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味剂对红火蚁存活和行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6-17 20:25
  红火蚁是一种极具危险性的入侵生物,对人类、动物和生态系统均造成严重的威胁。目前,利用毒饵进行控制是防治红火蚁的最主要手段之一。然而,频繁使用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农药对非目标物种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基于这一问题,本研究了筛选对红火蚁的毒杀作用的增味剂,进一步评价其对红火蚁各个品级的毒杀效果及在蚁群间的毒性传递规律、亚致死浓度下增味剂对红火蚁挖巢、觅食和弃尸行为的影响、探讨增味剂饵剂毒杀效果及使用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增味剂对红火蚁的毒杀作用及在蚁群中的传递研究表明,供试的几种增味剂水溶液对红火蚁均有毒杀效果,毒性强度与增味剂的浓度、处理时间成正比。根据毒杀效果筛选出毒性最强的两种增味剂即鸟苷酸二钠和甘氨酸。鸟苷酸二钠和甘氨酸对蚁群中各品级和虫态的毒杀都可以达到100%,时长为7-17d不等,具有慢性毒性的特征,可作为胃毒型饵剂防治红火蚁。不同浓度增味剂溶液对红火蚁的毒杀效果具有明显的差异。两种增味剂溶液的毒性在工蚁间的传递速度最快,其次是幼虫,最后是生殖蚁。蚁巢中,甘氨酸溶液的毒性传递速率比鸟苷酸二钠溶液的快。两种增味剂溶液在喂药后1d就有会被传递到整个蚁巢的工蚁体内,受... 

【文章来源】: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增味剂对红火蚁存活和行为的影响


鸟苷酸二钠对红火蚁工蚁(A),雌性生殖蚁(B),雄性生殖蚁(C),和幼蚁(D)的毒杀

幼蚁,甘氨酸,雌性生殖,工蚁


P=0.00085),其中,浓度为 0.2g/mL 的甘氨酸溶液在 10d 时使雌雄生殖蚁的死均达到 100%;浓度为 0.05g/ml 的溶液在 17d 时使雌性生殖蚁死亡率 90%,在 9使雄性生殖蚁的死亡率达到 100%;浓度为 0.001g/mL 的甘氨酸溶液在 17d 时雌殖蚁的死亡率为 100%,雄性生殖蚁 17d时死亡率达到 90%(图 5 B,图 5 C)。3.4.2.3 甘氨酸对幼蚁的毒杀作用取食高浓度的甘氨酸水溶液的红火蚁幼蚁的死亡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而度的致死效果无显著差异。增味剂对红火蚁幼蚁的死亡率影响较大(F=4.17,dP=0.0038)。其中,浓度为 0.2g/mL 的甘氨酸溶液在 6d 时使幼蚁死亡率达到 7上,8d 时幼蚁死亡率达到 90%左右;浓度为 0.05g/mL 的甘氨酸溶液在 8d 时使的死亡率达到 78%;浓度为 0.001g/mL 的甘氨酸溶液在 8d 时使幼蚁的死亡率70%以上(图 5 D)。

曲线,工蚁,毒力回归,毒性


3.4.3 工蚁毒杀的毒力曲线甘氨酸溶液的的毒性在工蚁之间传递的毒力回归曲线(图 6 A)方程式为y=0.367-0.652x, R2=0.954, P=0.993,亚致死浓度 LC50=0.02g/mL,95%置信区间0.0196~0.021,LC95=0.593,95% 置信区间 0.550~0.601;鸟苷酸二钠溶液的毒性在工蚁之间传递的毒力回归曲线(图 6 B)方程为 y=1.564+0.642x,R2=0.932P=0.997 , 亚 致 死 浓 度 LC50=0.004g/mL , 95% 置 信 区 间 0.013 ~ 0.005 ,LC95=0.363,95%置信区间 0.303~0.38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发现红火蚁入侵中国10年:发生历史、现状与趋势[J]. 陆永跃,曾玲.  植物检疫. 2015(02)
[2]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J]. 王静,孙宝国.  科学通报. 2013(26)
[3]甜味剂开发的研究进展[J]. 王锡茂,黎彧,何妙银,叶文丹.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12(05)
[4]氟蚁腙饵剂对红火蚁的毒力测定[J]. 赵瑾,钟平生,詹玉海,李静美,张颂声,蒋洪.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1(02)
[5]四种毒饵对红火蚁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J]. 黄俊,陆永跃,梁广文,曾鑫年,曾玲.  环境昆虫学报. 2008(02)
[6]华南地区红火蚁局域和长距离扩散规律研究[J]. 陆永跃,梁广文,曾玲.  中国农业科学. 2008(04)
[7]广东吴川红火蚁消长规律[J]. 李宁东,曾玲,梁广文,陆永跃.  昆虫知识. 2008(01)
[8]红火蚁生物防治与资源利用初探[J]. 李薇,廖坤宏,林圣,曹源浩.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7(06)
[9]红蚁净防治红火蚁的药效试验[J]. 庄天勇,田伟金,李小妮,王春晓,吴仕豪,王琳,梁梅芳.  昆虫知识. 2007(05)
[10]红火蚁克星对入侵红火蚁的防治效果[J]. 钟平生,赵瑾,张颂声,李静美,李永华.  昆虫天敌. 2007(03)



本文编号:3235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235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1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