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春小麦条锈病减药防控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7 16:26
为探索适合青海省春小麦条锈病减药的防控技术,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利用喷雾法开展春小麦品种抗病性鉴定评价,并使用杀菌剂减施增效技术进行杀菌剂筛选研究。结果表明:(1)抗病品种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效果显著;(2)春小麦播种前药剂拌种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效果甚微;(3)筛选出3种对小麦条锈菌有较好防效的杀菌剂。使用中抗小麦品种青麦1号,减少播种前药剂拌种环节,生长后期根据小麦条锈病的流行监测的严重程度进行药剂喷雾防控,选择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以及11%氰·酮乳油交替使用,杀菌剂的使用量可以有效地减少到40%以上。研究结果为构建小麦条锈病的高效防控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文章来源】:青海大学学报. 2020,38(04)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春小麦品种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
(1)青海省主要种植的春小麦品种。
(2)供试条锈菌生理小种。
1.1.2 药剂减施对小麦条锈病防治试验
1.1.3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防治效果
1.2 试验方法
1.2.1 春小麦品种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
1.2.2 药剂减施对小麦条锈病防治试验
1.2.3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防治效果试验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春小麦品种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与评价
2.2 药剂减施对小麦条锈病防治试验
2.3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品种条锈病防治效果
3 讨论与结论
3.1 青海省春小麦品种成株期抗条锈性评价
3.2 药剂减施对小麦条锈病防治试验
3.3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抗病品种与药剂防治对青海省小麦白粉病防控效果研究[J]. 闫佳会.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9(03)
[2]青海高原197份小麦品种(系)及种质资源抗条锈分子鉴定[J]. 袁飞敏,权有娟,刘德梅,陈志国. 西南农业学报. 2019(01)
[3]黑龙江地区小麦赤霉病新型药剂筛选[J]. 李易初,石凤梅,马立功,刘佳,张匀华,孟庆林.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03)
[4]小麦播前药剂拌种实用技术[J]. 朱芳云. 河南农业. 2017(25)
[5]小麦条锈菌致病性及其变异研究进展[J]. 康振生,王晓杰,赵杰,汤春蕾,黄丽丽. 中国农业科学. 2015(17)
[6]离体叶段喷雾法建立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的敏感基线及其监测技术[J]. 毕秋艳,马志强,韩秀英,张小风,王文桥. 麦类作物学报. 2014(09)
[7]120个春小麦品种(系)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与评价[J]. 姚强. 西北农业学报. 2014(07)
[8]三唑类杀菌剂调节植物逆境生长研究进展[J]. 毕彦博,潘红艳,张晓庆,赵佳,步怀宇. 中国农学通报. 2012(30)
[9]远缘杂交小麦新品种陕麦159的选育及特性[J]. 张荣琦,陈春环,吉万全. 西北农业学报. 2009(04)
[10]小麦白粉病菌闭囊壳萌发及其对三唑酮敏感基线的建立[J]. 袁善奎,马严明,周明国. 植物保护. 2001(01)
博士论文
[1]青海省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研究[D]. 姚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461966
【文章来源】:青海大学学报. 2020,38(04)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春小麦品种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
(1)青海省主要种植的春小麦品种。
(2)供试条锈菌生理小种。
1.1.2 药剂减施对小麦条锈病防治试验
1.1.3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防治效果
1.2 试验方法
1.2.1 春小麦品种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
1.2.2 药剂减施对小麦条锈病防治试验
1.2.3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防治效果试验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春小麦品种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与评价
2.2 药剂减施对小麦条锈病防治试验
2.3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品种条锈病防治效果
3 讨论与结论
3.1 青海省春小麦品种成株期抗条锈性评价
3.2 药剂减施对小麦条锈病防治试验
3.3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抗病品种与药剂防治对青海省小麦白粉病防控效果研究[J]. 闫佳会.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9(03)
[2]青海高原197份小麦品种(系)及种质资源抗条锈分子鉴定[J]. 袁飞敏,权有娟,刘德梅,陈志国. 西南农业学报. 2019(01)
[3]黑龙江地区小麦赤霉病新型药剂筛选[J]. 李易初,石凤梅,马立功,刘佳,张匀华,孟庆林.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03)
[4]小麦播前药剂拌种实用技术[J]. 朱芳云. 河南农业. 2017(25)
[5]小麦条锈菌致病性及其变异研究进展[J]. 康振生,王晓杰,赵杰,汤春蕾,黄丽丽. 中国农业科学. 2015(17)
[6]离体叶段喷雾法建立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的敏感基线及其监测技术[J]. 毕秋艳,马志强,韩秀英,张小风,王文桥. 麦类作物学报. 2014(09)
[7]120个春小麦品种(系)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与评价[J]. 姚强. 西北农业学报. 2014(07)
[8]三唑类杀菌剂调节植物逆境生长研究进展[J]. 毕彦博,潘红艳,张晓庆,赵佳,步怀宇. 中国农学通报. 2012(30)
[9]远缘杂交小麦新品种陕麦159的选育及特性[J]. 张荣琦,陈春环,吉万全. 西北农业学报. 2009(04)
[10]小麦白粉病菌闭囊壳萌发及其对三唑酮敏感基线的建立[J]. 袁善奎,马严明,周明国. 植物保护. 2001(01)
博士论文
[1]青海省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研究[D]. 姚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461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46196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