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硫丁醚脲对小菜蛾低致死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7 22:34
本试验采用浸叶法,对比了新型硫脲类杀虫剂甲硫丁醚脲与丁醚脲及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和高效氯氟氰菊酯5种田间常用杀虫剂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了磷酸三苯酯(TPP)、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和增效醚(PBO)3种酶抑制剂对甲硫丁醚脲的增效作用。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低致死剂量甲硫丁醚脲(LC5、LC10、LC15、LC20、LC25、LC30)对小菜蛾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测定了低致死剂量甲硫丁醚脲(LC10和LC30)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三种解毒酶系(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细胞色素P450-O-脱甲基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了甲硫丁醚脲两个剂量(10和100 mg/L)对小菜蛾3龄幼虫体内ATPase活性的影响。测定了甲硫丁醚脲与传统药剂丁醚脲对十字花科蔬菜甘蓝、小油菜的室内安全性结果如下:浸叶法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新型硫脲类杀虫剂甲硫丁醚脲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LC50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传统药剂丁醚脲化学结构式
传统药剂丁醚脲是一种硫脲类高效杀虫、杀螨剂,具有胃毒、触杀、内吸和熏蒸作用,药剂持效期长,对人畜低毒,杀虫谱广,能防治多种作物同翅目、鳞翅目害虫及螨类的药剂。在紫外光的刺激下生成具有杀虫活性的物质碳化二亚胺,Kayser&Eilnger 在2011 年的研究表明,丁醚脲通过选择性的或共价性的与内膜 F0-ATPase 的蛋白脂质或外膜孔蛋白结合来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进一步抑制虫体呼吸及能量转换,使害虫窒息至死。但大量的田间药效实验表明丁醚脲在强光高温的条件下极易产生严重的药害,而强光高温也是丁醚脲杀虫杀螨的最佳条件,因此在十字花科蔬菜生产中并未大量使用。1.2.3 新型药剂甲硫丁醚脲甲硫丁醚脲(1-特丁基-3-(2,6-二异丙基-4-苯氧基苯基)-2-甲基异硫脲)是山东海利尔药业集团新研发的一种硫脲类杀虫剂,在原有的丁醚脲(图 1)的结构上进行了改善,在硫脲基的 S 原子上引入一个甲基形成了甲硫丁醚脲(图 2)。克服了传统药剂丁醚脲在生产使用中严重的安全性问题。
图 3 α-萘酚标准曲线Fig.3 The standard curve of 1-Naphthol3.4.1.2 甲硫丁醚脲低致死浓度对小菜蛾羧酸酯酶(CarE)活性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两个低致死剂量的甲硫丁醚脲和对照处理小菜蛾 3 龄幼虫后,其内的羧酸酯酶(CarE)比活力在处理 6-72 h后的变化趋势趋于一致,均呈现先上升后降的趋势(图 4)。处理 6 h和 12 h后,LC30和 LC10两个处理的CarE 比活力均显著于对照处理,且 LC30处理要明显高于 LC10处理,并在处理 12 h后达到试验期间最大分别为 536.58 和 525.53 μmol/mg/min,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504.90 μmol/mg/min。但对处理组的 CarE 比活力在 24 h时达到最大值,为 509.50 μmol/mg/min。处理 24 h后,有处理的 CarE 比活力均持续降低,且对照组处理的 CarE 比活力要显著高于甲硫丁醚的 LC30和 LC10两个低致死剂量处理,而 LC30处理要明显低于 LC10处理,但到处理 后,LC30和 LC10两个低致死剂量处理差别不大,分别为 428.08 和 424.19 μmol/mg/m显著低于对照处理(487.58 μmol/mg/min)。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杀螨剂丁氟螨酯对土耳其斯坦叶螨亚致死效应[J]. 段祥坤,李永涛,陈林,张燕南,王永强,张建萍. 环境昆虫学报. 2015(02)
[2]亚致死浓度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 刘霞,牛芳,王开运.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4(08)
[3]桑叶提取物1-DNJ对小菜蛾幼虫生物活性的影响[J]. 张秀丽,王炎,徐东,刘斌,敖红,张会慧,孙广玉. 中国农学通报. 2014(19)
[4]小菜蛾抗药性研究现状及防治措施[J]. 刘霞,牛芳,王开运.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3(02)
[5]常用化学农药对球孢白僵菌HFW-05菌株的影响及其混用对小菜蛾的联合毒力[J]. 曹伟平,宋健,陆晴,魏利民,冯书亮,杜立新. 华北农学报. 2012(S1)
[6]硫脲衍生物在农药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J]. 郑玉国,周莉,郭晴晴,薛伟. 广州化工. 2012(08)
[7]天定WP防治水稻稻蓟马田间药效试验[J]. 刘康成,刘文彬,熊健生,黄元文,朱正平,罗来保,阙勇,尹红根. 福建稻麦科技. 2011(04)
[8]杀虫剂对昆虫的亚致死效应的研究进展[J]. 韩文素,王丽红,孙婳婳,高希武. 中国植保导刊. 2011(11)
[9]亚致死浓度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药剂敏感度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J]. 邢静,梁沛,高希武. 农药学学报. 2011(05)
[10]性诱剂监测及防治小菜蛾研究初报[J]. 杨明文,李文芳,韦丽莉,徐家菊,胡英敏,杨子林,谌爱东.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博士论文
[1]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机制及溴氰虫酰胺对小菜蛾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 刘霞.山东农业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华中地区小菜蛾抗药性监测及小菜蛾对丁醚脲抗性机制研究[D]. 邱浩.华中农业大学 2012
[2]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防御、代谢及抗性风险评估[D]. 牛芳.山东农业大学 2011
[3]小菜蛾对多杀菌素抗性的初步研究[D]. 朱剑翔.南京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01753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传统药剂丁醚脲化学结构式
传统药剂丁醚脲是一种硫脲类高效杀虫、杀螨剂,具有胃毒、触杀、内吸和熏蒸作用,药剂持效期长,对人畜低毒,杀虫谱广,能防治多种作物同翅目、鳞翅目害虫及螨类的药剂。在紫外光的刺激下生成具有杀虫活性的物质碳化二亚胺,Kayser&Eilnger 在2011 年的研究表明,丁醚脲通过选择性的或共价性的与内膜 F0-ATPase 的蛋白脂质或外膜孔蛋白结合来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进一步抑制虫体呼吸及能量转换,使害虫窒息至死。但大量的田间药效实验表明丁醚脲在强光高温的条件下极易产生严重的药害,而强光高温也是丁醚脲杀虫杀螨的最佳条件,因此在十字花科蔬菜生产中并未大量使用。1.2.3 新型药剂甲硫丁醚脲甲硫丁醚脲(1-特丁基-3-(2,6-二异丙基-4-苯氧基苯基)-2-甲基异硫脲)是山东海利尔药业集团新研发的一种硫脲类杀虫剂,在原有的丁醚脲(图 1)的结构上进行了改善,在硫脲基的 S 原子上引入一个甲基形成了甲硫丁醚脲(图 2)。克服了传统药剂丁醚脲在生产使用中严重的安全性问题。
图 3 α-萘酚标准曲线Fig.3 The standard curve of 1-Naphthol3.4.1.2 甲硫丁醚脲低致死浓度对小菜蛾羧酸酯酶(CarE)活性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两个低致死剂量的甲硫丁醚脲和对照处理小菜蛾 3 龄幼虫后,其内的羧酸酯酶(CarE)比活力在处理 6-72 h后的变化趋势趋于一致,均呈现先上升后降的趋势(图 4)。处理 6 h和 12 h后,LC30和 LC10两个处理的CarE 比活力均显著于对照处理,且 LC30处理要明显高于 LC10处理,并在处理 12 h后达到试验期间最大分别为 536.58 和 525.53 μmol/mg/min,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504.90 μmol/mg/min。但对处理组的 CarE 比活力在 24 h时达到最大值,为 509.50 μmol/mg/min。处理 24 h后,有处理的 CarE 比活力均持续降低,且对照组处理的 CarE 比活力要显著高于甲硫丁醚的 LC30和 LC10两个低致死剂量处理,而 LC30处理要明显低于 LC10处理,但到处理 后,LC30和 LC10两个低致死剂量处理差别不大,分别为 428.08 和 424.19 μmol/mg/m显著低于对照处理(487.58 μmol/mg/min)。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杀螨剂丁氟螨酯对土耳其斯坦叶螨亚致死效应[J]. 段祥坤,李永涛,陈林,张燕南,王永强,张建萍. 环境昆虫学报. 2015(02)
[2]亚致死浓度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 刘霞,牛芳,王开运.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4(08)
[3]桑叶提取物1-DNJ对小菜蛾幼虫生物活性的影响[J]. 张秀丽,王炎,徐东,刘斌,敖红,张会慧,孙广玉. 中国农学通报. 2014(19)
[4]小菜蛾抗药性研究现状及防治措施[J]. 刘霞,牛芳,王开运.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3(02)
[5]常用化学农药对球孢白僵菌HFW-05菌株的影响及其混用对小菜蛾的联合毒力[J]. 曹伟平,宋健,陆晴,魏利民,冯书亮,杜立新. 华北农学报. 2012(S1)
[6]硫脲衍生物在农药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J]. 郑玉国,周莉,郭晴晴,薛伟. 广州化工. 2012(08)
[7]天定WP防治水稻稻蓟马田间药效试验[J]. 刘康成,刘文彬,熊健生,黄元文,朱正平,罗来保,阙勇,尹红根. 福建稻麦科技. 2011(04)
[8]杀虫剂对昆虫的亚致死效应的研究进展[J]. 韩文素,王丽红,孙婳婳,高希武. 中国植保导刊. 2011(11)
[9]亚致死浓度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药剂敏感度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J]. 邢静,梁沛,高希武. 农药学学报. 2011(05)
[10]性诱剂监测及防治小菜蛾研究初报[J]. 杨明文,李文芳,韦丽莉,徐家菊,胡英敏,杨子林,谌爱东.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博士论文
[1]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机制及溴氰虫酰胺对小菜蛾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 刘霞.山东农业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华中地区小菜蛾抗药性监测及小菜蛾对丁醚脲抗性机制研究[D]. 邱浩.华中农业大学 2012
[2]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防御、代谢及抗性风险评估[D]. 牛芳.山东农业大学 2011
[3]小菜蛾对多杀菌素抗性的初步研究[D]. 朱剑翔.南京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017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50175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