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黑胫病种薯带菌检测技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2 11:01
从发生马铃薯黑胫病的病薯上分离纯化得到马铃薯黑胫病菌,根据柯赫氏法则确定病原菌后并提取该病菌的DN A,用特异性引物Eca1g和Eca2g对DNA进行PCR扩增、测序,最终鉴定为欧文氏菌属马铃薯黑胫亚种(Erwinia carotovora subsp.atroseptica)。将不同浓度黑胫病菌针刺接种于马铃薯脐部,观察发病情况,并用传统法和改良法分别提取发病组织中黑胫病菌DNA,用特异性引物Eca1g和Eca2g进行PCR扩增来检验该种薯是否带有黑胫病菌。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以马铃薯黑胫病菌DNA为模板,利用其特异性引物Eca1g和Eca2g,进行PCR扩增,扩增出片段的大小约为750bp。(2)当接种浓度小于9× 105cfu/ml时,接种种薯情况与对照相同,没有发病,种薯带有黑胫病菌但不发病;当接种浓度是1.8×106cfu/ml时,种薯发病,说明接种浓度大于1.8×106cfu/ml时,马铃薯种薯会发病并且肉眼可见。(3)传统法提取种薯黑胫病菌DNA灵敏度只能达到106cfu/ml,改良法提取种薯黑胫病菌DNA灵敏度可达到105cfu/ml。两者选其优,F日常的生产实践中...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平板划线结果??Figure3?Flat?line?results??
2.?1.?3.?1分离菌株的致病性测定结果??在马铃薯脐部针刺接菌,以无菌水作对照,1、2、3为三次重复,如图??1;经过6天后发病,马铃薯脐部切开后腐烂发臭,如图2。??f,??f??图1接菌试验??Figure?I?The?inoculation?experiment??图2致病性测定结果??Figure2?Pathogenic?determination?rcstilis??2.?1.3.2?病原菌菌落形态观察??将病原菌在LB平板培养基上于27°C培养48h,如图3,观察到LB培??养基上的菌落呈圆形,边缘整齐,隆起乳白色至浅黄色,半透明或不透明,??质地粘稠。??國??图3平板划线结果??Figure3?Flat?line?results??
Figurc4?Gram?staining?results??2.?1.3.4鞭毛染色结果??如图5,菌体颜色呈现深褐色,鞭毛浅褐色,可观察看到周生几根鞭毛。??f??图5鞭毛染色结果??FigureS?The?flagellum?staining?results??2.2?常规PCR方法鉴定病原菌??在1980年中期,致力于人类遗传研究的Kary?Mullis等在美国Cetus??公司建立了聚合酶催化的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etion,?PCR)?m]。??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突破,PCR技术已得到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例如??微生物检测等[72]。由于该技术具有较强特性包括灵敏、准确以及特异性等,??还能进行短时间快速检测,因此伴着这些特性,应用领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73]。所以使用常规PCR技术做病原菌的鉴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铃薯黑胫病综合防治技术[J]. 陈国栋. 农民致富之友. 2016(13)
[2]马铃薯晚疫病研究进展[J]. 柳玲玲,芶久兰,秦松. 耕作与栽培. 2016(02)
[3]马铃薯常见病害综合防治技巧[J]. 贾佳. 农民致富之友. 2016(05)
[4]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与防治[J]. 李拴曹,李存玲. 陕西农业科学. 2016(01)
[5]马铃薯青枯病病原的鉴定[J]. 郑雪坳,宋波涛,谭晓丹,陈惠兰. 中国马铃薯. 2014(02)
[6]甘肃省马铃薯枯萎病(Fusarium avenaceum)鉴定及其病原生物学特性[J]. 王玉琴,杨成德,陈秀蓉,薛莉,苏建红. 植物保护. 2014(01)
[7]马铃薯病毒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苑智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13(25)
[8]用于PCR扩增的细菌DNA提取方法比较[J]. 冯广达,陈美标,羊宋贞,朱红惠.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3(03)
[9]内蒙古马铃薯疮痂病发生与防治途径[J]. 张建平,尹玉和,闫任沛,哈斯,林团荣,程玉臣,胡冰. 中国马铃薯. 2013(01)
[10]马铃薯早疫病研究进展及其综合防治[J]. 郑慧慧,王泰云,赵娟,吴学宏. 中国植保导刊. 2013(01)
硕士论文
[1]马铃薯枯萎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的初步研究[D]. 王晓丽.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
[2]马铃薯黑胫病菌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D]. 杨松.东北农业大学 2009
[3]内蒙古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鉴定及种子带菌检测技术的研究[D]. 王政.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5
[4]哈密瓜果斑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D]. 回文广.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4
本文编号:3450963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平板划线结果??Figure3?Flat?line?results??
2.?1.?3.?1分离菌株的致病性测定结果??在马铃薯脐部针刺接菌,以无菌水作对照,1、2、3为三次重复,如图??1;经过6天后发病,马铃薯脐部切开后腐烂发臭,如图2。??f,??f??图1接菌试验??Figure?I?The?inoculation?experiment??图2致病性测定结果??Figure2?Pathogenic?determination?rcstilis??2.?1.3.2?病原菌菌落形态观察??将病原菌在LB平板培养基上于27°C培养48h,如图3,观察到LB培??养基上的菌落呈圆形,边缘整齐,隆起乳白色至浅黄色,半透明或不透明,??质地粘稠。??國??图3平板划线结果??Figure3?Flat?line?results??
Figurc4?Gram?staining?results??2.?1.3.4鞭毛染色结果??如图5,菌体颜色呈现深褐色,鞭毛浅褐色,可观察看到周生几根鞭毛。??f??图5鞭毛染色结果??FigureS?The?flagellum?staining?results??2.2?常规PCR方法鉴定病原菌??在1980年中期,致力于人类遗传研究的Kary?Mullis等在美国Cetus??公司建立了聚合酶催化的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etion,?PCR)?m]。??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突破,PCR技术已得到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例如??微生物检测等[72]。由于该技术具有较强特性包括灵敏、准确以及特异性等,??还能进行短时间快速检测,因此伴着这些特性,应用领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73]。所以使用常规PCR技术做病原菌的鉴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铃薯黑胫病综合防治技术[J]. 陈国栋. 农民致富之友. 2016(13)
[2]马铃薯晚疫病研究进展[J]. 柳玲玲,芶久兰,秦松. 耕作与栽培. 2016(02)
[3]马铃薯常见病害综合防治技巧[J]. 贾佳. 农民致富之友. 2016(05)
[4]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与防治[J]. 李拴曹,李存玲. 陕西农业科学. 2016(01)
[5]马铃薯青枯病病原的鉴定[J]. 郑雪坳,宋波涛,谭晓丹,陈惠兰. 中国马铃薯. 2014(02)
[6]甘肃省马铃薯枯萎病(Fusarium avenaceum)鉴定及其病原生物学特性[J]. 王玉琴,杨成德,陈秀蓉,薛莉,苏建红. 植物保护. 2014(01)
[7]马铃薯病毒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苑智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13(25)
[8]用于PCR扩增的细菌DNA提取方法比较[J]. 冯广达,陈美标,羊宋贞,朱红惠.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3(03)
[9]内蒙古马铃薯疮痂病发生与防治途径[J]. 张建平,尹玉和,闫任沛,哈斯,林团荣,程玉臣,胡冰. 中国马铃薯. 2013(01)
[10]马铃薯早疫病研究进展及其综合防治[J]. 郑慧慧,王泰云,赵娟,吴学宏. 中国植保导刊. 2013(01)
硕士论文
[1]马铃薯枯萎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的初步研究[D]. 王晓丽.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
[2]马铃薯黑胫病菌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D]. 杨松.东北农业大学 2009
[3]内蒙古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鉴定及种子带菌检测技术的研究[D]. 王政.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5
[4]哈密瓜果斑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D]. 回文广.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4
本文编号:3450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4509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