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鉴定及抗性相关次生物质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13 23:22
【目的】了解次生物质对褐飞虱的抗性机理,筛选高抗性的水稻种质资源,为水稻抗褐飞虱品种的选育及后续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标准苗期集团筛选法(SSST法)评价了9份水稻种质资源对褐飞虱的抗性水平,测定了不同抗性水平材料叶片中黄酮、总酚和草酸等次生物质的含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了高抗、中抗和敏感品种水稻幼苗叶片化学成分。【结果】岳恢9113(Bph15)为高抗,抗性分数(AS)<60%;岳恢9113(Bph14)、R715、岳恢9113(Bph14+Bph15)、蜀恢527(Bph6)为中抗,抗性分数值介于61%-80%之间,TN1、F638、F669、F660表现为敏感,抗性分数值>80%。岳恢9113中的黄酮含量为10.13μg/mL,总酚含量为74.63μg/mL,草酸含量为24.35μg/mL,均高于敏感材料TN1。高抗水稻品种岳恢9113中的3-壬醇,1,2,6,7-二聚氧基-3,7-二甲基-乙酸盐、2,4-二甲基苯甲醛、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2-氧戊二酸、2-正丙基苯酚含量高于中抗R715和敏感TN1两个水稻品种。【结论】次生物质黄...
【文章来源】:应用昆虫学报. 2020,57(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水稻
1.1.2 供试虫源
1.1.3 主要设备和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水稻抗性等级筛选
1.2.2 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死亡率测定
1.3 水稻次生物质含量的测定
1.3.1 黄酮含量的测定
1.3.2 总酚含量的测定
1.3.3 草酸含量的测定
1.4 水稻叶片物质提取与GC/MS处理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水稻种植资源抗褐飞虱鉴定结果
2.2 不同水稻材料对褐飞虱若虫存活率的影响
2.3 不同抗性水稻次生物质含量
2.3.1 黄酮、总酚、草酸含量测定
2.3.2 GC/MS分析水稻化学成分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稻与褐飞虱化学关系的研究进展[J]. 李毅,张嘉娇,杜波,何光存,李家儒. 植物生理学报. 2018(04)
[2]湖北稻区褐飞虱田间种群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监测[J]. 张小磊,廖逊,毛凯凯,万虎,卢鹏,李建洪. 昆虫学报. 2016(11)
[3]环境因素对水稻次生物质的影响及其与抗褐飞虱关系[J]. 吴碧球,黄所生,李成,孙祖雄,周君雷,凌炎,蒋显斌,黄芊,龙丽萍,黄凤宽. 西南农业学报. 2016(10)
[4]西南和长江流域水稻生产品种对稻飞虱的抗性[J]. 于文娟,王健,赖凤香,钟雪莲,傅强,彭云良. 西南农业学报. 2016(04)
[5]稻飞虱的抗药性监测方法[J]. 张凯,王志伟,高聪芬. 应用昆虫学报. 2013(02)
[6]茉莉酸甲酯诱导水稻对褐飞虱抗性与植株总酚含量的关系研究[J]. 吴莹莹,吴碧球,陈燕,黄所生,黄凤宽. 西南农业学报. 2012(02)
[7]水稻抗褐飞虱育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邓飞,倪深,朱旭东. 中国农学通报. 2011(24)
[8]水稻抗稻飞虱基因遗传与定位研究进展[J]. 余娇娇,段灿星,李万昌,朱振东,王晓鸣.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1(05)
[9]十六个水稻品种(系)对褐飞虱的抗虫性评价[J]. 商科科,徐雪亮,王晖,胡定邦,张青玲,杨长举,华红霞. 应用昆虫学报. 2011(05)
[10]中国和越南褐飞虱抗药性研究[J]. 凌炎,黄凤宽,龙丽萍,钟勇,尹文兵,黄所生,吴碧球. 应用昆虫学报. 2011(05)
硕士论文
[1]水稻抗白背飞虱种质资源筛选鉴定与抗性机制研究[D]. 李玲玲.四川农业大学 2014
[2]水稻新材料对褐飞虱的抗性及褐飞虱适应性变化[D]. 商科科.华中农业大学 2012
[3]鱼腥草总酚和黄酮含量测定及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研究[D]. 蔡文国.四川农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36192
【文章来源】:应用昆虫学报. 2020,57(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水稻
1.1.2 供试虫源
1.1.3 主要设备和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水稻抗性等级筛选
1.2.2 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死亡率测定
1.3 水稻次生物质含量的测定
1.3.1 黄酮含量的测定
1.3.2 总酚含量的测定
1.3.3 草酸含量的测定
1.4 水稻叶片物质提取与GC/MS处理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水稻种植资源抗褐飞虱鉴定结果
2.2 不同水稻材料对褐飞虱若虫存活率的影响
2.3 不同抗性水稻次生物质含量
2.3.1 黄酮、总酚、草酸含量测定
2.3.2 GC/MS分析水稻化学成分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稻与褐飞虱化学关系的研究进展[J]. 李毅,张嘉娇,杜波,何光存,李家儒. 植物生理学报. 2018(04)
[2]湖北稻区褐飞虱田间种群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监测[J]. 张小磊,廖逊,毛凯凯,万虎,卢鹏,李建洪. 昆虫学报. 2016(11)
[3]环境因素对水稻次生物质的影响及其与抗褐飞虱关系[J]. 吴碧球,黄所生,李成,孙祖雄,周君雷,凌炎,蒋显斌,黄芊,龙丽萍,黄凤宽. 西南农业学报. 2016(10)
[4]西南和长江流域水稻生产品种对稻飞虱的抗性[J]. 于文娟,王健,赖凤香,钟雪莲,傅强,彭云良. 西南农业学报. 2016(04)
[5]稻飞虱的抗药性监测方法[J]. 张凯,王志伟,高聪芬. 应用昆虫学报. 2013(02)
[6]茉莉酸甲酯诱导水稻对褐飞虱抗性与植株总酚含量的关系研究[J]. 吴莹莹,吴碧球,陈燕,黄所生,黄凤宽. 西南农业学报. 2012(02)
[7]水稻抗褐飞虱育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邓飞,倪深,朱旭东. 中国农学通报. 2011(24)
[8]水稻抗稻飞虱基因遗传与定位研究进展[J]. 余娇娇,段灿星,李万昌,朱振东,王晓鸣.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1(05)
[9]十六个水稻品种(系)对褐飞虱的抗虫性评价[J]. 商科科,徐雪亮,王晖,胡定邦,张青玲,杨长举,华红霞. 应用昆虫学报. 2011(05)
[10]中国和越南褐飞虱抗药性研究[J]. 凌炎,黄凤宽,龙丽萍,钟勇,尹文兵,黄所生,吴碧球. 应用昆虫学报. 2011(05)
硕士论文
[1]水稻抗白背飞虱种质资源筛选鉴定与抗性机制研究[D]. 李玲玲.四川农业大学 2014
[2]水稻新材料对褐飞虱的抗性及褐飞虱适应性变化[D]. 商科科.华中农业大学 2012
[3]鱼腥草总酚和黄酮含量测定及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研究[D]. 蔡文国.四川农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361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13619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