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弯孢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发布时间:2021-08-08 02:17
  为了明确安徽省水稻叶片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从潜山稻田采集病样,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水稻弯孢叶斑病的病原进行了鉴定,测定了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最适于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为30℃,最适于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5~30℃,致死温度为53℃10 min,最适于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产孢的pH为6~8,光照对其无影响,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铵态氮。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0,47(01)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水稻弯孢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田间症状

形态图,叶斑病,病原,水稻


通过对菌落、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观察,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分离的病原菌在PDA上培养,开始阶段菌丝呈白色蓬松状,3 d后逐渐变为黑褐色,培养基背面颜色由淡灰色变为黑色。菌落紧贴培养基匍匐生长。当生长7 d后,病原菌菌落黑褐色,边缘整齐,绒毛状,气生菌丝较少,孢子量大(图2a)。分生孢子呈长椭圆形、梭形、倒棍棒状,正直或向一方弯曲,有3个隔膜,中间1~2个细胞特别膨大,黑褐色,两端颜色较浅,大小为18~25μm×5~12μm(图2b)。2.2.2 病原菌r DNA-ITS鉴定

序列,病原菌,凝胶电泳,引物


利用CTAB法提取的菌株94的DNA,以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其扩增结果经凝胶电泳显示病原菌的ITS大小约为600 bp(图3)。图4 DNA序列测定结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稻新病害叶鞘黑斑病的病原鉴定[J]. 黄微,夏花,高必达.  植物病理学报. 2014(03)
[2]水稻穗腐病病原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J]. 黄世文,王玲,刘连盟,刘恩勇,侯恩庆,肖丹凤,范锃岚.  中国水稻科学. 2012(03)
[3]黑龙江省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J]. 梅丽艳,李志勇.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12)
[4]海南水稻上一种新病害的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毒力测定[J]. 宋海超,史学群,肖敏,吉训聪,王琼平.  热带作物学报. 2009(09)
[5]四川省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种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 刘飞,伍晓丽,李富华,叶华智.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6]近年来中国水稻病虫害发生及趋势分析[J]. 王艳青.  中国农学通报. 2006(02)
[7]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研究[J]. 戴法超,王晓鸣,朱振东,高卫东,霍纳新,金晓华.  植物病理学报. 1998(02)



本文编号:33290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3290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4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