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雌蛾触角长毛形感器的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8 23:39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昆虫形成了一套高效灵敏的化学感受系统,确保昆虫在复杂的环境中实现对寄主、配偶、产卵场所的精准定位,快速躲避天敌。因此,探究昆虫识别气味化合物的分子编码机制,对于调控昆虫的行为至关重要。在棉铃虫雄蛾触角中,毛形感器数量占所有感器的80%,PRs在其内部的不同组合表达完成对性信息素的识别。棉铃虫雌蛾触角毛形感器在数量和形态上与雄蛾毛形感器并无差异,但其功能尚未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电生理学、生物信息学和行为学对棉铃虫雌蛾触角毛形感器功能进行探究,以期能够明确棉铃虫雌蛾对气味化合物的感受机制,为深入解析蛾类昆虫化学通讯的分子与神经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SSR对棉铃虫雌蛾长毛形感器进行了功能探究。测试的445根感器中,133根对测试气味化合物无反应,其余感器根据功能,分为3类:Ⅰ类感器中有3条神经,对7种化合物有反应,反应最大、最灵敏的化合物为水杨酸甲酯。该类型数量最多,占比为35.73%;Ⅱ类感器中有3条神经,对6种化合物有反应,其中水杨醛的反应最大。该类感器占比为27.19%;Ⅲ类感器最少,占比仅6.07%,它有2条神经,到3种化合物有反应。2.通过R...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棉铃虫雌蛾触角长毛形感器的功能研究


图1-1昆虫嗅觉感器的结构组成(Jacquin-Joy?and?Merlin,?2004)??Th:鞘原细胞;To:膜原细胞;Tr:毛原细胞;OBP:气味结合蛋白;Or:嗅觉受体??

形感,触角,雌蛾,棉铃虫


息状态过程中,神经振幅变化趋势一致,因此我们暂时无法将其完全分开,具体神经数目要结合??其表达的ORs的数目进一步来确定。其中a-neuron和b-neuron同时能够被7种化合物激活(图??2-2A),反应最大的气味化合物为水杨酸甲酯(图2-2B);?c-neuron对测试的18种化合物均无反??应。这类感器一共有〗59根,占比为35.73%;其中在触角基部测定的258根感器中,I类型感器??有103个,占比为39.93%;在触角中部I类型感器共有36根,占比为30%,在端部共有20根,??占比为29.85%。进一步对水杨酸甲酯、水杨酸丁酯和水杨醛进行剂量反应的测定。由于在浓度较??低时,反应的数值较小,我们对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以反应最大值为丨00进行处理。结果显??示水杨酸甲酯EC50为4.407xl〇-5?g;水杨酸丁酯的EC50为7.492xl〇-5?g

触角,形感,感器,占比


II类型感器中有3条神经,根据其振幅大小分别命名为a-neuron、b-neuron和c-neuron。其中??a-neuron、b-neuron与I类感器中情况类似,无法将它们区分,2条神经可以同时被6种气味化合??物抑制其神经活性(图2-4?A);其中水杨醛抑制神经活性最强(图2-4?B)。这类感器一共有121??根,占比为27.19%;其中在触角基部II类型感器有73个,占比为27.91%;在触角中部II类型感??器共有34根,占比为28.33%,在端部共有15根,占比为22.39%。??A?B??Salicylaldehyde?神___丨|綱1畊麯呻+_錄蚪j— ̄?—??,k?.?.?.?Heptanai?-?□?a+b-neuron??Linalool,,咿H|?丨|丨_咖屮一中Hf?-?c-neuron??Heptanal?t?HH???I'?"?'?R>envi?ac^aldehyde?-?? ̄?,_??cis-3-Hexeny-l-ol??|?仍?Me^??I?(SH'Hjmonene?-??E^genol?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绿盲蝽气味受体基因AlucOR40的克隆及功能研究[J]. 张志翔,张美萍,王桂荣,刘杨.  昆虫学报. 2016(06)
[2]昆虫外周嗅觉系统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进展[J]. 杜立啸,刘杨,王桂荣.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6(05)
[3]小菜蛾普通气味受体基因PxylOR9的鉴定及功能研究[J]. 刘一鹏,刘杨,杨婷,桂富荣,王桂荣.  昆虫学报. 2015(05)
[4]马铃薯块茎蛾对不同寄主植物的产卵选择性比较[J]. 马艳粉,李正跃,任明佳,李瑞蓉,肖春.  农药. 2010(05)
[5]水杨酸甲酯诱抗黑杨对杨扇舟蛾生长发育的影响[J]. 赵玲,胡增辉,赵风君,张可文,陈学英,沈应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01)
[6]棉铃虫蛾性成熟与交配习性的研究[J]. 李国清,陈长琨,韩召军,王荫长.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8(02)

博士论文
[1]斜纹夜蛾与棉铃虫化感基因鉴定及受体功能分析[D]. 张进.南京农业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中红侧沟茧蜂NPC2蛋白的功能特性[D]. 郑瑶.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



本文编号:3503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503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8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