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粉虱寄主选择的生态调控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8 09:51
植食性昆虫通常倾向于选择有利后代的寄主植物,但当植物受到病毒攻击时,这种“mother-knows-best”现象也经常会发生变化。有关病毒影响媒介昆虫的研究几年来报导甚多,但病毒影响非媒介昆虫的研究却报导较少。此前本实验室研究发现,烟粉虱作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的传播媒介,当寄主曼陀罗感染TYLCV后,相对于健康寄主烟粉虱会更趋向于在感病寄主上觅食并在其上产卵。而且在感病植株上,烟粉虱成虫和幼虫的表现会得到显著地提升,这一现象符合“mother-knows-best”假说。但当番茄感染番茄斑萎病毒(TSWV)后,其非媒介昆虫(Q烟粉虱)在曼陀罗寄主上的选择行为和适合度表现却不清楚。此外,田间烟粉虱往往会产生聚食行为,而人们对这种行为的研究却很少。烟粉虱的取食通常会诱导植物代谢产物发生变化,这些代谢产物又能影响烟粉虱的行为和适合度,所以其聚食行为很可能会受到植物代谢产物变化的调控。通过之前研究显示,烟粉虱取食植物后会降低植物的抵抗能力,并且使得烟粉虱在感染了同种个体的植株上发生聚集现象。但是有关植物体内代谢组学上的变化和烟粉虱对植食者诱导的植物敏感性变化而发生的行为响应的相关...
【文章来源】: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1烟粉虱分类树图(Dinsdale)
图 1–2 烟粉虱发育周期图(作者拍摄)Figure.1–2 The figure of Bemisia tabaci life history (Gong Chen shot these photographs
1.2 昆虫嗅觉反应的研究概况研究昆虫的嗅觉反应(Odorant reception)主要是研究昆虫体内的三类蛋白质,分别是降解酶(Degrading enzymes)、结合蛋白质(Binding proteins)和受体(Roles oReceptors)。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人们对于有关昆虫嗅觉受体的分子基础知识一直在不断积累进步。其中蚊子、飞蛾、蜜蜂、果蝇的嗅觉受体(Odorant receptors(ORs))已被孤儿化,它们的气味降解酶(Odorant-degrading enzymes(ODEs))也已经被分离成功,而它们的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binding proteins(OBPs))的功能也已经被公布了。OBPs 能起到决定昆虫嗅觉系统敏感度的作用。它们的机理是结合气味分子并在感器的血淋巴中进行转运。少数的 ODEs 已经被证实能快速的降解气味分子,并起到独自钝化信号的作用。它们还能结合降解其他遗漏的分子物质。昆虫嗅觉反应的具体过程(图 1-3)也已基本研究透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利用mtDNA COⅠ基因序列鉴定我国烟粉虱的生物型[J]. 罗晨,姚远,王戎疆,阎凤鸣,胡敦孝,张芝利. 昆虫学报. 2002(06)
[2]广州地区烟粉虱寄主植物调查初报[J]. 邱宝利,任顺祥,孙同兴,林莉,邝灼彬.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1(04)
[3]北京地区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调查初报[J]. 罗晨,张君明,石宝才,张帆,张芝利. 北京农业科学. 2000(S1)
[4]关于烟粉虱大发生的思考[J]. 张芝利. 北京农业科学. 2000(S1)
[5]烟粉虱在园林植物上为害及其形态变异[J]. 陈连根. 上海农学院学报. 1997(03)
本文编号:3289338
【文章来源】: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1烟粉虱分类树图(Dinsdale)
图 1–2 烟粉虱发育周期图(作者拍摄)Figure.1–2 The figure of Bemisia tabaci life history (Gong Chen shot these photographs
1.2 昆虫嗅觉反应的研究概况研究昆虫的嗅觉反应(Odorant reception)主要是研究昆虫体内的三类蛋白质,分别是降解酶(Degrading enzymes)、结合蛋白质(Binding proteins)和受体(Roles oReceptors)。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人们对于有关昆虫嗅觉受体的分子基础知识一直在不断积累进步。其中蚊子、飞蛾、蜜蜂、果蝇的嗅觉受体(Odorant receptors(ORs))已被孤儿化,它们的气味降解酶(Odorant-degrading enzymes(ODEs))也已经被分离成功,而它们的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binding proteins(OBPs))的功能也已经被公布了。OBPs 能起到决定昆虫嗅觉系统敏感度的作用。它们的机理是结合气味分子并在感器的血淋巴中进行转运。少数的 ODEs 已经被证实能快速的降解气味分子,并起到独自钝化信号的作用。它们还能结合降解其他遗漏的分子物质。昆虫嗅觉反应的具体过程(图 1-3)也已基本研究透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利用mtDNA COⅠ基因序列鉴定我国烟粉虱的生物型[J]. 罗晨,姚远,王戎疆,阎凤鸣,胡敦孝,张芝利. 昆虫学报. 2002(06)
[2]广州地区烟粉虱寄主植物调查初报[J]. 邱宝利,任顺祥,孙同兴,林莉,邝灼彬.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1(04)
[3]北京地区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调查初报[J]. 罗晨,张君明,石宝才,张帆,张芝利. 北京农业科学. 2000(S1)
[4]关于烟粉虱大发生的思考[J]. 张芝利. 北京农业科学. 2000(S1)
[5]烟粉虱在园林植物上为害及其形态变异[J]. 陈连根. 上海农学院学报. 1997(03)
本文编号:3289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28933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