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作大豆根腐病与玉米茎腐病致病镰孢菌的相互侵染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7 13:38
【目的】明确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栽培下大豆根腐病与玉米茎腐病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以套作大豆根腐病和玉米茎腐病的致病镰孢菌为供试菌株,采用高粱粒接种法、孢子悬液注射接种法和茎刺伤接种法,检测套作大豆根腐病与玉米茎腐病镰孢菌对两种寄主的相互侵染致病性。【结果】大豆根腐病层生镰孢菌F. proliferatum、禾谷镰孢菌F. graminearum、尖孢镰孢菌F. oxysporum、燕麦镰孢菌F. avenaceum、F. commnue和木贼镰孢菌F. equiseti均能侵染玉米根部,引起幼苗发病,但致病力存在差异,以禾谷镰孢菌的致病力最强,病情指数高达85%,且玉米株高和根鲜重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同时,玉米茎腐病禾谷镰孢菌也能侵染大豆茎秆和根部,导致侵染组织变褐坏死,病情指数达78%以上。【结论】在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栽培下,以禾谷镰孢菌为代表的镰孢菌作为玉米茎腐病和大豆根腐病的重要致病菌能够相互侵染两种寄主,具有加重套作栽培下两种病害的潜在风险,为该栽培模式下镰孢菌相关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0,38(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病原菌培养基
1.3 高粱粒接种法接种
1.4 孢子悬浮液注射接种
1.5 茎刺伤接种法
1.6 数据统计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豆根腐病镰孢菌对玉米的侵染致病性
2.2 大豆根腐病禾谷镰孢菌对田间玉米的致病性
2.3 玉米茎腐病禾谷镰孢菌对大豆的侵染致病性检测结果
3 讨论和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川省套作玉米茎腐病致病镰孢菌的分离与鉴定[J]. 周欢欢,严雳,王对平,雍太文,龚国淑,尚静,杨文钰,常小丽.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8(05)
[2]大豆间套作种植技术研究进展[J]. 孙明明,王萍,吕世翔,李智媛,王冠,王晓丽,宋昊. 大豆科学. 2017(05)
[3]行距配置对套作大豆冠层光环境及其形态特征和产量的影响[J]. 高仁才,杨峰,廖敦平,苏本营,崔亮,邓传蓉,杨文钰. 大豆科学. 2015(04)
[4]东北地区玉米茎腐病镰孢菌EF-1α基因序列分析鉴定[J]. 陈楠,潘晓静,姚远,刘博,刘限,高增贵. 玉米科学. 2015(04)
[5]黑龙江省大豆根腐病致病病原种类分布及抗病种质鉴定[J]. 马淑梅. 中国农学通报. 2012(27)
[6]南方间套作大豆生产发展的现状与对策(Ⅱ)[J]. 周新安,年海,杨文钰,韩天富. 大豆科技. 2010(04)
[7]发展套作大豆,振兴大豆产业[J]. 杨文钰,雍太文,任万军,樊高琼,牟锦毅,卢学兰. 大豆科学. 2008(01)
[8]玉米茎腐病接种方法的研究[J]. 李春霞,苏俊,龚士琛,宋锡章,李国良,扈光辉,王明泉. 玉米科学. 2001(02)
[9]玉米茎腐病病原对玉米苗期致病性研究[J]. 晋齐鸣,卢宗志,潘顺法,姜晶春. 玉米科学. 1994(01)
硕士论文
[1]四川省小麦赤霉病与玉米茎腐病相互关系的研究[D]. 魏荐郦.四川农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61714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0,38(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病原菌培养基
1.3 高粱粒接种法接种
1.4 孢子悬浮液注射接种
1.5 茎刺伤接种法
1.6 数据统计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豆根腐病镰孢菌对玉米的侵染致病性
2.2 大豆根腐病禾谷镰孢菌对田间玉米的致病性
2.3 玉米茎腐病禾谷镰孢菌对大豆的侵染致病性检测结果
3 讨论和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川省套作玉米茎腐病致病镰孢菌的分离与鉴定[J]. 周欢欢,严雳,王对平,雍太文,龚国淑,尚静,杨文钰,常小丽.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8(05)
[2]大豆间套作种植技术研究进展[J]. 孙明明,王萍,吕世翔,李智媛,王冠,王晓丽,宋昊. 大豆科学. 2017(05)
[3]行距配置对套作大豆冠层光环境及其形态特征和产量的影响[J]. 高仁才,杨峰,廖敦平,苏本营,崔亮,邓传蓉,杨文钰. 大豆科学. 2015(04)
[4]东北地区玉米茎腐病镰孢菌EF-1α基因序列分析鉴定[J]. 陈楠,潘晓静,姚远,刘博,刘限,高增贵. 玉米科学. 2015(04)
[5]黑龙江省大豆根腐病致病病原种类分布及抗病种质鉴定[J]. 马淑梅. 中国农学通报. 2012(27)
[6]南方间套作大豆生产发展的现状与对策(Ⅱ)[J]. 周新安,年海,杨文钰,韩天富. 大豆科技. 2010(04)
[7]发展套作大豆,振兴大豆产业[J]. 杨文钰,雍太文,任万军,樊高琼,牟锦毅,卢学兰. 大豆科学. 2008(01)
[8]玉米茎腐病接种方法的研究[J]. 李春霞,苏俊,龚士琛,宋锡章,李国良,扈光辉,王明泉. 玉米科学. 2001(02)
[9]玉米茎腐病病原对玉米苗期致病性研究[J]. 晋齐鸣,卢宗志,潘顺法,姜晶春. 玉米科学. 1994(01)
硕士论文
[1]四川省小麦赤霉病与玉米茎腐病相互关系的研究[D]. 魏荐郦.四川农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617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46171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