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抗黄萎病Ve基因的精细定位与连锁标记开发

发布时间:2021-10-31 00:44
  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非谷类粮食作物,对国家的粮食安全起重要作用。病害是威胁马铃薯产量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马铃薯黄萎病(Potato verticillium wilt)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最高可造成每公顷马铃薯产量损失5 t-12 t。在生产上,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控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挖掘抗病基因、开发连锁标记可加速抗病品种的选育。但到目前为止,关于马铃薯黄萎病抗病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开发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二倍体马铃薯种间杂种V67为母本,与C545杂交构建了BC1抗性分离群体,获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BC1群体表型鉴定:经过多轮盆栽接种鉴定与茎段培养相结合,获得175份表型准确的单株,其中87个为抗病后代,88个为感病后代,抗感分离比符合1:1。2、Ve基因的定位:重新选择了23个抗病单株组建抗病混合池,22个感病单株组建感病混合池,进行DNA-Seq测序分析,绘制了Δ(SNP-index)分布图,仍然将马铃薯黄萎病抗性基因定位于第五号染色体0 Mb-4.5 Mb的范围,与本课题组前期的定位结果一致。在定位区段内重新开发多态性标记,共筛...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马铃薯抗黄萎病Ve基因的精细定位与连锁标记开发


接种黄萎病菌株Vd18后亲本和后代表型CD

菌斑,表型,培养皿,菌落


华中农业大学2020届硕士学位论文26以下的群体植株认定为抗病植株,以上则为感病植株。共获得175份表型确定的单株,抗病单株87个,感病单株88个(附录1),后代中抗、感病单株分离比为1:1,卡方检验值为0.005,小于3.84,符合一对基因控制下的孟德尔分离规律(图3)。表明BC1群体中存在控制表型分离的抗黄萎病基因。图2茎段培养法鉴定表型培养皿中黑色菌落是通过茎段培养后长出的菌斑;下方数字代表材料编号,“R”表示在该轮中表型鉴定为抗,“S”表示在该轮中表型鉴定为感。Fig2PhenotypicidentificationbystemsegmentcultureTheblackcolonyintheculturedishistheplaquethatgrowsafterthestemsegmentiscultured;thenumberbelowrepresentsthematerialnumber,“R”representsthephenotypicisresistanceand“S”representsthephenotypicissensitivityinthisround.

琼脂糖,基因组DNA,凝胶,叶片


马铃薯抗黄萎病Ve基因的精细定位与连锁标记开发273.2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测本实验中175份群体单株的叶片基因组DNA采用改良版快速小量提取法(CTAB)分离,随机选择10个单株材料的DNA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质量,结果表明主条带清晰无降解,继续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DNA的OD值进行检测,样品DNA的在OD260时有明显吸收峰,OD260/OD280值在1.8左右,以上结果表明所提的DNA质量较好,满足本实验研究要求(图4)。M12345678910图4琼脂糖凝胶检测叶片基因组DNAM:Marker,1-10:随机样品。Fig.4DetectionofleafgenomicDNAbyagarosegelM:Marker,1-10:Randomsamples.M12345678910图3表型统计结果A1-A5:多轮重复下各单株菌斑平均数,B:基于菌斑平均数统计抗并感病单株数量。Fig.3ResultsofphenotypicstatisticsA1-A5:Averagenumberofplaqueofeachindividualundermultipleroundsofrepetition,B:Statisticsofthenumberofdiseaseresistantandsusceptibleindividualsbasedontheaveragenumberofplaque。BA5A2A3A1A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现状与防控策略[J]. 高玉林,徐进,刘宁,周倩,丁新华,詹家绥,成新跃,黄剑,鲁宇文,杨宇红.  植物保护. 2019(05)
[2]防治马铃薯黄萎病芽胞杆菌种子处理剂的研制及应用[J]. 赵卫松,李社增,鹿秀云,郭庆港,王培培,苏振贺,张晓云,马平.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9(05)
[3]内蒙古自治区主栽马铃薯品种对黄萎病的抗性鉴定[J]. 温晨阳,赵英杰,东保柱,孟焕文,赵君,周洪友.  植物保护学报. 2018(06)
[4]中国七省(自治区)马铃薯黄萎病病情及优势病原菌致病力分析[J]. 李社增,周洪友,鹿秀云,年冠臻,郭庆港,赵卫松,东保柱,申建芳,王培培,张晓云,闫磊,马平.  植物病理学报. 2018(05)
[5]陕北山旱地区马铃薯黄萎病防治的拌种药剂筛选[J]. 韩升高,张治军,任正军,叶彩萍.  陕西农业科学. 2017(06)
[6]马铃薯遗传育种研究:现状与展望[J]. 徐建飞,金黎平.  中国农业科学. 2017(06)
[7]马铃薯黄萎病与枯萎病防治[J]. 张治军.  西北园艺(蔬菜). 2016(06)
[8]近几年我国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特点分析与监测建议[J]. 黄冲,刘万才.  植物保护. 2016(05)
[9]马铃薯黄萎病田间药剂防治试验报告[J]. 刘普明.  农业与技术. 2016(13)
[10]我国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现状与前景展望[J]. 任彬元,杨普云,赵中华.  中国植保导刊. 2015(10)

博士论文
[1]向日葵响应黄萎病菌侵染的转录组分析及抗病相关基因挖掘[D]. 郭树春.内蒙古大学 2017
[2]大丽轮枝菌Vd991致病机理研究[D]. 何献君.中国农业大学 2016
[3]茄科物种全基因组抗病基因鉴定及其进化分析[D]. 魏春华.华中农业大学 2015
[4]棉花抗黄萎病种质鉴定及抗病相关基因表达分析[D]. 郭宝生.中国农业大学 2014
[5]茄子黄萎病防卫相关microRNA的鉴定及miR482、StoL13a的功能研究[D]. 杨柳.南京农业大学 2013
[6]海岛棉抗病相关ERF转录因子的克隆与鉴定[D]. 孟宪鹏.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硕士论文
[1]水茄抗黄萎病相关StWRKY-1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 李笑.扬州大学 2018
[2]三种生物制剂对马铃薯两种主要土传病害防治及土壤微生物和肥力影响的研究[D]. 武建华.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
[3]马铃薯抗黄萎病Ve基因的定位与连锁标记开发[D]. 肖睿.华中农业大学 2018
[4]棉花抗黄萎病相关基因GbSTK和GhGST的遗传转化与表达研究[D]. 侯纯纯.河北农业大学 2012
[5]向日葵黄萎病发生规律及向日葵抗黄萎病机制的研究[D]. 曹雄.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
[6]野生茄子黄萎病抗性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 殷玥.南京农业大学 2005
[7]河北省马铃薯病害调查及主要真菌病害研究[D]. 彭学文.河北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677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4677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7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