光纤光谱反射曲线图Fig. 2 Reflection curves of 8 plain colors.3.5.2 不同金龟甲两性成虫对径向渐变花卉图案和单色花卉图案的趋向反应测定基于简单的颜色偏好,分别准备不同的径向渐变(四瓣)图案(图 3),并测定每种金龟甲两性成虫在2 种、3 种或6种选项下的性别偏好。不同条件下的重复次数见表2~表 4 中的“选择频次”。测定共有 6 个模型。其中在双选条件下,每种图案使用 3 个模型,不同图案交替排列(N = 100)。在 3 个选项的条件下,每种图案使用 2 个模型,同类模型沿一条直径放置(N = 150)。在 6 个选项共存时,每个图案使用一个花模型,所有模型随机排列(N = 300)。
15图 3 径向渐变图案比较时使用的所有花模型Fig. 3 All models used for comparison between radial gradient patterns and their component colors.3.5.3 不同金龟甲两性成虫对不同花冠裂瓣数花卉图案趋向反应测定为了确定花冠裂瓣数对金龟甲成虫偏好的影响,设计了 4、8 和 12 个花瓣,用于测定每种金龟甲两性成虫所对应的最佳图案,在具有 3 种选择的条件下进行测定。随机排列共 6 个模型,每种图案两个模型(N = 150),两种相同类型的模型沿直径放置。3.5.4 不同金龟甲两性成虫对人工模拟花信息(视觉信息和嗅觉信息)的反应测定Gong et al.(2016)通过大田诱捕试验筛选出了通用引诱剂混合物(120 μL 苯乙醛加 80 μL 乙酸苄酯,包埋在青霉素小瓶中的 8 mL 2 %琼脂胶中)。这种引诱物是花香气味来源,并对本研究选取的 3 种金龟甲均有引诱效果。因此,使用这种引诱剂作为嗅觉信息物(15 μL 苯乙醛加 10 μL乙酸苄酯,包埋在 1.5 mL 离心管中的 1 mL 2 %琼脂胶中)。视觉信息采用 3.5.3 测定筛选出的不同金龟甲两性成虫所对应的最佳图案。将两个视觉信息源和两个嗅觉信息源交叉放置在圆筒底部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龟甲广谱引诱剂配方筛选及田间评价[J]. 滕小慧,高新国,龚东风,张鸿飞,闫凤鸣,郭线茹,李为争,原国辉. 应用昆虫学报. 2017 (05)
[2]华北关键金龟甲种类花香引诱剂配方的筛选[J]. 龚东风,李为争,庄丽,张鸿飞,郭线茹,郭帅帅,滕小慧,原国辉.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6(06)
[3]几种杀虫剂对码绢金龟成虫的防治效果研究[J]. 岳锦苍. 云南农业科技. 2013(06)
[4]沙地榛园金龟子防治技术试验[J]. 王浩,李玉航,徐树堂,艾婷婷,成文博,安宇宁,赵亚东. 防护林科技. 2013(08)
[5]蓖麻提取物的杀虫作用研究进展[J]. 化丽丹,杨益众,季香云. 应用昆虫学报. 2013(04)
[6]蓖麻提取物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作用[J]. 高倩圆,胡飞龙,祝红红,刘满强,李辉信,胡锋. 应用生态学报. 2011(11)
[7]氯仿萃取法制备蓖麻碱[J]. 陈海霞,陈祥胜.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05)
[8]暗黑鳃金龟成虫对非寄主蓖麻和几种寄主叶片的选择和取食反应[J]. 李为争,袁莹华,原国辉,罗梅浩,郭线茹.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04)
[9]铜绿丽金龟对不同植物叶片的选择和取食反应[J]. 李为争,袁莹华,原国辉,罗梅浩,郭线茹. 生态学杂志. 2009(09)
[10]河南部分地区花生田地下害虫发生情况调查[J]. 罗宗秀,李克斌,曹雅忠,尹姣,张杰,张静涛,尚光强. 植物保护. 2009(02)
博士论文
[1]昆虫趋光特性与粘虫色板应用的生态影响[D]. 陈祯.云南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黑绒鳃金龟成虫复眼显微结构及其趋光、趋色行为学研究[D]. 吕飞.河北农业大学 2012
[2]金龟甲调查及其优势种性信息素鉴定与应用研究[D]. 罗宗秀.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3]蓖麻提取物生物农药研究[D]. 周勇强.广东工业大学 2007
[4]蓖麻毒蛋白的提纯及杀虫效果研究[D]. 赵丹.湖南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28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928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