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西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实况
发布时间:2021-08-09 22:59
2019年,广西农作物主要病虫害总体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发生与上一年同期持平至稍重。各种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1 757.57万公顷次,防治面积1 842.45万公顷次,占发生面积的104.83%;经防治后挽回粮食损失1 127.86万吨,实际损失130.51万吨。
【文章来源】:广西植保. 2020,33(03)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2019年广西稻飞虱不同年份单灯每候诱虫量(单位:头)
第二代(4月21日至5月20日)5月上旬局部稻区虫口密度剧增,桂东大部稻区虫量偏高,百丛虫量一般为200~1 000头,高的1 500~3 000头,个别田块高达6 000~9 800头,蒙山县最高达15 000~20 000头。其他稻区百丛虫量一般145~1 050头,高的1 150~2 445头,个别田块高达3 250~4 158头。5月中旬稻飞虱全区普遍发生,桂东南、桂中、桂东北、桂西北局部稻区发生较重。田间密度剧增,以若虫为主。百丛虫量一般99~880头,高的1 200~2 035头,局部田块高达3 563~6 800头。其他稻区百丛虫量一般46.5~621头,高的1 127~2 035头。统计全州等60个县(市、区),第二代稻飞虱田间若虫高峰期加权平均成若虫密度为987.90头/百丛,分别比上一年同期和常年增加62.75%和20.90%(图2);各类型田加权平均残虫密度为1 100.64头/百丛,比上一年同期增加54.61%、是常年的3.09倍。第三代全区普遍发生,其中桂东南、桂东北、桂西北、桂南局部稻区发生较重。百丛虫量一般为500~2 157头,高的2 455~3 985头,桂东北、桂东南个别田块高达15 000头以上,其中桂东南出现全田穿顶现象。统计灵山等63个县(市、区)第三代稻飞虱田间若虫高峰期加权平均成若虫密度为1 214.41头/百丛,比上一年同期增加21.06%、比常年减少19.71%;各类型田加权平均残虫密度为264.59头/百丛,与上一年同期持平、比常年增加5.51%。
第二代总体发生较上一年同期偏早、偏重。田间蛾峰较去年同期多。主要在桂南、桂东南、桂西南局部田块有发生,发生比上一年偏早10~15 d。第一个蛾高峰出现在5月上旬。第二个蛾高峰出现在5月中旬,田间蛾量一般为116~760头/亩,高的1 466~3 930头/亩,个别田块蛾量高达5 060~6 722头/亩,博白县最高达12 000头/亩;百丛虫量一般为6.2~32头,高的46~105头,个别田块高达210~367头,平果县最高达650头。主害代蛾量高峰出现在5月下旬末到6月上旬初,桂东、桂东南、桂南局部田间蛾量较高,亩有蛾量一般为2 641~8 000头,高的10 005~13 414头。桂西北、桂中、桂东南、桂南局部田块幼虫量较高,百丛虫量一般为50~148头,高的225~311头。统计钦南等59个县(市、区),第二代稻纵卷叶螟幼虫高峰期平均虫量为42.86头/百丛,分别比上一年同期和常年增加66.25%和7.02%(图3);各类型田平均残虫量为11.99头/百丛,分别比上一年同期和常年增加38.61%和91.84%;防治后平均卷叶率为2.18%,是去年同期的1.08倍、比常年增加5.31%。统计博白等62个县(市、区),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幼虫高峰期平均虫量为91.59头/百丛,比上一年同期增加19.41%,比常年减少6.20%;各类型田平均残虫量为11.33头/百丛,与上一年同期持平,比常年减少16.69%;防治后平均卷叶率为2.82%,分别比上一年同期和常年减少5.37%和23.16%。
本文编号:3332942
【文章来源】:广西植保. 2020,33(03)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2019年广西稻飞虱不同年份单灯每候诱虫量(单位:头)
第二代(4月21日至5月20日)5月上旬局部稻区虫口密度剧增,桂东大部稻区虫量偏高,百丛虫量一般为200~1 000头,高的1 500~3 000头,个别田块高达6 000~9 800头,蒙山县最高达15 000~20 000头。其他稻区百丛虫量一般145~1 050头,高的1 150~2 445头,个别田块高达3 250~4 158头。5月中旬稻飞虱全区普遍发生,桂东南、桂中、桂东北、桂西北局部稻区发生较重。田间密度剧增,以若虫为主。百丛虫量一般99~880头,高的1 200~2 035头,局部田块高达3 563~6 800头。其他稻区百丛虫量一般46.5~621头,高的1 127~2 035头。统计全州等60个县(市、区),第二代稻飞虱田间若虫高峰期加权平均成若虫密度为987.90头/百丛,分别比上一年同期和常年增加62.75%和20.90%(图2);各类型田加权平均残虫密度为1 100.64头/百丛,比上一年同期增加54.61%、是常年的3.09倍。第三代全区普遍发生,其中桂东南、桂东北、桂西北、桂南局部稻区发生较重。百丛虫量一般为500~2 157头,高的2 455~3 985头,桂东北、桂东南个别田块高达15 000头以上,其中桂东南出现全田穿顶现象。统计灵山等63个县(市、区)第三代稻飞虱田间若虫高峰期加权平均成若虫密度为1 214.41头/百丛,比上一年同期增加21.06%、比常年减少19.71%;各类型田加权平均残虫密度为264.59头/百丛,与上一年同期持平、比常年增加5.51%。
第二代总体发生较上一年同期偏早、偏重。田间蛾峰较去年同期多。主要在桂南、桂东南、桂西南局部田块有发生,发生比上一年偏早10~15 d。第一个蛾高峰出现在5月上旬。第二个蛾高峰出现在5月中旬,田间蛾量一般为116~760头/亩,高的1 466~3 930头/亩,个别田块蛾量高达5 060~6 722头/亩,博白县最高达12 000头/亩;百丛虫量一般为6.2~32头,高的46~105头,个别田块高达210~367头,平果县最高达650头。主害代蛾量高峰出现在5月下旬末到6月上旬初,桂东、桂东南、桂南局部田间蛾量较高,亩有蛾量一般为2 641~8 000头,高的10 005~13 414头。桂西北、桂中、桂东南、桂南局部田块幼虫量较高,百丛虫量一般为50~148头,高的225~311头。统计钦南等59个县(市、区),第二代稻纵卷叶螟幼虫高峰期平均虫量为42.86头/百丛,分别比上一年同期和常年增加66.25%和7.02%(图3);各类型田平均残虫量为11.99头/百丛,分别比上一年同期和常年增加38.61%和91.84%;防治后平均卷叶率为2.18%,是去年同期的1.08倍、比常年增加5.31%。统计博白等62个县(市、区),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幼虫高峰期平均虫量为91.59头/百丛,比上一年同期增加19.41%,比常年减少6.20%;各类型田平均残虫量为11.33头/百丛,与上一年同期持平,比常年减少16.69%;防治后平均卷叶率为2.82%,分别比上一年同期和常年减少5.37%和23.16%。
本文编号:3332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33294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