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蛾周氏啮小蜂触角感受器性二型超微结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03 05:15
【目的】通过对白蛾周氏啮小蜂雌、雄触角感受器超微结构的观察分析,可为了解昆虫触角的感受机制研究提供依据,为进一步探究各感受器内部结构、作用机制及相关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雌、雄白蛾周氏啮小蜂触角感受器的形态结构、类型、数量和分布。共观察雌、雄蜂各10只,并对雌、雄触角感受器进行了详细描述、比较和分析。【结果】雌、雄蜂触角差异显著,雌蜂触角11节,雄蜂触角12节,且雄蜂触角柄节膨大。从雌、雄触角基部到末端,感受器的种类和数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鞭节上的感受器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从雌、雄蜂感受器种类上看,雌蜂比雄蜂多发现2种感受器,分别为腔锥形感器和乳状感器Ⅱ型。从雌、雄蜂感受器形态结构上看,雌蜂的毛形感器Ⅰ型比雄蜂更为细长。雄蜂的乳状感器Ⅰ型要明显比雌蜂长。新发现的乳状感器Ⅲ型其形态结构在雌、雄蜂上也有显著差异。从雌、雄蜂感受器的数量上看,雌蜂触角感受器总量约为雄蜂的2倍。毛型感器Ⅰ型、Ⅱ型、板状感器、刺形感器、乳状感器Ⅰ型、Ⅱ型的数量在雌、雄蜂触角上差异显著。雌蜂触角上数量最多的感受器为毛形感器Ⅰ型,雄蜂为毛形感器Ⅱ型。从感受器的分布上来看,毛形感器Ⅰ型在雌蜂触角鞭...
【文章来源】:林业科学. 2020,56(10)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白蛾周氏啮小蜂雌雄触角形态
)按照形状和着生位置可分为3种类型,3种类型的大小、形状及分布上有明显差异。Ⅰ型(SMⅠ)呈乳头状,着生于基窝内。基部呈粗柄状,端部膨大呈球状,乳头处表面有浅棱,柄部光滑。感受器整体垂直于触角表面生长(图2e)。长约4.81μm±0.11μm(n=20)(表2)。雌、雄蜂该感受器均分布在索节各节及第1棒节上。Ⅱ型(SMⅡ)没有基窝,极小,呈扁锥状,末端较钝(图2f),长度约为1.22μm±0.18μm(n=5)(表2)。成串地着生在雌蜂环状节的环痕上。乳状感器Ⅲ型,之前未见报道,因其形态与乳状感器相似,也呈乳头状,但其基窝特点及分布与乳状感器Ⅰ型明显不同,故定为乳状感器Ⅲ型。其基窝大而深,并有圆环状纹路,感受器仅能略突出基窝(图2g)。长约4.11μm±0.29μm(n=5)(表2),基窝直径约7.63μm±0.75μm(n=2),数量较少,仅在雌、雄蜂触角第3棒节上有分布。雄蜂该感受器形态与雌蜂有所不同,基窝不凹陷,乳头不膨大。图2 白蛾周氏啮小蜂触角感受器超微结构
白蛾周氏啮小蜂触角感受器超微结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核桃举肢蛾成虫触角的超微结构观察[J]. 陈丹丹,李天凤,王琦琦,唐光辉. 林业科学. 2017(10)
[2]白蛾黑棒啮小蜂触角扫描电镜观察[J]. 洪权春,陈素贞,李成伟. 植物保护. 2016(04)
[3]桉树枝瘿姬小蜂雄虫感器超微结构观察[J]. 李莉玲,刘怡,卢进,温秀军,李奕震. 中国森林病虫. 2015(03)
[4]竹织叶野螟触角感器的超微形态特征[J]. 刘曼,任春光,杨茂发,姚松林,徐思远. 林业科学. 2013(09)
[5]白蜡吉丁啮小蜂触角感觉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 高宇,王志英,赵红盈,刘欣. 中国农业科学. 2013(09)
[6]白蛾周氏啮小蜂触角感觉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 徐晓蕊,祈金玉,吕双双,许哲,王月,孙守慧,郑雅楠.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3(01)
[7]光肩星天牛触角感受器的环境扫描电镜观察[J]. 阎雄飞,孙月琴,刘永华,李晓娟,骆有庆. 林业科学. 2010(11)
[8]美国白蛾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J]. 高宝嘉,杜娟,高素红,刘军侠. 林业科学. 2010(08)
[9]豌豆潜蝇姬小蜂雌蜂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 邹德玉,张礼生,陈红印. 昆虫知识. 2009(01)
[10]外来入侵种美国白蛾的研究进展[J]. 张向欣,王正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09(01)
本文编号:3380482
【文章来源】:林业科学. 2020,56(10)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白蛾周氏啮小蜂雌雄触角形态
)按照形状和着生位置可分为3种类型,3种类型的大小、形状及分布上有明显差异。Ⅰ型(SMⅠ)呈乳头状,着生于基窝内。基部呈粗柄状,端部膨大呈球状,乳头处表面有浅棱,柄部光滑。感受器整体垂直于触角表面生长(图2e)。长约4.81μm±0.11μm(n=20)(表2)。雌、雄蜂该感受器均分布在索节各节及第1棒节上。Ⅱ型(SMⅡ)没有基窝,极小,呈扁锥状,末端较钝(图2f),长度约为1.22μm±0.18μm(n=5)(表2)。成串地着生在雌蜂环状节的环痕上。乳状感器Ⅲ型,之前未见报道,因其形态与乳状感器相似,也呈乳头状,但其基窝特点及分布与乳状感器Ⅰ型明显不同,故定为乳状感器Ⅲ型。其基窝大而深,并有圆环状纹路,感受器仅能略突出基窝(图2g)。长约4.11μm±0.29μm(n=5)(表2),基窝直径约7.63μm±0.75μm(n=2),数量较少,仅在雌、雄蜂触角第3棒节上有分布。雄蜂该感受器形态与雌蜂有所不同,基窝不凹陷,乳头不膨大。图2 白蛾周氏啮小蜂触角感受器超微结构
白蛾周氏啮小蜂触角感受器超微结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核桃举肢蛾成虫触角的超微结构观察[J]. 陈丹丹,李天凤,王琦琦,唐光辉. 林业科学. 2017(10)
[2]白蛾黑棒啮小蜂触角扫描电镜观察[J]. 洪权春,陈素贞,李成伟. 植物保护. 2016(04)
[3]桉树枝瘿姬小蜂雄虫感器超微结构观察[J]. 李莉玲,刘怡,卢进,温秀军,李奕震. 中国森林病虫. 2015(03)
[4]竹织叶野螟触角感器的超微形态特征[J]. 刘曼,任春光,杨茂发,姚松林,徐思远. 林业科学. 2013(09)
[5]白蜡吉丁啮小蜂触角感觉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 高宇,王志英,赵红盈,刘欣. 中国农业科学. 2013(09)
[6]白蛾周氏啮小蜂触角感觉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 徐晓蕊,祈金玉,吕双双,许哲,王月,孙守慧,郑雅楠.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3(01)
[7]光肩星天牛触角感受器的环境扫描电镜观察[J]. 阎雄飞,孙月琴,刘永华,李晓娟,骆有庆. 林业科学. 2010(11)
[8]美国白蛾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J]. 高宝嘉,杜娟,高素红,刘军侠. 林业科学. 2010(08)
[9]豌豆潜蝇姬小蜂雌蜂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 邹德玉,张礼生,陈红印. 昆虫知识. 2009(01)
[10]外来入侵种美国白蛾的研究进展[J]. 张向欣,王正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09(01)
本文编号:3380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38048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