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陵侧柏叶枯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田间防治试验
发布时间:2021-10-16 01:07
本文对陕西省延安市黄帝陵侧柏叶枯病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以及形态和分子鉴定,并依据前期研究结果进一步通过田间防治试验筛选出了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杀菌剂,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室内分离鉴定,初步确定黄帝陵侧柏叶枯病病原菌为细立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gracilis)和细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e)。2.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P.gracilis和A.alternate均可导致盆栽侧柏苗枝叶出现感病症状。3.田间药效试验表明4种供试药剂均对侧柏叶枯病具有一定的防效,其中45%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防治效果最好,第四次施药10 d在两块试验地防治效果分别为80.35%和84.03%;其次为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5%咪鲜胺水乳剂。4.利用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对园区大面积防治试验表明对侧柏幼林叶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到了75.49%;其次,对黄帝庙园内的古柏群防治效果为68.93%;对黄帝墓前登道两侧的古柏群防治效果为65.45%;对山坡上古柏林防治效果略低,为...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侧柏盆栽侵染试验
菌株 1(见图 3-3):经形态学鉴定为链格孢属,保存于 4℃冰箱 PDA 培养基上。菌落初期浅褐色,后变为灰褐色,最后为黑褐色。分生孢子梗单枝或分枝,浓褐色,有隔膜,直或弯曲。分生孢子顶生,形成 2~5 个孢子组成的孢子链,分生孢子椭圆形,卵形,有时倒棍棒形,平滑或有瘤状突起,壁砖状分隔有横膈膜 2~5 个,纵隔膜 0~3 个大小为(5.5~20.5)×(4.5~7.5)μm。菌株 2(见图 3-4):经形态学鉴定为拟盘多毛孢属,保存于 4℃冰箱 PDA 培养基上菌落为白色,菌落近圆形具轮纹,外围菌丝呈不明显放射状。初期菌丝蓬松,后期菌丝致密,培养皿背面可见菌落因分泌色素而呈淡黄色。平均生长速度为 0.85 cm/d(半径),培养 6 d 后可见散布的黑色分生孢子盘。3~5 d 后分生孢子盘上常产生集聚了大量分生孢子的黑色液珠。分生孢子直纺锤形,少数分生孢子呈弯曲状,大小为(15.5~27.0)(6.5~11.6)μm,4 个隔膜 5 个细胞,两端细胞无色,均为圆锥形或近三角形,顶胞有3 根附属丝,长 12.5~26.2 μm;尾胞着生 1 根中式柄,长 2.1~5.2 μm。芽管从分生孢子有色胞侧面萌发,中间 3 个色胞异色,中间色胞呈茶褐色,两端色胞为淡褐色,但是上端色胞比下端色胞颜色深。
分离纯化得到 2 株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分别为链格孢(见图 3-1)和拟盘多毛孢(见图3-2)。菌株 1(见图 3-3):经形态学鉴定为链格孢属,保存于 4℃冰箱 PDA 培养基上。菌落初期浅褐色,后变为灰褐色,最后为黑褐色。分生孢子梗单枝或分枝,浓褐色,有隔膜,直或弯曲。分生孢子顶生,形成 2~5 个孢子组成的孢子链,分生孢子椭圆形,卵形,有时倒棍棒形,平滑或有瘤状突起,壁砖状分隔有横膈膜 2~5 个,纵隔膜 0~3 个,大小为(5.5~20.5)×(4.5~7.5)μm。菌株 2(见图 3-4):经形态学鉴定为拟盘多毛孢属,保存于 4℃冰箱 PDA 培养基上。菌落为白色,菌落近圆形具轮纹,外围菌丝呈不明显放射状。初期菌丝蓬松,后期菌丝致密,培养皿背面可见菌落因分泌色素而呈淡黄色。平均生长速度为 0.85 cm/d(半径)
本文编号:3438856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侧柏盆栽侵染试验
菌株 1(见图 3-3):经形态学鉴定为链格孢属,保存于 4℃冰箱 PDA 培养基上。菌落初期浅褐色,后变为灰褐色,最后为黑褐色。分生孢子梗单枝或分枝,浓褐色,有隔膜,直或弯曲。分生孢子顶生,形成 2~5 个孢子组成的孢子链,分生孢子椭圆形,卵形,有时倒棍棒形,平滑或有瘤状突起,壁砖状分隔有横膈膜 2~5 个,纵隔膜 0~3 个大小为(5.5~20.5)×(4.5~7.5)μm。菌株 2(见图 3-4):经形态学鉴定为拟盘多毛孢属,保存于 4℃冰箱 PDA 培养基上菌落为白色,菌落近圆形具轮纹,外围菌丝呈不明显放射状。初期菌丝蓬松,后期菌丝致密,培养皿背面可见菌落因分泌色素而呈淡黄色。平均生长速度为 0.85 cm/d(半径),培养 6 d 后可见散布的黑色分生孢子盘。3~5 d 后分生孢子盘上常产生集聚了大量分生孢子的黑色液珠。分生孢子直纺锤形,少数分生孢子呈弯曲状,大小为(15.5~27.0)(6.5~11.6)μm,4 个隔膜 5 个细胞,两端细胞无色,均为圆锥形或近三角形,顶胞有3 根附属丝,长 12.5~26.2 μm;尾胞着生 1 根中式柄,长 2.1~5.2 μm。芽管从分生孢子有色胞侧面萌发,中间 3 个色胞异色,中间色胞呈茶褐色,两端色胞为淡褐色,但是上端色胞比下端色胞颜色深。
分离纯化得到 2 株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分别为链格孢(见图 3-1)和拟盘多毛孢(见图3-2)。菌株 1(见图 3-3):经形态学鉴定为链格孢属,保存于 4℃冰箱 PDA 培养基上。菌落初期浅褐色,后变为灰褐色,最后为黑褐色。分生孢子梗单枝或分枝,浓褐色,有隔膜,直或弯曲。分生孢子顶生,形成 2~5 个孢子组成的孢子链,分生孢子椭圆形,卵形,有时倒棍棒形,平滑或有瘤状突起,壁砖状分隔有横膈膜 2~5 个,纵隔膜 0~3 个,大小为(5.5~20.5)×(4.5~7.5)μm。菌株 2(见图 3-4):经形态学鉴定为拟盘多毛孢属,保存于 4℃冰箱 PDA 培养基上。菌落为白色,菌落近圆形具轮纹,外围菌丝呈不明显放射状。初期菌丝蓬松,后期菌丝致密,培养皿背面可见菌落因分泌色素而呈淡黄色。平均生长速度为 0.85 cm/d(半径)
本文编号:34388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43885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